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是這麼回事?

一切營銷活動,只要抓住了人性的弱點就抓住了成功的鑰匙。不管世界怎麼發展,潮流怎麼變,表面上玩的如何花哨本質都是在利用人的心理做營銷,首先都要關注人心人性,人性難改,營銷無處不在。

人性的弱點真不少:貪婪、恐懼、嫉妒、懶惰、好色、貪慕虛榮、喜歡攀比、難抵誘惑、害怕孤獨、熱愛免費、重視等級、迷信專家、崇拜名人、喜隨波逐流……而作為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大的中國,市場潛力更是被全世界挖掘!

揭秘:人性的弱點營銷

自古以來的商業營銷無一不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

一切營銷都是弱點營銷,針對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和後天養成的世俗判斷。想想你因為怕腎虛、怕肥胖、怕膚黑、怕生病、怕落伍而進行的消費,想想你在電商大戰中搶的打折貨和在歐美搶購的奢侈品,想想你永遠缺一件衣服的衣櫥和找不到鞋的腳,想想你伸向淘寶的手和接不完的快遞,想想你看了廣告後買的東西和名人簽名,想想你買房和理財的被忽悠史——你的弱點被營銷、需求被開發、慾望被滿足,貌似雙贏。

回到網絡營銷上來,所謂有效的推廣方法,哪一樣不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

色慾。國內網賺圈備受推崇的引“色”流量,五花八門,眼花繚亂,也就是利用了人性裡最原始的需求。也許這是一個很好的利基市場,由於這一類的手法看似簡單,容易入手,這一類的“教程”在很多站長圈也很流行,導致很多新手思維被限制在這裡。不是說哪個利基市場更高大上,我的意思是何必把自己的起點放得這麼低呢?你難道真的很樂意把自己假裝成美少女,寫一些自己都想吐的文字嗎? 20歲可以,30歲還行?40歲了你覺得有意思? 而且這個區域始終擺脫不了灰色,有一些法律上的風險。利基市場選擇太多了,選長遠的,自己有興趣的利基市場不是更好?

免費。不論國內外,只要聽說免費,總是有人眼睛睜的大大的,生怕吃虧,看到有自己可能需要的東西,都難免會熱血上湧,不能自制地興奮、激動,迅速說服自己,進行原本不需要的額外、過度或者超前的消費。或者付出了你的個人信息,讓商家可以進一步的說服你購買或消費。

攀比。 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落後於別人,當同一個消費層次的人,看到人有我無或者人優於我時大部分都是不甘心的,就從面子上來講也不會讓自己輸給別人。所以即使再貴明明知道很多時候沒有用也會買下來給自己撐面子!有時候,甚至為了面子買高仿假貨!

貪婪。今年春節很多人罵馬雲,說敬業福騙人等,我看到很多親人也咻咻的不亦樂乎,這不是人的貪婪心在作怪嗎?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和關注力為了十元八塊,真的值得? 美國主機商,一直宣稱的不限流量,不限空間,你真的相信? 高達幾 T 的網盤普通用戶用得完嗎? 微軟曾做過用戶調查,99.94%的網盤用戶只使用了7GB以下的容量(國內比較特殊一些,用途大家懂得)。 用戶需求是可以被滿足的,但是用戶的貪婪的渴求是難以被真正滿足的。 騰訊有很多業務,尤其是很多鑽,也正是利用了用戶貪的心態來做產品運營。

標題黨。 利用各種毀三觀的標題吸引網友眼球,博得點擊率,通常帖子的內容與標題關係不大,網友看過之後往往有受騙上當的感覺。究其原因,就是利用了人們的好奇心,準確地掌握了大多數網友的喜好。例子不用舉了吧,很多人善於此道,我自己在想標題的時候,也有矛盾,太直白不吸引人,什麼月賺×萬的字眼我自己覺得浮誇不屑,所以往往很中庸。還好我的地盤我做主,關鍵還是內容儘量寫好些吧。

名人。各行各業都有名人,古語云: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名人說的,往往並不是他們真正做的。拿網絡營銷行業來說,也有很多××第一人,××大師,××,總之,提起這些人名,都牛逼的不得了,動不動花幾千幾萬一個教程,加個啥圈。有些我也大致看過,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也 不多。很多人看得熱血沸騰,第二天該咋樣還咋樣,說到底還是你能否堅持你擅長的東西,找到你事業的基石,這個才是最重要的。除非你想變成和大師們一樣的人,賺同類人群的錢,你湊過去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虛榮。 不管是QQ、微博、QQ空間、朋友圈等社交網絡都可以是一個炫耀虛榮的舞臺, 互聯網時代,自我虛榮心,自我滿足感的強大可能超乎你的想象。虛榮心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這就是為什麼在明明在美國的地攤貨到了中國的高檔商場成了奢侈品後,卻大受追捧,中國的奢侈品市場空間如此巨大,相比較之下,奢侈品產出地的發達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等,他們自己本國人卻不會去買中國人眼中所謂的“奢侈品”!

