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一、繼成都建大成國,離石建漢趙國之後,有英雄想在南京建國

論起實力,江東地區的陳敏並不次於益州的李氏,但由於陳敏處於晉帝國勢力強大的江東地區,便一直處於圍剿之中,與益州李氏相比,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差了許多。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陳敏乃是安徽廬江人,本是主管後勤的一名官員,負責部隊的糧草開支及運輸,能幹上這個肥缺,而且做得不錯,此人確實屬於能幹型,而且西晉政府並沒有虧待他,若在和平時期,此人也許會穩穩當當做官到退休。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公元三0三年十二月,張昌手下將領石冰進攻壽春即今日壽縣,揚州都督劉準嚇得不知所措,正好陳敏帶著後勤官兵押運糧草來此,見劉準倉皇無計的摸樣,心中好笑,心想對付一幫遠道而來的烏合之眾,有何難哉,竟把這堂堂軍區司令嚇成這樣。便對劉準說:“這幫烏合之眾都是被逼成賊的,本來就不願意到這麼遠的地方來,我只帶我的後勤官兵便可以幫你破賊。”劉準見陳敏願意禦敵,自然高興,便馬上給陳敏增派人手,發放武器。

英雄也要順應時勢,陳敏是幸運的,他在這個亂世找到了自己的特長,他天生是打仗的料。

石冰兵力十倍於陳敏,如此眾寡懸殊,陳敏居然攻勢如潮,而且兵鋒所指,所向披靡,一直將石冰趕回南京城。

陳敏緊追不捨,與名將周處之子周閗合攻南京,很快便將南京攻破,石冰逃往徐州為部下所殺,揚、徐二州被平定。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朝廷沒有虧待陳敏,封他為廣陵相。

這是陳敏平身第一次打仗,而且一打便是大仗,竟還打得如此漂亮,不由自嘆自己在軍事方面的天才,現如今天下大亂,憑藉自己的天賦才華,說不定可以提一旅之師問鼎天下。有此想法便沾沾自喜,不由得在飯桌上對他老父親吹上了牛:“孩兒我勇略無敵,若在江東起兵,說不定還會造就如孫仲謀般的功業呢。”他老父親聽此話,立刻噴了他一臉的飯:“你個逆子,想讓我陳家滅門嗎?”老人家是個受傳統儒家思想浸染很深的人,沒有兒子那般為江山折腰的想法,眼見自己年事已高,自己的兒子卻說出這番話來,老人家憂鬱成疾,不久便去世,陳敏也暫時收起了自己的想法,辭職守孝。

如果天下從此太平,陳敏也可能就此當個太平官,但晉室之亂給了不安分的陳敏機會。

這時,司馬越起兵征討司馬顒急需人才,正看中陳敏的戰爭才華,便封他為右將軍兼前軍都督。

一個看管糧草的官員,立刻成了方面軍總司令,陳敏靠的是自己奮鬥。

陳敏有兵在手,壓抑在心中的理想便又重上心頭,見此時西邊有大成國李雄,北方有漢王劉淵,自己何不在江東也搞個“武裝割據”。

陳敏在等機會,在這期間他要保存實力,更重要的,他還要將這支部隊整頓為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陳家軍,因此不但不能給司馬越當炮灰,也不能離開江東地盤。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陳敏還需要時間。

司馬越用陳敏,就是要他為自己帶兵打仗,他命令陳敏與自己一同進攻豫州蕭縣,待打開這個西進門戶之後,便要陳敏部隊挺進中原,為自己逐鹿天下。

這個命令與陳敏的意圖完全相反,他在司馬越面前表示堅決服從,命令所部大張旗鼓向蕭縣進發,卻出兵不出力,派人於陣前搖旗吶喊,虛張聲勢,真正的戰鬥在司馬越和劉喬之子劉佑之間進行,結果司馬越不抵劉佑。

