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題記

十位作家解讀當代十位經典作家,邂逅10位當代文學巨匠,他們是阿特伍德、巴恩斯、奧茲、麥克尤恩、村上春樹、奈保爾、石黑一雄、帕慕克、門羅和庫切

這批作家主要屬於21世紀,閱讀他們的故事,我們在認識和了解關於人類、世界、關於文學,關於他們的一切,也在認識我們自己。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提到那些"經典"的世界名著,幾乎都繞不開一個事實,那就是:歐洲小說,長期佔據著世界文學的首席。

以人們最熟知的著作為例:

法國: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紅與黑》

英國:

《哈姆雷特》《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

俄國:

《戰爭與和平》《死魂靈》《罪與罰》

至於《飄》《老人與海》這些美國的著作,那是後來才加入的了。

可以說,文學圈的人物們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默契,那就是儘管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學的概念,聽上去是天下大同,但實際上還是有個無形的標準。

然而,到了20世紀後半葉,世界大勢開始風起雲湧,變局迭起。最顯著的現象之一就是,西方的全球殖民體系瓦解了,原來邊緣的、無聲的地區終於站了起來,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點擊可以試聽

我們知道,文學的影響力,往往和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權力密切相關。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我們能不能在現代世界裡講出自己的故事?我們是主動的講述者,還是被別人任意描述的一個對象?這背後的意義,絕對是非同凡響。

因此,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對文學感知敏銳的人,他們的書架上都出現了這些與眾不同的書:

來自土耳其的《我的名字叫紅》,來自南非的《恥》,以及出自印度裔英國作家奈保爾之手的神作《米格爾大街》······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V.S.奈保爾

令人不得不讚嘆的是,這幾部書的作者,還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集合這些文學巨匠、以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就成了三聯策劃的這門精品課:

《誰在書寫我們的時代?邂逅10位當代文學巨匠》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課程內容

如你所見,這門課要談十位作家,分別是阿特伍德、巴恩斯、奧茲、麥克尤恩、村上春樹、奈保爾、石黑一雄、帕慕克、門羅和庫切

比起三聯上一次策劃的文學課,這門課更有意義的地方在於,這十位作家不光是當代的文學巨匠,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至今還活在我們身邊:

村上春樹還在每天跑步,麥克尤恩今年還來過中國。只有奈保爾和奧茲兩位,剛剛在2018年去世了。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也就是說,這門課裡所選的都是與我們同時的作家,他們與我們經歷、分享著共同的世界背景。

這十個作家大部分來路複雜,十個人加在一起,真正的歐美作家只有兩個,巴恩斯、麥克尤恩,都是土生土長的英國的,美國的一個沒有。不是說美國沒有好作家,也不是說歐洲的好作家都出在英國,英國還在拼命脫歐,這樣的選擇當然是有意為之,是為了凸顯近幾十年來的世界文學的一個大趨勢,那就是傳統上被認為是小說邊緣地區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重要作家。

可能有人會好奇,門羅阿特伍德可是加拿大作家,難道加拿大不是西方陣營的嗎?我們看新聞,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就有加拿大啊。

但其實,加拿大在那裡也是邊緣的,是跟在後邊的小弟,我們看阿特伍德的作品,其中一個主要的牢騷,就是作為一個加拿大作家,老覺得自己是美國的附庸,加拿大的文化以美國為中心,而美國呢,阿特伍德自己說,對美國來說,加拿大隻是一個在談論天氣時才會想到的地方,今天冷空氣正在加拿大聚集。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然後,村上春樹是日本作家,日本在西方體系裡其實也是邊緣。

剩下的就更遠了,奧茲是以色列作家,庫切是南非作家,石黑一雄生在日本,但五歲時就跟著父母移居英國了,

奈保爾是英國印度裔作家,而穆克恐怕也是大多數中國人唯一知道的土耳其作家。

在這門課裡,當今的世界局勢、文學趨勢,都將在你面前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主講人

令人驚喜的是,這門課的主講老師,集齊了一部分現在中國文壇上的作家才俊,這也是三聯團隊下了大功夫的地方。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為什麼我們沒有邀請高等學府裡的教授、學者來講呢?他們來講當然很好,只是不可否認作家講卻有另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好處。

作家的工作是寫書,但其實,作家的工作還有另外一個內容,就是閱讀,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作家,他們同時也是專業的讀者。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而且作家的閱讀和我們一般讀者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他們是作為同行在讀,郭德綱說,只有同行是赤裸裸的仇恨,這當然是開玩笑,話也可以反過來說,在遠隔重洋、八杆子打不著的情況下,同行之間的欣賞、讚歎和傾慕可能也是世上最真誠的情感,同行之間的分析和領悟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準確的理解。

現在,我們選擇了十位中國作家,把名單給他們,請他們自選:你喜歡誰,你想講誰?

