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位置上說,世界上哪些地區可以稱之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說兵家必爭之地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能夠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我簡單概括一下,主要是四點,分別是:人口、交通、資源和政治,下面我們來逐一說明。

從地理位置上說,世界上哪些地區可以稱之為兵家必爭之地


人口因素:

既然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們就要分析一下戰爭,戰爭的主體是人,所以說要保證兵源就必須要控制住人口密集的地區,要不然為什麼中國古代頻頻要入主中原?還不是因為中原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嗎,入主中原就可以保證充足的兵源。

後來呢,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戰爭中人數的作用原來越低,個人意願逐漸越來越影響作戰效率,所以在近現代歷史上,以爭奪人口為目的的軍事戰爭逐漸越來越少,當然與此相對的,國家對於人才的爭奪卻愈發強烈,他們一般是集中在大城市。二戰剛結束的時候,當時美國在德國的許多行動也是為了解救技術人員跟科學家,經濟因素可以看做是人口因素的現代模式。

從地理位置上說,世界上哪些地區可以稱之為兵家必爭之地


交通因素:

運輸和交通是戰爭基礎,沒有這些一切免談,故而交通要道也是爭奪焦點之一,一是為了行軍,二也是為了後勤的保障。在古代的時候,交通要道一般來說是山脈或河流的渡口,也或者是峽谷的隘口及佔有有利交通地位的地方。當然,像山頂這種具有俯視交通路線作用的地方也是這類必爭之地,古代戰爭中因此獲勝的不計其數。而放在現代來說,重點變成了島嶼、橋樑或地峽海峽。島嶼是可以當作補給的基地,現代戰爭和古代戰爭一個最大的區別是海戰和空戰的比重增加很多,所以對於海空港口的重視程度現在已經遠遠高於關隘。

從地理位置上說,世界上哪些地區可以稱之為兵家必爭之地


資源因素:

糧食在任何時代和地區都是生存之本,所以最主要的就屬於糧食資源了,糧倉(在西方的話就是封建領主的城堡)和糧食主產區會成為大家爭奪的重點地區。除了糧食之外,鐵器、馬匹等戰略資源的產地或聚集地也都是爭奪的重點。在近現代之後的經濟發展,重工業基地、橡膠、鋼鐵、石油等資源產地也漸漸變成了大家的爭奪目標。

政治因素:

能夠佔領具有象徵意義的地方,這對於瓦解敵方鬥志有非常大的影響,例如宗教聖地、首都等等,一般來說佔領了這些地方從某些方面來講可以算是勝利的象徵,當然對方的軍事重地大本營等等也都會有不錯的效果。到了現代社會,隨著網絡和廣播的出現,使媒體成為爭奪的焦點,比如電視臺、報社和互聯網樞紐等。這種爭奪可以是現實中的,也可以是虛擬的。

從地理位置上說,世界上哪些地區可以稱之為兵家必爭之地


一般來說,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就是指上面的四個(如果有別的想法可以在評論區補充),那麼按照這幾個因素,我們就來說幾個能夠稱為世界級的戰略要地吧!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便捷的通道,它處於中美洲最狹窄的地方,橫穿了巴拿馬地峽。乃是世界上最具戰略價值的兩大運河之一,美洲的東西兩岸之間、歐洲與亞太之間的水路運輸,都非常依賴它。

從地理位置上說,世界上哪些地區可以稱之為兵家必爭之地


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國際航運水道(地理書上這段話大家應該很熟悉吧!),中、日、韓等外貿大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特別深,海峽有一千餘公里,它東端的一小段又稱新加坡海峽。

關島:

關島是位於西太平洋上馬里亞納群島的最南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被美國霸為了海外領地,成為號稱“永不沉沒航空母艦”的海空軍基地,封控中日澳等亞太大國通向東太平洋和美洲的航路,可以稱得上是美國的西大門。

中亞地區:

中亞地區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土地面積最大的大洲的中心區域,它發揮著十字路口的作用。世界通過海洋得以實現廣泛聯繫後,中亞的地位日益提升。作為資源爭奪的中心,亞洲成為各大力量彙集的焦點

從地理位置上說,世界上哪些地區可以稱之為兵家必爭之地


蘇伊士運河-紅海:

紅海實為湖型內海,與蘇伊士運河共同構成歐亞間最短的水上通道,它們僅僅扼住了連通歐亞(及北大西洋、地中海到印度洋)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

霍爾木茲海峽:

該海峽是位於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出口,波斯灣沿岸是世界上已探明石油儲藏量最多的一個地區,全球超過一半的石油都得從霍爾木茲海峽運出。

古往今來,地理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也許因為時代的不同,兵家必爭之地會改變,但是一定有幾處成為新的必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