自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希望改進自己所處的環境。能夠防礙事業成功的,不是遺傳,而是對失敗的畏懼,是自我的氣餒和自卑情緒。在這個基礎上,營銷若能擊中目標群體的自卑心理,自然能事半功倍,諸如腎虛、肥胖、整形等企業,都是利用這些心理窮追猛打,讓消費者毫無抵抗之力。 後悔。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味的後悔是一種愚蠢而無益的行為。之想改變歷史,希望自己沒做過某件錯事,但事實上,你已經做了。後悔只會帶來憂慮,要知道悔恨並不能改變什麼,我們能做好的就是把握當下。飢餓營銷,其實就是針對這種心理,投其所好。商家有意調低供應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在維持其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同時,更是為了吸引眼球、增加人氣,製造出“現在就買吧,不買會後悔”、“錯過這村沒這店”的錯覺。 嫉妒。嫉妒的壞處眾所周知。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這一不良情緒使我們不再嫉妒、不再產生挫折呢?第一,競爭、進步、向上;第二,學會用“酸葡萄”與“甜檸檬”的心理安慰自己;第三,幫助我們嫉妒的對象。將嫉妒昇華為前進的動力,找找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對自己充滿必勝的信心。 憂慮。成功大師卡耐基曾說:憂慮象把鎖,它能把人“鎖”得心慌意亂。打開憂慮之鎖的“鑰匙” 是:看清事實,分析情況和付諸行動。事實上,憂慮是人類最常見的錯誤心理,憂慮於產品的品質、憂慮於東西買貴了、憂慮於他人的看法等等,事實上營銷本身就是在解決消費者的憂慮問題,給予消費者安全感。我們通過營銷就是要告訴消費者:不用擔心,我們的產品是為了幫你解決問題,讓你更省心。

憤怒。憤怒是人們對客觀事物不滿而產生的一種情緒反應,是人們成功的絆腳石。品牌利用消費者的憤怒心理去做文章,同樣可能在段時間內贏得認同和讚譽,諸如一些品牌就是利用了民眾的“抗日”等憤怒情緒進行營銷。 拖延。對於一個人品格的鍛鍊,是致命的打擊。有這種弱點的人,從來不會是有毅力的人。這種弱點,可以破壞一個人對自己的信賴,可以破壞他的判斷力,並有害於他的精神能力。要成就事業,必須學會當機立斷,使你的正確決斷,堅定、穩固得向山峰一樣。正如耐克所訴求的,“just do it”,不要左顧右盼,勇敢去做。 虛榮。每個人都有一點兒虛榮心,是無可非議的,人之生而為人,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許。許多的奢侈品、禮品、保健品就是充分把握虛榮心理,讓消費者趨之若鶩。“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腦白金”、“美女不會再對你皺眉頭了”、銀行的VIP不用排隊、航空公司的VIP有單獨的休息室、QQ的VIP在遊戲大廳等等,都是典型的應用案例。 貪婪。貪婪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摧毀有形的東西,而且能攪亂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人的自尊,人所恪守的原則,都可能在貪心面前跨掉。貪婪,是營銷者最值得去利用的人性弱點。在營銷實踐中,我們能輕易地看到,在“清倉、免費、大減價、五折起”等的招牌下,消費者無法抑制地熱血上湧,不能自制地興奮、激動。 空想。空想本身並不是弱點,但具體在一個人身上,空想性格必然要和其他性格一起共同影響和支配個體的行為和思想,極愛空想的人,其他的性格表現必然體現得就弱。具有空想性格的人,要麼表現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要麼就缺乏謹慎,容易犯錯。所以告訴我們的受眾人群,去行動吧。 孤獨。所謂孤獨,就是不願與人接觸、交往,喜歡單身一人,獨來獨往,又時常感到寂寞、空虛的心理現象,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改變孤獨,關鍵是與人交往,主動關心別人,多參加集體活動,深交朋友,提高修養,改變自己。 盲目。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有一個良好的性格: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決策正確。沒有正確的決策,只能盲目行動等於已經走向了失敗!偉大的成功者,一般都不草率行事,他們都是三思而後行,做事有條不紊。“先了解你要做什麼,然後去做”。 消極。消極的心態常常妨礙人們形成進取之心,而一個人是否有進取之心決定了他確定和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否則就會稱為平庸之輩。因此,應該學會走出消極的心態!每個想成就大事的人都應該克服消極心態的束縛。不妨回顧一下非洲推銷皮鞋的故事吧。 偏執。偏執心理是一種心理缺陷,患上這種病的人,往往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認為自己的意見永遠是對的。偏執有利於成功,但偏執需要正確的成功觀念作引導,“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混不好,我就不回來了”,就是利用中青年創業男性的偏執,去有效溝通的。 孤僻。在現代社會里,不善於人際溝通,便會失去許多合作機會,而沒有合作,單靠一個人或少部分人的努力,是不會真正成功的。所以,人們需要勇敢的走出去,並表達自己。許多的教育機構、社交媒體,也是準確地抓住了這一弱點,去營銷人性、贏得市場。 恐懼。恐懼、害怕,是人類和人性最大的弱點。害怕貧窮、害怕失敗、害怕不認同、害怕孤獨、害怕失去等等。恐懼是成長的最大敵人,在恐懼中人們怯懦不前、不敢放手一搏。學會坦然去面對恐懼,與內心溝通,一切自然能撥雲見日。恐嚇營銷之所以能無往不勝,就是充分利用了消費者恐懼的心理弱點。我們常見的保險、藥品、保健品等都十分擅長於此類溝通技巧,一舉擊中那一群怕死、怕病的目標客戶群。

