天氣熱了,各地學生陸續回學校了,口罩怎麼戴?

復工之後,復學來了。學生們回到學校到底要不要、怎麼戴口罩?

5月8日,國家衛健委印發《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提出根據中小學校、托幼機構學習生活環境狀況、學生不同年齡段特徵等情況,落實全方位、多場景、各環節防控措施的技術要求和工作流程。

在是否戴口罩方面,上述方案特別指出,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不需佩戴口罩,教師授課時不需佩戴口罩,不建議托幼機構嬰幼兒佩戴口罩。

中小學校需開展每日健康監測。加強對教職工和學生的晨午檢,住宿學生增加晚檢,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進行相關人員風險排查。建立學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員及相關人員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信息報告制度,每日由家長向班主任報告。此外還包括加強重點區域的巡查,控制校內人員密度,人與人之間保持安全距離,所有可能引起人員排隊聚集的場所均設置1米線,引導學生不追逐打鬧、不握手、不擁抱。

勤洗手。隨時保持手衛生,餐前、便前便後、接觸垃圾後、外出歸來、使用體育器材、電腦等公用物品後、接觸動物後、觸摸眼睛等“易感”部位前、接觸可疑汙染物品後,均要洗手。採用正確洗手方法用流動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也可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科學佩戴口罩。學生應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不需佩戴口罩。口罩佩戴應遵循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原則。

老師授課時不需戴口罩,校門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應當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員應穿工作服,並保持工作服清潔和定期洗滌、消毒。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清潔消毒人員在配製和使用化學消毒劑時,應做好個人防護。

鼓勵具備條件的中小學校教職工開學前自願接受核酸檢測。

重點區域中,有條件的學校應保證學生一人一桌,每名學生前後左右間距保持1米,對學生人數較多的班級可分班教學或錯時上學,調整教學時間和學生行進路線,避免人員聚集。

實行學生錯峰就餐;原則上中小學校每40-45人設一個洗手盆或0.6m長盥洗槽,並備有足夠數量的洗手液、肥皂等,也可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或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針對托幼機構個人防護措施,嬰幼兒應在充分保障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離家到托幼機構,因嬰幼兒特殊生理特徵,不建議戴口罩托幼機構教師、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應當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食堂工作人員還應穿工作服,並保持工作服清潔,清潔消毒人員在配製和使用化學消毒劑時,應做好個人防護。

教會嬰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培養嬰幼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等遮擋口鼻。指導家長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帶嬰幼兒去人員密集和空間密閉場所。

5月8日,上海舉行第74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市政府決定,自5月9日零時起,將上海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同時上海也出臺了新的佩戴口罩要求。

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所長、主任醫師吳寰宇表示,關於口罩佩戴要求,概括起來說就是“三個必須”、“兩個建議”。

三個必須分別是:第一、有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的人員及相關陪同人員,赴醫療機構就診或前往公共場所(場合)時,必須佩戴口罩。第二、相關從業人員在崗期間,依據執業規範和有關規定,必須佩戴口罩(包括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從事疫情防控相關工作人員等)。第三、乘坐軌道交通或長途客車,進入醫療機構、福利機構及學校等國家有明確要求的場所,必須佩戴口罩。

這三個“必須”是規定動作。

還有兩個建議:第一是針對年老及體弱者、包括慢性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在外出時,從自身防護角度,建議佩戴口罩。第二是建議市民隨身攜帶口罩,如果遇到密閉空間、人群密集區域或者需要與他人密切接觸時,建議視情況佩戴口罩。

這兩個建議是自選動作。

無論是規定動作還是自選動作,建議市民朋友們都能夠按照指引要求,同時結合自身情況以及實際需求,科學佩戴口罩。

對於學生上體育課以及市民體育運動是否需要佩戴口罩,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如果活動是在室外或者戶外,而且沒有近距離肢體接觸的項目,可以不戴口罩。 第二,如果項目在室內,在確保空氣良好的流通以及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也可以不戴口罩。第三,考慮到學生剛復課不久,體能尚未完全恢復,建議體育課項目可以循序漸進,避免近距離接觸項目、對體能要求較高或者對抗性較強的項目。

天氣越來越熱,大家不想戴口罩怎麼辦?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首先,口罩能夠有效阻擋飛沫傳播,不管是對新冠肺炎還是其他的呼吸道傳染病,它都是具有防護作用的。第二,現階段,在"三個必須兩個建議"的指引下,對於怎麼戴口罩,大家要靈活掌握。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大家要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仔細想想,這兩個措施其實是一對措施。

在非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果你確定和其他人員能保持1.5米左右的距離,就可以不戴口罩。如果距離很近,比如去窗口辦事、到商場買東西等,和窗口人員以及營業員之間有近距離接觸和交往時,就可以把口罩戴上。

舉個例子,有朋友表示,最近特別想去逛商場,但又害怕去了之後萬一被感染,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其實這個很好掌握。在入口測溫處或者一些人多的地方,可以把口罩戴上。進商場後,在比較開闊也沒有很多人的地方,可以不戴口罩。等到要去交錢和營業員有比較近距離接觸時,就把口罩戴上。對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在從業角度是有戴口罩的要求的。

大家要靈活掌握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之間的關係。這個原則同樣適用公共交通。進地鐵戴口罩,出了地鐵口走在大街上,人和人之間距離較大時可以不戴。

開會怎麼辦?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今天,我和大家說話距離很遠,超過1.5米就可以不戴。對參會人員來說,也要看具體情況,比如有些會場人和人之間隔著坐、距離很大,這種情況也可以不戴口罩,但是如果會場人員密集,還是建議大家要戴口罩。

春天遊園去公園等地方時,入園處人可能會比較多,大家可以儘早準備好健康碼,以加快通行速度,而且要戴上口罩。進了公園後,人沒那麼多了,可以不戴口罩。

總之,大家需要靈活掌握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之間的關係。攜帶口罩出門,碰上有需要的時候,就要戴上。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