西進之路被堵。

陳敏便乘此機會向司馬越建議暫返江東休整,司馬越此時無計可施,好在自己幾個兄弟的勢頭不錯,便同意陳敏的建議,全軍東返江東。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沒有機會,陳敏卻可以創造機會。

二、做大事最寶貴的財富是人才

陳敏加緊整頓自己的部隊,將非親信全部逐出,換之以自己的兄弟和親屬,將司馬越給自己的這支部隊完全打造成了一支自己的陳家軍。

以當前的實力,陳敏自信可以隨時起兵,但還缺個名義。

大家都是文明人,總不能打著造反的旗號起兵吧。

對善於創造機會的人,老天總是眷顧的,當陳敏帶兵走到歷陽(今和縣),便遇到吳王的常侍甘卓,此人非普通人,乃東吳名將甘寧的曾孫,見天下大亂,自己跟著吳王沒有什麼前途,便辭官回老家去,此時正好路過歷陽,陳敏見到此人,便看到了機會。

甘卓既是吳王近臣,便和朝廷脫不了干係,陳敏忙和甘卓結為兒女親家,並要甘卓對外宣佈手中帶來皇太弟司馬熾的命令,任命陳敏為揚州刺史。之後,陳敏便立刻命令他的兩個弟弟陳恢和陳斌開始了對周邊地區的征伐,受中央政府正式任命的揚州刺史劉機和一干官員皆嚇得棄官而逃。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於是,江東地區盡為陳敏所有。

有了地盤,猶如建了公司,這個公司的CEO是陳敏,而陳CEO接下來要做的,自然避免不了公式化:搭班子。

陳敏知道人才的重要,好在江東地區人才濟濟,他不需要盲目的在人才市場去找,他心中早就有了一個江東地區所有名士的清單,並且已經按他們各自的特長分配好工作,只等他們應招上門而已,他吸引人才的方式很直接,就是給官做,給錢花。

怎奈江東雖是名士豪傑聚集之地,這些人卻全都表現出對陳敏的不屑,不是裝瘋就是裝病,結果,上門者只顧榮一人。

顧榮也是吳國名門之後,祖父吳雍乃是吳國丞相,《晉書》中對此人的評價:“機神朗悟”,不到二十歲便在吳國做官,曾官至太子身邊的輔義都尉,乃是武將之職,吳滅後,卻又和陸機兄弟在洛陽並稱“三俊”,可見其文學造詣也非同一般。

顧榮堪稱文武全才。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但顧榮最大的特點還在於其平衡各方關係的能力,此人信奉的乃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信條,不貪慕虛榮,處事不卑不亢,對政治上的失敗者,他並不為了討好勝利者而違心處置,而是“平心處當”;對地位低賤者也照樣給予人性的關懷,著名的《顧榮施炙》故事使得顧榮被人廣為稱道,這在強調出身的魏晉尤為難得。

世事難料,更何況在亂世,憑這個本領,顧榮歷經趙王司馬倫到東海王司馬越,不管哪個親王上臺掌權,總有人為其說好話,從而均能化險為夷而得到重用。

《晉書》中對此人有段總結的話:“(顧榮)數危亡之際,以恭遜自勉。”

此時陳敏召集,顧榮並不似其他人硬扛著不來,而是立刻應招而來,蓋因其心中自有兩本帳:若陳敏足以成事,便輔之以成大業;若不足以成事,便誅之以謝天下。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顧榮知道天下大亂,正是自己建功立業的好時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恰似雙保險,橫豎要揚名立萬。

三、乘興而來的顧榮很失望

陳敏哪裡知道顧榮胸中大略,見顧榮前來便大為感動,在陳敏的名單中,本來只給顧榮安排了一個右將軍的職位,現在又將丹楊內史之位賞與顧榮。

陳敏知道顧榮文武皆通,便給了他一文一武兩個職位,也可謂知人善任。

但陳CEO下面的職位還空了很多,既然招不滿人,也不能讓這些人為別人所用,便打算將自己手中的委任名單變成死亡名單,命人按名單殺人。

顧榮立刻出面制止:“萬萬不可,將軍知道當今最重要的是什麼嗎?人才啊。”

