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住產業“牛鼻子”跑出發展“加速度”——宕昌縣特色產業發展綜述

牽住產業“牛鼻子”跑出發展“加速度”——宕昌縣特色產業發展綜述

近年來,宕昌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治本之策,立足自然資源條件,充分挖掘資源潛力,按照“市場化、標準化、規模化、組織化、科技化”發展思路,深入推進穩定增收“十條路”拓展行動,做大做強中藥材、食用菌、養蜂、養雞等特色扶貧產業,走出了一條符合宕昌實際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組建規範合作社 把特色產業撐起來

在木耳鄉奤治村富興特色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幾名婦女正在精心挑選黃芪飲片。村民王彩英就是其中一個,自村辦合作社建起後,她就一直在扶貧車間務工。“像我們這些年紀大一點的人出不了遠門,但能在家門口掙錢,一天能掙100元,對現在的生活已經很知足了。”王彩英說。據瞭解,該合作社流轉土地200畝,種植黃芪、蠶豆各100畝,年收購各類中藥材30多噸。主要產品有當歸、黨參、紅芪、黃芪四件套包裝,2019年銷售金額達27萬多元,給群眾分紅8萬多元。

宕昌縣狠抓合作社組建和規範運營,由村“兩委”領辦組建村辦合作社336個,再篩選確定運營良好的合作社487個與村辦合作社聯合,實現每個行政村都有以村辦合作社為主導的兩個以上合作社,並動員引導全縣1.49萬戶5.92萬名貧困群眾,將2.96億元到戶到人產業扶貧資金全部入股到336個村辦合作社,實現了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全覆蓋。

2019年底,全縣村“兩委”領辦合作社共實現分紅1770萬元,直接和間接帶動2.49萬戶10.67萬名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牽住產業“牛鼻子”跑出發展“加速度”——宕昌縣特色產業發展綜述

培育龍頭企業 讓特色產業壯起來

宕昌縣把龍頭企業培育作為助推產業扶貧,帶動廣大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重要舉措,通過建立完善申報認定程序,加大扶持力度,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走進宕昌縣興宕菌業有限責任公司種植基地大棚,菌香撲鼻而來,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香菇升柄展傘。“香菇生長特別快,每天採摘,每天都有新菇長出來。工資穩定,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正在採摘香菇的趙豔芳說。

興宕菌業公司總經理蘇小強介紹,公司是宕昌食用菌標準化、全鏈條生產的產業扶貧示範性龍頭企業,以食用菌加工生產和種植為主,種植基地主要承擔易地搬遷後續產業食用菌種植、貧困人口務工就業、食用菌加工銷售、農村實用人才實訓等工作。

據瞭解,該公司依託“宕昌模式”,整合了產業扶貧到戶資金,生產的食用菌棒,均以成本價提供給縣裡村辦合作社和貧困戶。2019年,為宕昌縣11個鄉鎮的13個村辦合作社提供菌棒105萬棒。今年,共吸納12個易地扶貧搬遷村後續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入股600萬元,為3個鄉鎮的94戶貧困戶託管8萬餘袋食用菌棒。“公司通過以資金入股、託管、務工、技能培訓等形式,以及統一收購、銷售村辦合作社和貧困戶生產的食用菌,來解決未脫貧戶、監測戶、邊緣戶,及易地扶貧搬遷村群眾的增收問題。”蘇小強說。

宕昌興宕菌業有限責任公司是宕昌縣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培育打造龍頭企業、穩步推進全縣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為把特色資源變為特色產業、特色產業變為富民產業,宕昌縣還引進打造了甘肅琦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金雞扶貧產業園、羌源富民公司、興昌蜂業公司等龍頭企業。目前,全縣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5家,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總數達到550個,創建省級示範社30個,市級示範社80個。

牽住產業“牛鼻子”跑出發展“加速度”——宕昌縣特色產業發展綜述

加強品牌創建 把特色產業強起來

圍繞打造區域性品牌,宕昌縣深度挖掘產業特色,積極申報地理標誌農產品,哈達鋪當歸、宕昌黨參、宕昌黃芪、宕昌大黃、宕昌百花蜜先後通過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並依託琦昆公司中藥材倉儲物流基地和福江源藥業科技有限公司GMP中藥材飲片加工生產線,在中藥材精深加工上下功夫,開發宕昌藥膳包等中藥材產品53大類284種,研發的“宕昌黃芪茶”“五寶茶”“宕昌百花蜜”等產品成為網銷爆款。

有好質量,才有好銷量。宕昌縣綜合考慮各村資源稟賦、生產條件、產業發展基礎等因素,探索出了村辦合作社通過全鏈條、訂單、託管、跨村聯合、扶貧車間等方式進行生產,推進特色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生產“三品一標”的統一。同時,充分利用縣鄉村三級追溯體系,加強動態監管,全過程保障農產品達到綠色標準規範要求。

在創建品牌的同時,宕昌縣通過消費扶貧,組織企業參加展銷會、交易會、產銷對接會,利用“淘寶”“1688”“來三斤”等電商平臺,藉助快手、抖音、拼多多等直播平臺,進行大力宣傳推廣,拓寬營銷渠道,促進產業增值增效。

構建“宕昌模式” 讓特色產業活起來

2018年以來,宕昌縣按照“能合則合、鄉賢促合、抱團聯合、多方混合”的原則,探索建立了“以貧困戶為基礎、村辦合作社為單元、鄉鎮聯合社為紐帶、縣聯合社為主體、股份公司為龍頭”的產業扶貧“宕昌模式”。

“宕昌模式”的精準落地實施,不僅解決了貧困村缺乏主導產業、合作社帶貧能力不足,及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路上“單打獨鬥”,難以應對市場風險等問題,而且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推動了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目前,宕昌縣初步建立了中藥材、食用菌、養蜂、養雞“四大產業”體系。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0萬畝,其中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佔種植面積的37.5%;興宕菌業公司已生產菌棒400萬棒,建成了170座大棚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全縣中華蜂養殖達到7.6萬箱;金雞產業園共養殖蛋雞60萬隻、青年雞30萬隻,今年9月底已達到120萬隻的滿產規模。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宕昌縣不斷創新思路舉措,緊緊抓住特色產業“牛鼻子”,不斷壯大中藥材、食用菌、養蜂、養雞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買賣等“短平快”“五小”產業,跑出了產業發展的“加速度”,既帶動貧困群眾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致富,也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宕昌縣通過“宕昌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退出貧困村144個,脫貧7756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020元,同比增長20.5%。

通訊員 後孝賢 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