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清明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祀掃墓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No.1 掃墓

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為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時至今日,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No.2 盪鞦韆

盪鞦韆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為揪著皮繩而遷移。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No.3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

【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No.4 踏青

古時叫探春、尋春。三月清明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節踏青的習慣。

【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No.5 植樹

清明節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No.6 放風箏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No.7 拔河

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No.8 插柳

清明時正值柳枝青青,民間上墳掃墓之後,往往折柳枝帶回家,插在門楣上以辟邪,有的用柳枝編成柳帽戴在頭上辟邪,婦女則戴上柳條做成的飾品。我國還有些地方,祭祖掃墓時也在墳上插上一些柳條。

【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No.9 吃潤餅

“潤餅”又叫春捲,以薄餅皮包春蔬,是一種清明節冷食。到了唐朝時立春有吃“春盤”習俗,盤中滿滿的春蔬 配上春餅,春盤可說是春捲的前身,流傳到今天。

【小科普】你對清明節足夠了解嗎?

清明節, 不管是緬懷先人、祛災袪病的祈福,還是踏青郊遊、舒展身心的遊憩,大家不要忘記做好防護。特殊情況,保護自己,利己利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