人性難改,而營銷無所不在。想不成為弱點營銷的犧牲品,必須有強大的內心和自我認知。但真到那時,你倒能成功營銷別人的弱點了,無論你賣的是電器還是價值觀。

VIP 1776年,美國摘掉英屬殖民地的帽子,宣稱:所有人生而平等;上世紀80年代,還是美國人,用一句“Very important person”作為郵件的標題,從此VIP被廣泛使用,人們又被拉回了等級時代。

在商業領域,VIP 本來指的是創造了80%利潤的20%人群,他們直接關係著企業的興衰,員工的飯碗。因此,企業對之悉心呵護,格外照顧:銀行的VIP不用排隊;航空公司的VIP有單獨的休息室;QQ的VIP在遊戲大廳裡可以隨意“踢人”。

正是這些“小特權”,成功滿足了已有VIP的優越感,也成為企業促銷的利器 —— 潛意識裡,人們總是希望自己是多數人中擁有特權的少數人,在社會階層中位列更高的等級。商家則順勢扮演著佈道者,一邊以增值服務為誘餌,一邊向客戶灌輸“VIP並不是天生的,人人都可以成為VIP”。

2011年,某市場研究公司曾以500名消費者為樣本進行調查,其中19%的受訪者有 5 張以上的VIP卡。除了熟悉的壟斷行業,還包括服裝、餐飲、美容、KTV,甚至修鞋鋪。29%的受訪者承認,通過預存一定的金額換來了VIP;35%的受訪者為了晉級為VIP曾發生不必要的消費。隨著門檻降低,VIP的人數越來越多,商家承諾的“小特權”卻越來越少,能兌現的更少,“不平等”日益趨向“平等”,“VVIP”亦應聲而出。

飢餓營銷 佛雲人生八苦,其中之一為求不得。然而,世間能做到無慾無求的有幾人?芸芸眾生,多是苦中求,以苦為樂。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越是難得到的花的心思越多。很多時候,“求”的過程已經超越了“求”的結果,過程越艱辛,得到後越有成就感,越開心。

飢餓營銷就是針對這種心理,投其所好。商家有意調低供應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或者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增加人氣。

從蘋果的系列產品和近年來的國產大片可以看出,飢餓營銷的路子基本都是這樣的:在產品研發和影片拍攝階段就不時拋出一個又一個包袱,或以高科技為賣點,或以導演選秀為賣點,贏得消費者的持續關注。但是,最核心的東西卻嚴格保密:比如,iPhone4 的外觀設計被蘋果嚴防死守了30個月;《金陵十三釵》先後發佈了多款電影海報,卻直到最後一款才出現女主角的一個背影,期間,兩配角演員因為在微博上公佈了上妝照還被解僱。而關於核心內容的猜測客觀上則在受眾中進行著一場口碑傳播。

當消費者的胃口被充分吊起來,便是最佳的產品上市時機。被抑制了長久的慾望一旦有了宣洩的途徑,結果即風雨無阻,夜裡排隊;哪怕票價創紀錄達到120元,也場場爆滿。

胸展 通過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讓你乖乖掏出金錢,這是所有情色營銷的套路。問題是,在中國,大多數情色營銷的傳播路徑只跟情色相關——“情色”完全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時,品牌反倒成了配角。

運氣好的,短時間內能夠引起關注、製造輿論,並在某個階段稱為話題中心,長遠來看,對商業並無幫助。當一個品牌只能通過赤裸的情色營銷贏得關注時,可想而知它有多虛弱。我們知道,北京車展沒有讓人記住一輛新車,只留下一個大胸中年女的身影。Chinajoy 有數百家廠商參展,但出現最多的照片都是童顏巨乳的90後Showgirl。無數網絡遊戲以情色字眼吸引你下載,但他們多數可以歸為下三濫網遊。

退一步說,好的情色營銷是需要技術門檻的——你不能做得有趣、幽默甚至是優雅也就罷了,為什麼連基本的審美都過不了關?硬盤裡的妹子已經把中國人的情色鑑賞力提高到相當高的水準,網絡推手沒有發現?請把CK和杜蕾斯的廣告海報拿出來,學習構圖、創意、化妝、體態以及最基本的裸露。

煽情 得承認,成功學對貴國的侵襲已經深入肌理了,所以也別奇怪“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混不好,我就不回來了”這類煽情的廣告詞被當做經典文案並廣泛流傳。當然了,還有更令人潸然淚下的,比如以下這句——“我將視你如我生命中的伴侶和摯愛……視你如我的信仰,不離不棄,和你永不分離,從這一刻開始直到永遠,我願意。XXX度,多一度熱愛” 。為什麼一個體育品牌的廣告詞要跟婚禮的宣誓詞一樣?不知道我的感動已經被《感動中國》給撐飽了,不夠給你們煽了嗎?

