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然醇品零食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小編閒來無事時,喜歡瞎琢磨,最近,就琢磨上了自然醇品貨架上的那些零食:世上的零食有萬萬千,為什麼偏偏這些零食上了貨架呢?再有就是,好多喜歡吃的零食,為什麼買著買著就再也買不到了呢?

有趣的是,小編這一瞎琢磨,還真撈出點兒料來。

消費者要啥自然醇品就賣啥

“以前是商家賣什麼,消費者就買什麼。現在這一套已經行不通了。”採購君介紹,咱家的食品所有的產品開發,都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消費者需要什麼,我們就幫他們找回來。

如何瞭解需求?辦法有很多。比如,貼吧潛水啦,問卷調查啦,門店抓著顧客問東問西啦,跟食品供應商嘮嘮嗑啦,等等等等。

關於自然醇品零食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除了研究需求,還會針對研究消費者在什麼場景下會產生需求。

“我們的核心消費群體是一群挑剔的吃貨,他們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品質,今後我們的新品會按照消費者的需求研發,上市後的產品也會不斷朝著健康、營養的方向改進,真正進入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採購君解釋。

眾裡尋他千百度,採購員走訪各大商場搜索大量樣品,“鄭州各大商超的地形比我家附近都還熟。”此外,他們還會參加全國各類食品展會,與供應商溝通,研發新品,“不放過一切機會,就跟星探挖掘未來的超級巨星,要是哪天成為爆款,很有滿足感啊!”

不過,研發新品可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過年那段時間,準備開發一款進口泡麵,整個部門連續吃了一個月,好幾十個品種,一頓三餐都是泡麵,現在見到它都想吐。”採購君形容。

樣品選定後,接下來是邀請消費者試吃,他們會對“心理價位”、“包裝”、“口感”、“味道”、“售價”、“是否購買”等幾十個選項進行打分,並提出改進意見。

“大多數消費者第一眼是看顏值。”採購員笑著說,所以試吃會上,除了需對口感、味道提出改進建議外,還需對包裝進行評判。譬如有一款韓國進口的棉花糖,和棉花糖機裡繞出來的糖絲造型一模一樣,爆米花的盒子,讓大家眼前一亮,受到好評。

試吃成功的產品,將拿到有關部門進行質檢,蒐集資料後與供應商談合作事宜。納入上市規劃後,根據商品規劃時間,有步驟上市。

在上市之前,還有三個月的“觀察期”,根據試銷情況,顧客的反饋做出試銷結果。沒通過的則被淘汰。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新品上市沒多久,就下架了的原因。

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勝利的幾名選手將正式上市。不過為了滿足挑剔吃貨的味蕾,品類主管還會根據銷售情況,消費者的反饋,不斷地改進口味和包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