陳敏恨恨道:“我豈不知人才的重要,奈何不能為我所用,留下恐成禍害。”

顧榮道:“不然,中原地區幾經喪亂,現在又有外族的入侵,我看要想復興是不太可能了,中原百姓將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而江南地區遠離中原,聚集了不少英雄人物,但我還是常常擔憂找不到類似當年孫權、劉備般的人物來保我江東之地啊。”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陳敏聽顧榮分析當前大勢,很感興趣,顧榮見陳敏聽得專注,便開始一通馬屁:“今見將軍胸懷神武之略,才能不下於當年孫權,將軍所立的功勳,歷史上無人能及,將軍的勇略,若在當朝排第二,無人敢稱第一,手下還有精兵數萬,艦船千艘,哪怕天下有多少個州,只要將軍出馬,便可傳檄而定。”

一通迷魂湯灌下來,陳敏頓時飄飄然,顧榮見目的達到,話鋒一轉:“如果將軍能盡用君子,使他們各盡其用,寬以待人,不聽信小人之言,則大事可圖也。”

顧榮的一番話,雖然有拍馬屁的成分,卻也是他的真心表白,陳CEO聽之大喜,立刻委下身段,親自上門去請各位職業經理人,《晉書》上載:“敏納其言,悉引諸豪族委任之。”

各崗位人員到位,班子搭好,陳敏便假借詔書名義,自封為大司馬加九錫,都督江東所有兵馬。

老天是公平的,給了陳敏天才般打仗的本事,卻壓縮了他在管理方面的才能,於是管理能力成了陳敏的短板,其結果便是

刑政無章,不為英俊所服。”既然招不到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企業的各個管理崗位便只能交由自己的幾個兒子和弟弟來擔任,這種家族式的管理又使得他兒子和弟弟目中無人,為所欲為,短短的時間內非但沒有成為江東之福,反而成為江東之禍。

陳敏家族的所為,讓本來就做兩手準備的顧榮大感失望,本希望陳敏是雄才大略之人,自己可以輔佐他割據江東,進一步問鼎中原,現在看來,此人只是一個扶不上牆的人,既然如此,只有及早回頭選擇另一條路,拿陳敏之頭進獻朝廷。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顧榮立刻來找周閗。

四、也許最信任的人就是最兇險的人

周閗在文采方面不及其父親周處,在性格方面卻很有其父親的風範,史載其“強毅沈斷有父風”,潔身自好,與人交往也有選擇性,從不隨意,因此“名重一方”,連刺史(省長)聘他為別駕從事(副官),也必須放下身段備好禮物他才從命。

石冰禍亂揚州,揚州刺史出逃,周閗便私下串聯各方人士,召集四方民兵與石冰的正規軍大戰,先攻下吳興府(今湖州市)並斬殺石冰任命的吳興太守以下各級行政官員;旋即又大破石冰大將羌毒的數萬人馬並斬殺羌毒;再與陳敏軍一同斬石冰大將趙驡;最後滅石冰。

滅石冰後,周閗不要功賞,而是將手下一般能攻善戰的民兵解散。

而陳敏反後,封昔日的戰友周閗為安豐太守,周閗稱病不就。

此番顧榮的想法,與周閗不謀而合,二人一拍而就。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顧、週二人便給負責對陳敏作戰的徵東大將軍劉準寫了封密信,請劉準發兵討陳,自己做內應,一舉剿滅陳敏。

劉準知道陳敏的本事,當初陳敏僅憑藉手下押運糧草的部隊便替自己的正規軍擊潰了石冰大軍,這件事讓劉準想起來,不但臉紅而且害怕,他守著徵東大將軍的職位,只是領餉吃飯而已,要他主動找陳敏作戰是萬萬不敢的,但是又不能不做足姿態,便命令被陳敏趕走的,如今躲在歷陽(今和縣)的揚州刺史劉機率兵渡江征討。