再來看看另一個煽情大師凡客的廣告詞,“我相信自己堅持就會是勝利,我這麼做只想證明自己,向全世界證明我的實力,我是珞丹也是凡客,我只想和你在一起”。顯然,這是更聰明的做法。同樣是煽情,它讓大明星沉下來,好讓你真覺得他們也是平凡人,它沒有傻逼兮兮地給你們打成功學的雞血,也不會兇狠地撲過來透支你的情感,它只是讓你在平淡而有力的話語中得到共鳴,從而打動你。從商業層面而言,這是直指人心的煽情,段位比那兩個晉江品牌實在高出太多。當然,這也意味著,你被營銷的概率大大增加。

民族牌 就像現在微博上流行的“不轉不是中國人”,90年代幾乎所有的家電品牌都打過民族牌——長虹的口號是“以產業報國、以民族昌盛為己任”,海爾的廣告詞是“海爾中國造”,創維彩電則直接說“創維情 中國心”。在那個“中國可以說不”的年代裡,這些品牌幾乎都大獲成功。不過十多年後,當人們的選擇更單純時,這些品牌開始知難而退地捨棄民族牌了。

反倒是另外一個行業開始頻頻甩出“中國”牌。最早是娃哈哈,它把旗下的可樂直接說成是“中國人自己的可樂”——好像中國人就不應該喝其他可樂似的。接著,它把一件司空見慣的商業糾紛渲染成是民族資本和外國資本的對抗,並藉此成功逼退達能,取得主動權。事後人們回過頭後卻驚奇的發現,這個民族資本的代言人是擁有美國綠卡的。飲料行業的另一朵奇葩是蒙牛,它最初可以當做民族企業的成功商業案例,但在其後,它卻讓“民族品牌”數次蒙羞,以至人們迫不得已地去購買洋奶粉。2008年,在三聚氰胺危機之後,這家企業曾經有機會體面地死去,但牛根生又一次打出悲情的“萬言書”,“境外一些資本大鱷蠢蠢欲動,一面編制謊言,一面張口以待……”。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蒙牛沒死,消費者遭殃了。

外國經驗 味千拉麵,培芝牛初乳,施恩奶粉,澳優奶粉,法國合生元,卡姿蘭彩妝,卡爾丹頓,鴻星爾克,庫奇酷派,阿爾皮納,博西尼櫥櫃,歐典地板,Nicefeel家居,歐時力,麗蓓卡,馬克華菲,曼婭奴,香武仕音響,駱駝鞋,都是國貨。

為什麼國貨都喜歡給自個起個洋名字?洋氣啊。看看人家安妮寶貝失戀之後,立刻買了一盒洋氣的哈根達斯,“用乾冰包裹起來,坐在出租車裡,小心翼翼地捧著,然後不停地流淚,悲傷地想:那個愛我的人到哪兒去了?剩我獨自享用這美麗而昂貴的食物。”

郭敬明曾經洋氣地去杭州玩兒,“去我一個很有錢的朋友(稱呼他小K)家做客,他家是別墅,庭院裡有一個特別大的游泳池,那天他請了好多朋友一起玩,我和小K兩個人姿勢優雅地塗完防曬霜,戴上了Prada的大墨鏡,我穿著 D&G 的泳褲,他穿著 Gucci 的泳褲,兩個人靠在游泳池邊上,身邊的水面上浮著個 Armani 的托盤裡裝著各種進口的水果……”

張亞哲老師曾經偶爾在衛視電影臺洋氣地看《2046》,“章子怡的蔻丹腳趾甲,劉嘉玲的厚膩脂粉,梁朝偉招牌式的詭譎笑容,伴隨故意顯露的眼角皺紋,讓人再次經歷王家衛的野蠻布爾喬亞摧殘。謝天謝地,音樂還是博薩諾娃式的,影調還是杜可風30歲時蘭桂坊宿醉的風格,花樣年華的高棉吳哥窟結尾已經讓所有王迷欲仙欲死。”

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是圓的,但洋名字一定是聽不懂卻能看起來很高端的。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沒有理由地買著愛著絮叨著外國或看似外國的一切?無他,裝逼耳。

生活外包 我們都特別忙。因為工作,我們沒空做飯。因為追劇,我們沒空洗碗。因為遊戲,我們沒空帶孩子。因為朋友聚會,我們沒空打掃房間。我們坐在沙發裡捧著零食窩成一塊土豆,看著掃地阿姨、幼兒保姆、飯店外賣、代駕司機在我們的生活裡忙忙碌碌,來來去去。

