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坎坷的“高考路”:因太后不喜歡他,與狀元失之交臂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的“文學天團”引發聚焦,很多網友笑稱他們是“全文默寫並背誦天團”。

在“太平宰相”晏殊、三朝宰相韓琦、北宋名士范仲淹陸續登場後,“六一居士”歐陽修終於在第四集千呼萬喚始出來。

歐陽修的故事還是從他“到手的狀元怎麼飛走的”說起,今天就來說說歐陽修的坎坷的“高考”。

歐陽修坎坷的“高考路”:因太后不喜歡他,與狀元失之交臂

一、自幼喪父,老媽輔導作業有一套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

歐陽修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然而,歐陽修幼年時,嘉靖卻十分貧困。

公元1007年,歐陽修出生在綿州(今四川綿陽)。當時他父親在那裡做小官,已經56歲了。3年後,父親去世。歐陽修是家裡的獨子,與母親鄭氏相依為命。 

孤兒寡母只得投奔任隨州推官的叔叔歐陽曄,歐陽曄以廉潔出名,本來就一窮如洗,來投奔的歐陽修母子也難免過的很艱難,他沒有其他氏族子弟那樣優越的求學條件.

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身江南大族,通曉詩文。家裡太窮,沒有多餘的紙筆,鄭氏就在水邊沙灘上,用蘆葦杆在沙子上劃字,一個個地教小歐陽修認字練字,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j就這樣,歐陽修總算沒有讓童年的歐陽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歐陽修對讀書有著驚人的天賦,加上母親鄭氏的悉心指導,他很小就能背誦不少古人的名篇。家裡窮,沒有足夠的藏書,他就去鄰居家借,甚至經常整本整本地抄錄,讀書抄書往往廢寢忘食。

不僅如此,歐陽修自己也開始學寫文章,很小就出手不凡,每篇寫出來,大家都覺得是成年人才有的手筆,這時候歐陽修還是個八九歲的孩子。

歐陽修坎坷的“高考路”:因太后不喜歡他,與狀元失之交臂

二、少年時兩次“高考落榜”,

如果在門閥時代,憑這樣的家境,歐陽修怕是隻能淪為販夫走卒之流了。好在宋朝的科舉制度已經比較完善,只要你是“讀書種子”,就可以期望“鯉魚跳龍門”。加上宋朝皇帝厚待知識分子,全社會都形成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意識。

宋代的科舉比唐代嚴格很多,比如唐代科舉考試不糊名,判卷子的時候考生的姓名信息一目瞭然,所以錄取時會參考考生本人的社會聲望等等因素。宋代從宋太宗就開始討論真正實行糊名,到了歐陽修出生的前一年(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糊名法開始在省試全面推行。

在北宋,考生的試卷要嚴格檢查,不僅要把考生信息貼掉,還要專門請人謄抄,考官看到的是書手謄抄過的版本,想根據字跡予以徇私都很難。

結果,少年時就以才學聞名的歐陽修,在宋仁宗天生天聖元年(1023)他17歲時第一次參加“高考”,就不幸落榜。

三年後,歐陽修重整旗鼓,然而老天不眷顧,第二次又沒考中。

兩年後,歐陽修決定帶著自己的詩文去拜謁當時的文章大家胥偃。

胥偃在當時名氣很大,而且他特別喜歡鼓勵有才學有名望的年輕人,他做考官的時候,曾經偷偷違規拆開試卷上的糊名,好錄取有名望的後生。事發被貶官,輾轉擔任漢陽軍長官。這個地方離歐陽修跟著叔叔生活的隨州非常近,都在現在湖北境內。這可能也是歐陽修能夠拜謁的原因之一。

胥偃看了歐陽修的文章,對他非常欣賞,帶著他到了首都開封。

歐陽修坎坷的“高考路”:因太后不喜歡他,與狀元失之交臂

三、與狀元失之交臂

天聖七年(1029年)春,歐陽修由胥偃保舉,就試於開封府國子監,該年秋天,歐陽修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在國子學的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均獲第一名,成為監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禮部省試中再獲第一,成為省元。按照程序,隨後他將參加仁宗親自主持的殿試。

歐陽修自己覺得,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中,自己肯定也能奪得狀元,於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準備到時候穿。歐陽修在廣文館有個同學,叫王拱辰,才19歲,也獲得了殿試資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調皮地穿上歐陽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說:“我穿狀元袍子啦!”

沒想到,殿試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狀元。

殿試製度開始於武則天,但真正成為制度是在宋代。這場由天子親自主導的考試原則上只確定名次,不會再淘汰考生。

考試內容也只有一個:對策,因此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說都比較輕鬆,懸念只在於哪幾個幸運兒能夠進入一甲僅有的三個名額,成為狀元、榜眼和探花。

歐陽修就是這一年殿試狀元的有力競爭者,不少人都認為這科狀元,非歐陽修莫屬。

皇帝宋仁宗本想欽點歐陽修為狀元,怎料太后不喜他,宋仁宗立馬改變了態度。

這次殿試的前三名分別是章衡、竇卞、羅愷,他們在歷史上沒有留下什麼顯赫的生命,但金榜題名的其它人,卻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史和中國政治史。

這批人裡,影響後世的有:蘇軾、蘇轍、曾鞏、曾布、程顥、張載、呂惠卿、章惇、林希、王韶......蘇軾、蘇轍、曾鞏位列唐宋八大家,程顥、張載是理學的開創者,呂惠卿是王安石變法的實際執行者,王韶是北宋後期最重要的軍事家......

最後的結果出爐,狀元竟然是另一個考生王拱辰(當時他還叫王拱壽,中狀元后,宋仁宗覺得他名字不好聽,賜了這個名字給他)。

至於呼聲最高的歐陽修,只得了第十四名。歐陽修和狀元失之交臂了。

歐陽修坎坷的“高考路”:因太后不喜歡他,與狀元失之交臂

四、考場失意,情場得意

雖然沒中狀元,歐陽修也獲得了不錯的名次,也被授予了官職。歐陽修在金榜題名的同時,他也迎來了洞房花燭。

唐宋時期有種特別的風氣叫“榜下捉婿”,每次放榜的時候,大家富戶爭相挑選登第士子做女婿,搶奪很是激烈,所以當時人形象地稱之為“捉”。

歐陽修金榜題名,自然是眾多大家族的優選對象。當時的副宰相薛奎家裡有五個女兒,當時就想把一個嫁給狀元王拱辰,一個嫁給歐陽修。

而對歐陽修有知遇提攜之恩的胥偃也有女兒,歐陽修自然就沒有選擇薛家,而是做了胥偃的女婿,而王拱辰則娶了薛奎的三女兒。

新婚不久,歐陽修就辭別家人,到首都洛陽去做官。

歐陽修坎坷的“高考路”:因太后不喜歡他,與狀元失之交臂

下面,介紹一下歐陽修默的著名全文作品清單。

一、文

  醉翁亭記

  豐樂亭記

  秋聲賦

  朋黨論

  瀧岡阡表

  祭石曼卿文

  伶官傳序

二、詩

  戲答元珍(春風疑不到天涯)

  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

  題滁州醉翁亭(四十未為老)

三、詞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踏莎行·候館梅殘

  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