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氣候危機下的清潔能源之路——評《清潔能源外交:全球態勢與中國路徑》

疫情和氣候危機下的清潔能源之路——評《清潔能源外交:全球態勢與中國路徑》

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新冠疫情、經濟危機及氣候變化。氣候變化與經濟危機、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戰日益交織在一起,嚴重威脅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與子孫後代的福祉。

在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和油價震盪背景下,各國更應該引領綠色發展,既要有效控制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又要建立利益導向和激勵機制,推動各國走向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實現應對疫情、經濟發展和低碳建設的多贏。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國際石油價格急速下降,布倫特原油價格和西德克薩斯原油價格都一度跌破30美元,進入自1990年海灣戰爭以來的低油價區間,與此同時全球經濟進入衰退期。

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影響低碳經濟的轉型過程,在此環境下,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對低碳經濟和全球能源體系帶來的洗牌效應,如何看待全球高碳轉向低碳的大趨勢的變遷。李昕蕾教授新書《清潔能源外交:全球態勢與中國路徑》從國際體系和清潔能源變遷將有助於我們認識這個問題。

該書強調氣候變化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發展問題,而且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創新問題,並分析在國際能源和氣候戰略格局變遷過程中全球清潔能源外交的發展態勢比較以及中國清潔能源外交的戰略選擇問題。

基於這一核心研究問題,該書沿著國際格局變遷-理論框架構建-大國戰略比較-中國發展路徑分析-問題導向性對策研究-“一帶一路”外交大棋局構劃的基本思路展開清潔能源的全球治理分析。

全球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如何解決能源匱乏這個難題,整個20世紀的100年,人類消耗了2650億噸的煤炭,消耗了1420億噸的石油和天然氣,21世紀的前50年,這些能源的消耗總量將超出20世紀4-5倍。如該書所言,未來國際經濟體系重大結構性變化的前提和條件仍然是能源權力結構的變化,即出現了新能源和低碳經濟的主導國。

未來國際體系的大國要取得爭奪國際體系的優勢就必須具有發展低碳經濟方面的創新優勢歐美髮達國家通過氣候變化談判來佔有未來能源市場和環境容量劃分,更為重要的是利用氣候變化議題逐漸實現對低碳經濟的控制。主要國家和集團出現經濟增長與溫室氣體排放“脫鉤”的趨勢。

目前國際能源體系的主導權正在朝向清潔能源方向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國際經濟的增長熱點,清潔能源產業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在1990-2017年間,各主要國家和集團在整體經濟總量上升的同時均實現了單位GDP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下降。

歐盟已經提前4年實現了2020年減排目標,2020年歐盟較基準年的減排幅度可以達到27.8%-28.9%,美國2020年較基準年僅可達到10.1%-11.2%的減排(不計林業與土地利用變化),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發佈的《2020年能源展望》的主要內容2050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增長最快的發電來源,因為聯邦稅收抵免和更高的州可再生能源目標支持太陽能和風能的資本成本持續下降。2045年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超過了天然氣發電。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增長速度快於總體電力需求。印度要在2030年前達到200吉瓦的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

國際能源署署長Fatih Birol強調當油價震盪的時候,人們不應當只將目光放在油價上,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等強調各國不能忽視氣候危機,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及大部分研究表明,按預期各國承諾的國家自主貢獻估算的2030年全球排放水平與2℃排放路徑還有約150億噸二氧化碳的差距(與1.5℃排放路徑差距約320億噸),同時現實的籌資力度與每年1000億美元及更高的長期資金目標也存在著較大差距,《巴黎協定》所提出的目標遠未實現。氣候變化涉及能源、環保、經濟等多個不同領域,同時這些領域之間又出現高度重疊與互動的關係,因此全球氣候變化治理推動了能源和經濟變革。

低油價或會刺激對化石能源的消費,但維護人類共同生存環境所帶來的利益遠比廉價的石油大得多,新冠疫情帶來的危機無法改變氣候變化對全球治理的長期、複雜和不可逆的影響。

為應對氣候變暖而提出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全球能源和經濟大變革的突出標誌,主要國家已開始把工業結構向符合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方向發展。節能減排和綠色經濟是未來國家競爭優勢的基礎。英國經濟學家斯特恩強調,氣候變化可以改變能源效率和結構,創造有益於人類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低碳革命,新冠疫情下的經濟危機和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是實現綠色振興的大好機遇。

在歐美各國紛紛開展經濟刺激方案背景下,新能源投資應該作為實現應對氣候和疫情危機的平衡方案,引導國際經濟繼續走上低碳和綠色道路。2020年2月國際能源署宣佈世界經濟增長了近3%,但去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停止增長,因此世界各國在提前實現病毒疫情峰值的同時,也應該儘快實現全球碳排放量峰值,並推進全球經濟綠色轉型。

世界各國應該將推動電動汽車、太陽能、風能、氫、電池和碳捕獲(CCUS)等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部署和整合的大規模投資作為各國政府計劃的核心部分,因為它將帶來刺激經濟和加速清潔能源轉型的共贏,同時在全球油價下降週期,世界各國應該根據G20布里斯班峰會、杭州峰會等公示,逐漸取消高達4000億美元化石燃料補貼、推進低碳和綠色交通,並把化石燃料補貼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來、惠及全球各階層的健康發展。

疫情和經濟絕不是氣候變化無所作為的理由,世界各國都可以利用當下的有利形勢,加大清潔能源發展力度,並推出可持續的低碳經濟刺激方案,重點關注清潔能源技術,加速清潔能源轉型,實現疫情、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