但這都不算什麼。2005年,Esquire 美國版首席編輯雅各布斯曾經在看完《世界是平的》之後,虛擬出了一篇“外包帝”自傳:他找了一家印度外包公司,讓這個頗有責任心的外包團隊幫他查稿件資料、給老婆送禮物、從網店裡買日常用品、給兒子買玩具、交手機費、給老闆發電郵、幫老婆安排生日派對、回絕不想理會的工作請求、投訴美國航空、寫郵件關心父母、給老婆賠禮道歉、編撰自己的維基百科。最後,“外包帝”把他的家庭、孩子、工作都外包給了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印度陌生人,並抱怨有一回這群陌生人竟沒能幫他從附近的飯店叫來一份外賣。

活著所需的一切煩惱都被此“外包帝”外包掉了,甚至連寫這篇自傳也讓他覺得厭煩 —— 乾脆連它的結尾也外包給印度人好了。“外包帝”從此過上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拉上窗簾,抱著薯片,陷進沙發昏暗柔軟的中心,娛樂自己——這就是外包生活的終極形態。讓我們將懶惰最大化,把自己的銀行卡、家庭住址、工作單位、同事、友人、購買品味、飲食習慣全部交給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陌生人。然後“外包帝”們就能活成個隱形人,從此一切都好,只缺煩惱。

但最後,我只有一個小問題。完美的外包公司啊,我對我的懶惰已然感到十分厭煩,你們能幫我外包了它嗎?

名人 看見金城武拿著一瓶綠茶特別帥地喝掉了,我們躍躍欲試。看見吳彥祖抹一點兒護膚品就能容光煥發了,我們躍躍欲試。看見范冰冰用一點兒洗髮水就能神采飛揚了,我們躍躍欲試。看見王菲喝一點兒牛奶就能年輕十年了,我們躍躍欲試。

電視、唱片、雜誌讓我們熟知了名人的表情、名人的生活、名人的苦與樂。這讓我們覺得大家挺熟——有些朋友之間才能知道的事兒放到名人身上,就變成了“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真的認識金城武、吳彥祖、范冰冰、王菲麼?真不知道護膚品廣告是PS出來的、金城武平時不一定喝綠茶、洗髮水根本洗不出黑亮順麼?我們都知道為百事做過廣告的邁克爾·傑克遜壓根不喝汽水飲料,佩妮洛普·克魯茲拍的睫毛膏廣告用的根本就是假睫毛,法國電視主持人達尼埃爾·吉爾貝爾代言的那款金戒指就算你戴上一輩也不會有好運氣。我們認識“廣告天王”侯總,也認識“能夠摧毀一切的男人”成龍:他代言過的小霸王學習機倒閉了、愛多VCD老闆坐牢了、汾湟可樂和開迪汽車賣不出去消失了、霸王防脫致癌了、思念水餃甚至被驗出含可致命的金黃葡萄球菌——這些牌子都是他們根本不會用的東西,就如同好萊塢明星雪兒代言的護膚品她本人壓根不用。

張曼玉那張臉不是用玉蘭油抹出來的,李嘉欣那麼美也不是因為擁有歐萊雅。然而,只要選擇困難症來襲,我們依然會信任產品包裝上那個非常真誠的名人頭像——因為在貨架上永遠沒有盡頭的陌生商品裡,我們早已疲於分辨的眼睛裡唯一認識的,只有那張名人的臉。

網購癮 快捷、便利、低價、齊全、限量版、24小時在線……無論網購橫空出世之初被賦予了怎樣的正面意義,今天的諸位“網奴”對它的解讀只剩下一句話:敗家、敗家、超敗家。

網購癮是這樣被培養起來的:你也許從未光顧過小區樓下50米開外的超市,因為在淘寶上囤積的日用百貨零食小吃,一兩年內絕無耗空的可能性;你面對商場打折季從來巋然不動,因為代購網站的大力促銷才是真誘惑,數次貨不對板撲不滅這熱情;你的飯局從來都要提前三天預定,沒辦法,誰叫團購網站有這坑爹的規定;你從電商網站買的空氣炸鍋經年累月吃著灰,還有半架子新書從未拆過封……儘管每個信用卡結算日你都哀嚎著“想砍掉自己不停刷淘寶的手”,結果發現“自己原來是千手觀音”——你還是上班摸魚不停搜索著新的關鍵詞,一遍遍刷新訂單物流等待快遞小哥讓你的手機鈴聲響起。網購是個坑,人人患上購物強迫症。