劉機是個做官的人,卻絕非做事的人,他的最大本事就是“逃”,此人當初跟了趙王司馬倫,聽孫秀之命假詔去見司馬允,其隨從全被司馬允殺死,唯有他成功逃脫,期間歷經大王變遷,非但沒有銷聲匿跡,反而還能坐到刺史之位,可見此人為官的能耐,而陳敏起兵後,此人便再次以“逃”的姿態讓出揚州。

此時劉機接到劉準的命令,倒是不敢怠慢,集結人馬為出征做準備,軍隊的調動和集結本是最高機密,但劉機的行動在天才的陳敏面前卻無秘密可言,其部隊尚未調動便為陳敏偵知。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軍隊的集結和調動速度,直到現在,都是評價軍隊戰力強弱的主要指標之一。相比起劉機來,陳敏部隊的反應速度可謂迅雷不及掩耳,劉機大軍未動,陳敏的兩支快速反應部隊便已隆隆開進,一支主力數萬由其弟廣武將軍陳昶率領進駐長江西岸的烏江,另一支做為助攻,由其弟陳閎率領進駐與歷陽隔岸相對的牛渚(今馬鞍山採石磯),兩支軍隊猶如一把大鉗,將劉機封在歷陽城內動彈不得。

沒有了外援,顧榮等只能靠自己,但這對他們來說並不是難事,因為他們早有準備,對陳敏的弱點了解得很清楚。

陳敏經營江東,最失敗之處乃是其人心未附,這使得他的部隊,看似來去洶洶,其實外強中乾,內部不少潛伏者,而且身居高位。

陳昶的部隊就有一位潛伏者,即司馬錢廣,此人乃是周閗同鄉好友,周閗見時機已到,便遣人到陳昶軍中密見錢廣,讓他藉機殺掉陳昶,掌控軍隊。

錢廣接到命令,便仿效當初郅輔殺張方的故事,派自己屬下擔當刺客給陳昶送書,乘陳昶附身看書的機會,一刀斬殺陳昶。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錢廣接到陳昶已死的信號,便在軍中傳播陳敏已在建業(今南京)被殺的消息,同時命令自己的親信迅速接管各部,敢於反抗者“誅三族”,很快便接過了這支數萬人馬的指揮權。

錢廣便率領這支軍隊渡江直撲建業,很快到達建業城下的朱雀橋南,此時陳敏身邊已無戰將,自己又要守城,便請親家甘卓領兵出戰,陳敏便將退兵的希望寄託在了甘卓身上,將精銳盡數交付甘卓,史載:

“堅甲精兵悉委之”。

甘卓率軍到了朱雀橋,與錢廣對峙。

自發出給劉準的密信後,顧榮便日夜擔心其行跡暴露,而且隨著陳敏前方戰事的不利,這種擔心也越來越大,事實證明,顧榮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陳敏的弟弟陳處就一直懷疑顧榮,多次勸陳敏殺掉顧榮,但每次都被陳壓下,陳對自己的判斷很自信,他認為顧榮對自己是忠心的。

隨著錢廣的兵臨城下,顧榮心裡便更加無底,他知道越到最後關頭自己的危險便越大,為了不引起陳敏的懷疑,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站到陳敏身邊去,讓陳敏知道在自己最危險的時候,身邊站著顧榮。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顧榮裝出一副焦急萬分又要為主分憂的姿態去見陳敏,陳敏卻根本沒有想到,自己面前站著的這個看起來要誓死為自己效忠的人便是最為兇險的敵人,還安慰道:“我這裡暫無危險,卿不要管我,你還是出去多安撫一下城內百姓吧。”顧榮徹底放心了,大搖大擺走出陳敏府邸。

