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作為父母,如果你擔心和你的孩子討論死亡,那麼你絕對不是一個人,

很多人都不願談論死亡,更何況是和年級尚小的孩子

比如,全家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孩子會問一些很敏感的問題:“媽媽,你什麼時候會死?”“呃……”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如果是我,我大概只想吃碗裡的紅燒肉,而不是去想一下自己什麼時候會死。但是,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事實。我們必須面對它,我們的孩子也必須面對它。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會在一個很尷尬的時刻問關於死亡的問題。

比如家人去世時

我第一次遇到這個情況的時候也感覺有點突然,有點尷尬,心裡琢磨“她怎麼會問出這種問題”。

其實,仔細想想,孩子們從很小就開始對“死亡”有概念,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

他們看到死去的小鳥、螞蟻躺在路邊。他們可能每天至少一次從電視或電子產品上看到死亡。他們在童話裡聽到死亡。死亡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們是知道死亡的,起碼在某種程度上。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首先要了解孩子

為什麼孩子會開始問死亡問題?

紐約州的兒童心理學家Dr.Lauren Knickerbocker說,開始上幼兒園的年齡一般是“為什麼”的年齡。

成年人有時不會意識到,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我們的孩子總是被死亡包圍著:卡通人物死了,樹上的樹葉死了,操場上的螞蟻死了。

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而在他們看到了我們對關於死亡的問題的反應——迴避或者臉色變白——不僅勾起了孩子的好奇心,還想更深入地瞭解。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孩子對死亡了解多少?

諾克斯維爾田納西大學臨床助理教授Sally Beville Hunter博士解釋說,心理學家對死亡定義有四個層級的認知:

無功能性(身體不再工作)

普遍性(所有生物都會死亡)

不可逆轉性(一旦死亡就不能復活)

不可避免性(所有生物都不能避免死亡)

兒童在理解死亡的過程中經歷了一系列的階段。

Beville Hunter說,他們往往首先理解的是無功能性。因為這很簡單,很多學齡前兒童都能理解,當生物死亡時,胳膊和腿就不能動了,心臟也停止跳動了;但是他們通常認為死亡是可逆的、暫時的。

比如,他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動畫片中的主人公奇蹟般的復活。

在5歲到9歲之間,孩子開始逐漸理解死亡的四個層級:意識到死亡是最終的,所有的生物都會死去。

但是,“我們都會死”對於他們(甚至對成人)來說,要完全接受這一點有點困難。

從9歲開始到青春期,孩子們開始完全理解死亡的四個層級,死亡是不可逆轉的;所有生物都會死亡,他們也會有一天死去。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正視死亡

不要回避談論死亡

許多人傾向於不去談論使我們不舒服、難過的事情,我們經常掩蓋這些負面感情,希望什麼都不要說是最好的。

但是,不談論某些事情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傳遞信息

孩子們是偉大的觀察家

他們會從我們的臉上,我們的眼神,我們的身體語言來讀取信息。

我們用我們所做的、所說的、甚至不說話來表達自己。

對一個孩子來說,當我們迴避談論死亡時,迴避就是一個信息:

“如果爸爸媽媽不想談論它,那一定是不好的;所以我最好也不要談論它”,“我不能談論它,因為它只會讓爸爸媽媽不高興”

所以,我們並沒有通過迴避談話來保護我們的孩子,而是讓他們更擔心,並且還讓他們選擇不去告訴我們他們自己的感受。相比於面對現實,孩子更害怕未知的恐懼。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另一方面,讓孩子獨自去面對他們不理解的信息也是不明智的。

像對待任何敏感話題一樣,我們必須尋求一種微妙的平衡,鼓勵孩子交流的同時,在迴避和麵對之間尋求平衡:

  • 保持敏感性,能察覺出他們想要交流的時刻;
  • 保持開放性,鼓勵孩子嘗試去交流處自己的想法;
  • 傾聽和認可孩子的感受;
  • 即使我們感到不舒服,也誠實的給出解釋;
  • 用適合他們年齡的、簡單的、可被他們理解的語言來回答問題;
  • 不要說過於多的話來給他們增加壓力。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如何回答他們的問題

不要使用委婉語

3-6歲的孩子有非常具體的想法。

如果你說“XX離開了”而不是“死了”,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困惑。

他們會想:“他們是不是去了什麼地方?他們在旅行嗎?”

這隻會讓他們覺得更加困惑和不可理解。還有人使用“睡覺”這個委婉的說法來代替“死亡”。

這讓孩子把死亡和睡眠混淆了。由於這種混淆,孩子可能會害怕睡覺。

所以要使用“死亡”這個詞,哪怕你很不情願。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儘量簡明扼要地回答

他們需要簡短而簡單的解釋。

長時間的、複雜的回答可能會使他們感到無聊或者困惑。使用具體和熟悉的例子

例如,Dr. Earl A.Grollman博士在他的《向兒童解釋死亡》一書中建議,通過用失去熟悉的生活功能來解釋死亡,可以使死亡變得很容易理解:當人們死亡時,他們不再呼吸、進食、說話、思考或感覺。狗死後,它們不再吠叫或奔跑;死掉的花不再生長或開花。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如果孩子擔心或者害怕

其實本質上,在孩子還沒完全理解死亡的意義之前,他們理解的死亡就意味著分離,而與父母分離以及失去照顧是可怕的。

“需要被照顧”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孩子需要得到安全感十足的回答

所以,很小的孩子問“媽媽,你什麼時候會死”的時候,他們其實更擔心媽媽離開他們

這時候,我們可以首先問孩子“你是擔心媽媽離開你嗎”給孩子樹立一種安全感:“媽媽會努力照顧自己,早睡早起,爭取活很長很長的時間,媽媽會永遠保護你的安全,保證你的健康、睡的健康,快樂成長。”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如果孩子對死亡很感興趣,但是沒有什麼不安的表現

孩子對死亡的昆蟲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它們的屍體很感興趣,問一些死亡的時候,軀體上會有什麼變化的問題。

雖然這種興趣對成人來說有點病態的,但這是一種瞭解死亡的方式。

孩子們不應該為自己的好奇心感到內疚或尷尬。

家長只需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如實作答,但是記得不要說太多,太小的孩子一次能吸收信息量是有限的,甚至可以帶他們去參觀墓地。

這也是Beville Hunter對自己孩子做的事:“我們四處看看墓碑上的名字,我們看了數字,還談到了他們去世時的年齡。”這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空間,讓他們能夠自己來尋找答案。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如果家人有成員去世時

鼓勵孩子談論他們的感受並與你分享。

告訴孩子,感到悲傷和哭泣是正常的,表達悲傷不等於軟弱,孩子應該被允許在需要的時候流下眼淚,來表達他們的感情。

同時,幫助孩子找到表達思念和愛的方法。

比如,建議孩子用藝術作品來紀念家人;兒童心理強調的是學齡前兒童思維的具體性,所以如果一些具體的事情可以做,比如就那個人在記憶中的存在,畫畫、貼紙、甚至寫一些便籤都是很有幫助的。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和我們談論死亡,而不是去迴避它。

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給他們必要的信息,讓他們做好應對的心理準備,並在他們感到不安的時候給予支持。

我們通過表現出對他們所說內容的感興趣和尊重來鼓勵他們交流。

同時,我們保持談話的開放和真誠,讓他們感覺到舒服,這樣就會讓他們更願意與我們交談,也就使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更容易相處。

關於交流死亡,也許最困難的是去審視我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樣當需要的時候,我們就能自然的與孩子交談。


與孩子交流的藝術——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