洗腦 雖然從2000年起腦白金廣告連續五年榮膺“十差廣告”大獎,但所有人都記住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2008年,已經簡單重複了幾十年的恆源祥,竟然在豔照門稱霸天下的境況下殺出了一條血路:在那一年,除了陳攝影師,我們全部都記住了“恆源祥,北京奧運會贊助商”與十二生肖排序。陳寶國重複三遍的“中國年送瑞年”、付笛生任靜挨個上陣的“洗洗更健康”、一家老少齊上陣的“快給你的腸子洗洗澡吧!”也都沒少出現在覆蓋公交與地鐵的視頻終端上,不厭其煩地輪番轟炸大腦放空的橡皮人——廣告商堅信“謊言三遍即成真”,也算是給了我們一個喘息的機會:幸好,它們不會來第四遍。

恆源祥營銷部門曾經這麼表態:“寧願被罵,不能被忘。”聽慣了吆喝的人們顯然沒有辜負它的期待:每年被評為十大最差廣告的,產品都賣得特別好。這也不奇怪,查克·帕拉紐克早就在《搏擊俱樂部》裡說了:“一班強壯的青年男女,想將生命投身於某樣東西。廣告已經使這些人一心追求他們並不需要的汽車和衣服。一代代的人一直在幹他們憎恨的工作,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購買那些他們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在電影版裡,主人公也把你我分析得很清楚:“你和我算什麼?我們是消費者,我們滿腦子想的都是物質。我不關心兇殺案和貧窮問題,我只關心名人雜誌、500個頻道的電視、我內褲上印著誰的名字、生髮劑、威爾鋼、減肥藥。”

錢依然要花,禮依然要送,最差廣告依然要搜來看了再去罵。世間最暢快的事莫過於拿著錢暢遊消費世界,記住什麼你就買什麼,只圖個高興——然後,千萬別思考。思考會毀掉這一切。

炒作 在《烏合之眾》裡,勒龐提出“群體是盲從的”。在群體中,個人的才智和個性被削弱,群體往往表現出衝動、急躁、沒有長遠打算、情緒誇張與單純、輕信、易受暗示。這一現象在經濟學上被描述為“羊群效應”,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可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就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羊群”式的盲從最常見的發生地即金融市場,經驗不足的投資者很容易一味聽信所謂的專家、權威人士以及內部消息,盲目仿效別人。即便他們獲悉的判斷和信息是理性的,準確的,如此大的“羊群”湧入,在放大效應和傳染效應作用下,也會打翻槓桿的平衡。正如2007年,當華爾街正遭受金融危機衝擊,中國股市卻衝上6000點,菜販和清潔工都在談論基金時,其結果已昭然若揭。事實上,大機構早已撤場,套牢的永遠是散戶。

就因為媒體犯了烏龍,把僅懂得一點皮毛的張悟本封為“養生專家”,儘管他稱“綠豆能治百病”有悖常識,卻阻礙不了他的書半年內銷量達300萬冊;菜市場裡綠豆成了不少消費者的必買品,少則三五斤,多則幾十斤,價格被不斷推高,被其點名的某品牌綠豆甘草湯則賣到138元,背後偷笑的自然是商家。

名牌 虛榮在《現代漢語詞典》上的釋義是“表面光彩”。對“表面光彩、虛幻榮耀”的追逐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性格弱點,誰都無法逃脫。恰巧,名牌擁有表面的光彩“美貌”和內在不菲價值所代表的“貴氣”,滿足了女人對美和富有的雙重虛榮,所以幾乎沒有女人在名牌面前可以逃脫——穿著名牌,揹著名牌,在鏡子裡,女人能感覺自己與那些廣告中的女明星發生了聯繫,與時尚雜誌中描摹的美好高端生活發生了聯繫,甚至是與名牌歷史典故里那些犄角旮旯的名女人發生了聯繫,感覺鏡子裡的自己瞬間烏雞變鳳凰。正如《奢侈帶來富足》一書說所說——名牌奢侈品以前一直是貴族的專利,今天卻成了大眾時尚。而名牌之所以風靡大眾,只是因為可以提供給你瞬間成為貴族的錯覺。愛馬仕近年在眾名牌中之所以異峰突起,也在於成功而完整地塑造了低調的王妃式奢華。低調的奢華,調動的只是那些試圖低調的虛榮心而已。

天價 天價月餅、天價車、天價房、甚至是天價榨菜……這年頭,什麼都可以有天價。商家篤定地相信諸多消費者的心理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所以,他們紛紛佔據各類商品的價格制高點,不斷強調面子的意義,放大面子的隱形價值,姜太公釣魚,等願者上鉤。

攀比無處不在。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暗自會給自己一個消費定位,只是最高處的那根標杆往往會影響我們的決定,拉高我們的尺度。我們總是在左顧右盼的比較中喪失自知之明,頭腦一熱,就像跳高運動員一樣不斷縱身一躍去觸碰一根我們達不到的高線。

數年前,某天價房的營銷口號是——“只獻給巔峰世界的傑出人物”,它的銷售目標群當然並不是身處巔峰世界的人,而是試圖躋身巔峰世界的中國富豪,去完成一次虛幻的“鯉魚跳龍門”。

至尊 當在銀行被VIP頻頻插隊而怒火中燒時,你就會明白,奧威爾的那句話是何等正確—— “所有的動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只不過以前是政治權力讓人“更平等”,現在是商業手段讓人“更平等”。