顧榮一出陳府,便找到周閗,兩人一同到了朱雀橋甘卓營中。

五、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

甘卓對顧榮一向“敬服”,此時戰事不利,心中正煩悶,見二人來到,忙起身相迎,三人都是老朋友,一陣寒暄過後,顧榮示意甘卓屏退左右,然後直奔主題道:“季思(甘卓的字),你對當下的形勢有什麼看法?”甘卓正感到無奈:“我也正煩呢,手上這點兵對付錢廣還湊合,若劉準大軍來到,我如何能擋,二位來得正好,我正要請教二位呢,可有完全之策。”

顧榮道:“你現在滿腦子的就是退敵嗎?”甘卓有些詫異:“不想著退敵,還想什麼?”

顧榮和周閗相視一眼,然後轉過頭來看著甘卓:“我們的先人都是江東赫赫有名的英雄,在漢室大亂之時輔佐明主才成就了江東的基業,現在也是天下大亂,若陳敏有孫仲謀之才,我們自然願意輔佐他共圖大業,但是你看現在的情況,陳敏是成事之人嗎?”

甘卓大驚:“彥先(顧榮的字)何出此言?我對你一向敬重,這種話千萬不要亂說。”

周閗忙打斷說:“季思不要急,聽彥先把話說完。”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顧榮繼續到:“陳敏只是一個庸才而已,其為政以來,政令朝令夕改,遇事缺乏應對之策,其家族的兒子兄弟又驕橫無比,敗是遲早的事。如果我們還安然於享受他給的官職和俸祿,得過且過,到了失敗那一天,我們的頭顱被裝在盒子裡送到洛陽,上面寫著‘逆賊顧榮、甘草之首’,這豈不是萬世之辱嗎?”

甘卓不語。

顧榮忙給周閗眼色,周閗接著說:“陳昶手握數萬雄兵,頃刻見便身首異處,你能肯定你的部隊裡面沒有錢廣嗎?你不為自己打算,也不為家人著想嗎?”

周閗的話說到了甘卓內心恐懼之處,他長嘆一聲道:“唉,你們說的並非沒有道理,但我的情況和你們不同啊。”

周閗到:“你把女兒接回來,斷絕和陳敏的姻親關係就行了,只要拿下陳敏便是立功。”

甘卓的心情是矛盾的,他考慮了很久,最終在與陳敏的友情、親情和利益之間做出了選擇,《晉書》中載:“(甘卓)良久乃從之。”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隨即,甘卓便以生病為由,將女兒騙至營中,旋即屯兵秦淮河南岸並調整部署,準備向北岸陳敏所在的建業城進攻,陳敏手中掌握的軍隊僅有萬人,卻不畏懼,親率這一萬人於北岸列隊,準備渡江討伐。

正待陳敏準備指揮部隊發起渡江作戰時,甘卓部突然爆發出一陣吶喊:“本軍統帥顧榮、周閗宣佈,要殺的唯陳敏一人,無干人等都儘快散去。”陳敏部隊正在疑惑之際,只見對岸的部隊出現一人,手拿白羽扇朝這邊揮舞,正是顧榮,陳敏身邊的部隊見此,不戰自潰,萬餘人馬尚未交戰便全軍覆滅,僅剩陳敏一人,這下陳敏連城內的妻兒老小都顧不上了,單槍匹馬向東逃竄,逃到江乘(今句容縣北六十里)便被追兵捕獲。

結果很慘,陳敏一門被夷三族,其眾多在外的兄弟更被斬盡殺絕。

而顧榮等人可謂做到了以己之長克敵之短,陳敏是打仗的天才,而顧榮卻根本不和他打仗便讓他全軍覆滅,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十六國時,陳敏領數萬軍在南京的立國行動被江東名士輕鬆挫敗

江東事件的平息,未損失朝廷的一兵一卒,這讓司馬越很高興,遍觀動亂不已的江山,他隱約意識到,北方的動亂將很難平息,而東南一壁物產豐富,豪傑聚集,是自己理想的戰略後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