結果,我們搭配出十對完美的組合:

邱華棟選了阿特伍德,苗煒講巴恩斯,梁鴻講奧茲,魯敏講奈保爾,小白講麥克尤恩,路內講村上春樹,笛安講石黑一雄,徐則臣講帕慕克,張悅然講門羅,李洱講庫切。

可以說,他們都選得很對,都選了他們最有感覺的一位。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文學的載體,哲學的思考

這門課將會告訴你,從這些作家的寫作中你會看到,他們是如何思考自我的。我是誰,在我身上發生了什麼,什麼樣的話語才是我真正發自內心說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西方殖民主義體系很重要的一個文化裝置,就是把世界分為主體和他者,他者這個詞很學術,是你我他的“他”,就是說要讓你失去自我意識,你自己說不出自己的話,當然你可能一直再說,但是你一張嘴說的都是別人的話,都是人家不知不覺地灌輸給你的話。所以,你在本質上是無聲的。

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思考,一來是保證自己思考的獨立性,成為一個更加聰明、更加自主的人;二來看清楚這個世界是怎麼對一個個人施加影響的。

以阿特伍德為例,她的小說幾乎一直在表現女性的命運,那些被遺忘的、被無視、被徹底他者化的沉默無聲的女性如何獲得自我意識,如何爭取主體的完整性。她最著名的,可能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作品,是《使女的故事》,還被改成了很熱門的美劇。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使女的故事》劇照

這是一個反面烏托邦的故事,她虛構了一個國度,在那裡,無所不及的專制暴力,最深刻地落在女性身上,女性是“使女”,曾經被翻譯成“女僕”,這不對的,女僕雖然有被動的、被驅使的意思,但我還是更傾向於使女,被使用的女人,女人完全被工具化、他者化了,被使用的女人是沒有自己的故事的,就像你不能想象你的汽車有自己的故事,但阿特伍德講的就是這樣的女人如何在男權的暴力下講出自己的故事,獲得主體性。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使女的故事》劇照

我們面前的這批作家主要屬於21世紀,他們必須寫出新的故事,關於人類、世界、關於他們自己。在這種情況下,那個古老的主題重新浮現:認識你自己。

作為一個以色列人意味著什麼,作為一個土耳其人或者一個南非布爾人的後裔意味著什麼,作為一個女人意味著什麼等等,而這也是我們閱讀他們的理由,因為我們在同一個世界上,我們也會問自己同樣的問題。

這門課還將為你提供滿滿的獲得感。

課程亮點

01 還原小說中的第一現場

主講人在講課的過程中,會穿插進自己精選出來的重點情節,並對它進行還原、分析、講解,幫你構建起一個聲音“劇場”。

不管你對原著熟悉度如何,你都可以聽著主講人的講解,順利進入文中的第一現場,開啟你的當代文學之門。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02 與當代文學巨匠的間接接觸

主講人或與文學巨匠有過面對面的深度交流、或是神交已久,有別於從網絡、鏡頭、媒體中仰望這些當代文學巨匠,這一次你可以瞭解到一個更真實、更全面的他們。

03 深入探索21世紀的熱門話題

你將從一個更高、更完整、更深入的視角去探索這些屬於21世紀的熱門話題,原生家庭、女權覺醒、現代人的權利.....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知名電影《別讓我走》,鮮有人知的是,它正改編自當代文學巨匠石黑一雄的同名著作。克隆技術該何去何從?人類的權利是否就是至高無上?要想揭開困擾我們的現代性迷霧,還是要往這些鉅著裡尋找。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電影《別讓我走》劇照

04 開闢全球視野,拓寬你的閱讀領域

在你忽略的世界一角,也有瑰麗的文學圖景,以色列、加拿大、土耳其、南非、日本......我們與他們共享著新時代、新科技與新思想,在我們感知當下生活的同時,他們也在用一個非霸權、私語化的語言描述著我們共同擁有的一切。

現在訂閱,享受學習福利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贈送您的月卡為線上虛擬卡

成功購買後

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內以短信的形式為您發送兌換碼

限時早鳥價69元

購買還送價值45元的中讀VIP月卡

聽課打卡全部章節送“文學盲盒“

今年的諾獎名單都出爐了,你還在讀20世紀的“老”書嗎?

點擊,訂閱《誰在書寫我們的時代·邂逅10位當代文學巨匠》

本期編輯 森林

合作請諮詢微信:s527953132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