所有的品牌都看到這一點。所以銀行要設置無數個信用卡級別,普通卡、金卡、白金卡、黑卡……你得像過關打怪一樣才能升級;房地產商要強調“奢華”、“至尊”、“萬乘欽仰,只因享此一席”,最好案名就讓你肝顫——比如“釣魚臺七號院”之類的;豪車品牌不僅要打造限量版,還要“特供中國”;奢侈品要不厭其煩地強調“手工製作”,雖然它極有可能誕生在東莞的某個工廠裡;就連快時尚品牌都要跟知名設計師合作,讓你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獲得“限量版”的優越感……

你真的獲得一些優越感,或許還有不少特權,然後,你就掉進 “致命的幻覺”裡不可自拔了。這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營銷手段。

一站式 “全家就是你家”——這毫無文字遊戲意味的六個字,卻最終成為臺灣全家便利商店的著名廣告語,正如便利店本質主打“日常”招牌一樣,平淡的,也最容易培養消費慣性。其實它還有前半句——“全年無休一直在你身邊”——這才是便利店營銷的核心策略:時時刻刻、無處不在地提供生活最大便利化。

在以“一站式購物”籠絡消費者這件事上,便利店的鼻祖7-Eleven早就摸索出一套成型的遊戲規則:主打住宅商圈,兼顧辦公商圈和車站商圈,幾乎封鎖了全部學生和白領人群出沒的地點;出售常規品牌的麵包、零食和飲料,也根據各地口味推出飯糰、關東煮和熟食便當組合;銷售日常生活用品,但主打一人份或旅行裝……一家發達的便利店,還提供繳納水電費、電召出租車、預約旅館、代購電影票和公園門票等全天性服務,在御宅族大行其道的語境下,日本7-Eleven最新推出的一項業務正是:購買一包方便麵也能送貨上門。

便利店模式很好用,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電視購物頻道和網絡直銷商城紛紛跟風打出“全新一站式購物”的招牌來。只是,你越容易因為“便利營銷”而迸發購物衝動,就越有可能會捲入購物陷阱的麻煩事件中。

社交恐懼 美國社交焦慮症協會指出,全球約有7%的人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症,而中國每10人中約有1人或多或少有社交焦慮方面的困擾。社交是現代人的軟肋,在軟肋之上,社交網絡應運而生。

顯然,各類社交網絡的最大賣點在於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滿足人的社交渴望。多少年前,英國詩人感慨過“沒有人是孤島,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部分”,而社交網絡告訴你的是你不需要社交能力,不需要跨越物理和心理的距離,只要十指按動,你可以輕鬆地由一片陸地聯接成一個帝國。據說,只要你願意,“非接觸型”的社交可以佔據人類社交的80%。

一方面,你在虛擬世界享受越來越輕鬆的社交,另一方面,面對至愛親朋,你都會越來越覺得漠然無語。人們的社交能力是從小到大一點點在與人交往中形成的,沒有現實中積累的交往練習,結果就是,那些在虛擬世界的社交狂人,在現實中往往是社交低能兒。

利用人性弱點來為自己的企業宣傳

利用人性弱點來為自己的企業宣傳,一直都是營銷人喜聞樂見的事情。人性的弱點是人類的通病,但是不是每個人都難以控制弱點的,弱點帶給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情緒,毋庸置疑!利用人性的弱點營銷,最終還是要轉化為消費者的購買慾望,而情緒決定一個人購買時的衝動,我們要利用人性弱點來進行營銷,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我們的宣傳中把那些讓人產生負面情緒的思想帶動起來,然後我們在通過我們的產品提供解決思路,解決消費者負面的情緒,這樣的營銷,才能真正的為你帶來客戶。

根據營銷圈的一次統計證明,一個好的營銷人士,往往在心理學上的造詣也非常高,他們能夠洞察人們心中最為微小的內心,通過營銷的方式讓你被推動者往前行走。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語,到新世相“逃離北上廣”的活動。從“咪蒙”公眾號的毒雞湯段子,到“邏輯思維”的社群運營。都是將人性弱點這個功能開發應用到了極致。利用弱點,進行營銷,頂尖營銷人的絕招我們既然要利用人性的弱點來進行營銷,那麼我們就得先明白,到底哪些人性上的情緒我們可以利用。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你工作生活中,一般能讓你積極主動轉化的營銷信息是什麼樣的?我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含有讓你憤怒、沮喪、焦慮、後悔、嫉妒、自卑的營銷信息,其次就是讓你感到驚喜、開心、讓你沸騰的營銷信息。至於那些讓你感覺不到它存在的平靜的、寧靜的營銷信息我想你很有可能是根本就不看的吧(當然如果你處於負面情緒中,還是有可能轉發的)!

