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立下的豪言壯志,為什麼最後卻付水東流了?

自我實現的張力

我們每一個人這一輩子都生活在兩種力量的拉扯中。一種是過去的習慣,生活對你的粘力,他總是希望你不要動。還有一種拉力是想成為什麼人,也就是願景對於你的拉力。就像早上7點鐘要起來跑步的人一樣,對自己說:我要養成早上要起來跑步的習慣。因為跑步不僅可以塑造好身材,還能讓一天的精力充沛。頭一天晚上,整個人都沉浸在願景的拉動中。可是第二天清早一起床,一掀開被子,冷氣撲面而來,發現別的力量又出現了。什麼力量呢:會有好多理由對自己說,再睡一會兒吧,再睡一會兒,我跑步會更加好。今天有點霧霾,跑步對身體不好。其實早上跑步對身體也不好,晚上跑步時間更加充裕。慢慢的又重新滑回現狀。

人總是被一種習慣的惰性往回拉,同時又被一種前進的力量往前拉。更加糟糕的是,有些人如果這一輩子沒有解決過去的事情,過去的問題還在彆著他。比如說已經畢業5年了,過去的力量還在拉著他,父母親從小就不讓孩子獨立,雖然從外表看,他是一個成年人,但他內心還有一個小孩,外界遇到困難,那個內心的小孩就開始拉扯他,那又彈回去了。

那一個人怎樣脫離現狀,那就需要一個願景的力量把他拔高。人這一輩子,一直在經歷這兩種力量的撕扯。

年輕時立下的豪言壯志,為什麼最後卻付水東流了?


想象一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願景和你現實之間就會產生一個差距,那個未來肯定比現在好,而這個差距就像橡皮筋一樣,在兩個手指之間產生一個拉力。如果願景離現實越遠,拉力就會越大,橡皮筋就會被拉的越細。想象一下這個手中的橡皮筋,如果夢想越狂野的話,就會被拉的越大,就像人生的張力。如果長時間沒有夢想,那橡皮筋就沒有了拉力,也就沒有了活力。老人家就很少談未來,因為,老人家已經缺少實現未來的張力。所以有些年輕人,24-25歲就開始有老人得思想,舒舒服服得安定下來,不要變,在父母身邊待著,穩定一些。這其實不是什麼孝順,這也不是中國傳統的價值觀,而是一種內心的早衰。如果橡皮筋長久沒有張力,就會變成沒有活力的橡皮。


年輕時立下的豪言壯志,為什麼最後卻付水東流了?


目標損耗

為什麼會慢慢滑回原來的生活。就像有的人年初還信誓旦旦的給自己立下宏偉目標。而當你問他這一年感覺還好嗎?他說:挺好的呀。成長了嗎,成長了。有收穫嗎?有收穫啊。你實現你當初目標了嗎?好像實現了。最後把那張寫上目標的紙拿給他看,看完後臉都綠了。因為,完成的目標離當年差下太遠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目標損耗呢?因為被橡皮拉的時候,人是很痛苦的,慢慢的上面的手指就會往下動,逐漸的,目標就從原來高的目標降落到越來越低的目標。也就是說,人一旦沒辦法把下面的手指往上拉,那麼,上面的手指就會往下降。把目標每天不斷的降低一點點,不斷的鬆懈,同時對自己說:其實我也有做到,其實我也有成長。慢慢的,所謂的個人戰略,所謂的成長,都是自欺欺人的東西。當別人問你有夢想嗎?你實現夢想了嗎?你實現不了這種拉伸的張力,所以,不斷的偷偷降低目標。今天的行動真的可以支撐想要實現的願望嗎?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自己當年的那個願望,自己真的是特別渴望達到嗎?今天所做的事情,真的和未來有關嗎?行動和未來又有多少關係呢?


年輕時立下的豪言壯志,為什麼最後卻付水東流了?


拉斷皮筋

跑步要求高。大部分人一跑步就想起上學時4分半跑1000米,那種跑完生不如死的感覺根植在大腦裡。再也不想跑步了,這種就屬於把皮筋拉斷了,用力太猛了。這就屬於一開始就把目標飈的太狠了,一開始確實容易達到,但卻難以持續下來。那如果每天堅持慢跑,一週跑上10公里。


年輕時立下的豪言壯志,為什麼最後卻付水東流了?


拉成環了

想成為的角色太多了。想成為成功的創業者,想成為浪漫的詩人,想成為顧家的好媽媽,想成為貼心的好戀人,想成為專業的攝影達人。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導致手中這個皮筋不會往前蹬,而是往四周蹬,由於力太散,皮筋最終被拉成一個環,最終皮筋被蹬斷了。

所以橡皮筋的隱喻很清楚的說明白,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做一個個人戰略,第一,我們需要把目標定清楚,才不會有更多的個人損耗。第二,資源算清楚,才不會拉斷皮筋。第三,要把計劃一個一個排好,把計劃所有的計劃慢慢的聚成一股合力,才能避免自己變成環。因為很多人就是這樣,拉斷了,拉損耗了,不拉了,慢慢的放鬆自己,慢慢的自己就變得沒有力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