利用負面的情緒來營銷,可以為自己帶來大流量:

現在我們就針對憤怒、沮喪、焦慮、不安、擔憂、後悔、嫉妒、自卑的逐一分析,讓大家對他們又一個清楚的認識。

一、憤怒營銷,就是當你願望不能達成,或者為了達不到的目標而產生的一種緊張而不愉快的心情。

所以當我們的企業主宰做營銷宣傳的時候,可以利用這種情緒,來為自己的企業做推廣、宣傳,必定能起到神奇的效果。你看當年新世相“逃離北上廣”活動,很大程度上就利用了這種憤怒的思想,“我在北上廣深,但北上廣深不屬於我”,這是一種處在其中又得不到的憤怒。我想當你那個活動,在北上廣深的同學們,應該是無人不知的吧。當年新世相的這個活動,引起了很大的共鳴。

二、沮喪營銷、就是當你的心意得不到實現的時候,一種喪失鬥志的行為。

作為企業應該重視這種營銷,這是居於大環境之下的感嘆,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最典型的就是網紅奶茶“喪茶”。他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就來自於反對傳統的那一套雞湯文,抓住人們心中的弱點,產生共鳴,雞湯不是萬能的,反雞湯才是人類真實的想法。與之類似的還有段子手薛之謙為肯德基拍攝的“冷笑話”系列廣告,都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傳播。喪茶的喪營銷,話不好聽,但直達人心。

三、焦慮營銷、就是你知道你現在遇到了很大的危機,但是你不知道危機來自於哪裡而產生的一種精神狀態,現代人的精神世界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焦慮覆蓋著。

月底到了工作目標還沒有完成,怎麼辦?

每天過著日復一日的日子,怎麼改變?

明天房貸要到期了,哪裡有錢還?

公司業績一直都不行,我們到底要怎麼辦?

企業,如何利用現代人無處不在的焦慮,

把他們轉化為我們的用戶,

很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怎麼利用人們的焦慮心理。

在這個方面,

培訓機構就做的特別好。

我想每個企業都有經歷過從小到大,

從無到有的過程。

每一天都在焦慮中度過,

加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

每一個老闆都被逼著在接受,

但是很多傳統企業的老闆對互聯網上不了解,

每天都在想搭上互聯網這艘快車,

焦慮的在尋找解決方案。

於是“上了這個班,我賺了100W”,

“一個清潔工,是怎麼從無到有,做到100W的”,

這樣的廣告,一下子就打中他們心中焦慮的源頭,

不管是不是真的那麼有效,

反之,培訓費是賺到了。

一下打中老闆的焦慮感,營銷效果好得不要不要的

四、後悔營銷,就是對以前的沒有做的事情或者做錯的事情感到難以釋懷。

在人一輩子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當初我要是和誰什麼結婚了,現在都是闊太太了

當時要是在努力一點,我就不止這麼一點成就了。

基本上人活在世上一直都被後悔所充斥著。所以企業如何利用人們的心理來打造屬於自己的營銷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我想“夏洛特煩惱”這部當年的票房黑馬,就是很好的利用了後悔的橋段,引發了集體的後悔心思,與其說大家在看夏洛的後悔經歷,不如說大家在看自己的過去,和過去後悔的事情。

這一點在當年的淘寶雙十一大促上,體現得非常淋漓。

馬雲經常利用人們害怕錯過便宜、實惠的想法,然後在雙十一前一直在提醒,不要提前購物,不然錯過雙十一就會後悔這樣的廣告。

最終阿里利用人們害怕後悔這個弱點,將他們的生活形成習慣,最終變成了中國網絡上的第一大狂歡節天貓“雙十一”。

利用人們怕後悔的心理營銷,造就了雙十一

五、嫉妒、就是利用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相應的受益者懷有冷漠、貶低、排斥的心理特徵。

嫉妒,有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是鬥爭的源頭,他一邊在促使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在無情的鞭笞著人類,作為企業如何利用這種微妙的心理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比如神州專車他們初期打的營銷廣告,就是針對個人的尊貴服務,廣告語“隨時隨地、專人專車”讓你有一種CEO的專屬體驗,滿足了你對於CEO之類的專人服務的虛榮心,將嫉妒的心理轉變為了一種滿足感,自然就能獲得更多人的喜愛。專屬的定製營銷,讓你的心理得到極大的滿足

六、自卑、通過逃避和自欺欺人活著的人的心理方式。

我們發現很多的企業喜歡非常喜歡利用正能量來宣傳自己的廣告。特別是體育行業,在其後面就是針對自卑人群的心理特點來進行的鼓勵式解決方案.

讓你在某一個時間段,似乎覺得全世界都在你的掌控之中,這樣的後果就是,企業獲得了口碑,自卑的人精神得到了鼓舞。

在這方面,小米就做得非常好一句“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就俘獲了多少粉絲,傳遞了多少的正面思維。簡單的一句話,鼓勵了多少人,圈了多少粉

營銷,其實就是看企業對於人性的瞭解程度,你瞭解了其中的奧秘,那麼營銷就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如果你看不透人性,那麼你做再多的功課,也得不到一個真實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