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有啥道理,這種想法如今還存在嗎?

引言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於婚姻往往都懷著最為美好的期待,正如《集俗語竹枝詞》中所寫的那樣:“巧妻長伴拙夫眠,千里姻緣使線牽。”人們都盼望能夠夫妻和順,一輩子舉案齊眉,相守到老。在民間也有很多關於婚姻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人們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而總結出來的,體現了古人的無窮智慧。其中,“親家登門,不值半文”就是古時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關於婚姻的俗語。

01


這句話主要表達了人們對待兒女親家時候的態度,雖然乍一聽有些不近人情,但仔細研究之後專家卻表示:這是古人的經驗之談。那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這種想法如今還存在嗎?眾所周知,中國人歷來對於親情血緣關係非常重視,親戚之間常會互相走動,保持熱絡的聯繫。每到逢年過節,大家也都會準備好禮物去看望自己的親戚,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親戚之間也會相互幫襯一把。但作為女兒親家的兩家人就不同了,他們是通過姻親才締結為親戚的,雙方並沒有血緣的牽絆,所以感情自然會更淡漠一些。

古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有啥道理,這種想法如今還存在嗎?

▲古代女子出嫁拜別親人

“親家登門,不值半文”這句話中的親家是單指女方的家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女方的家父母主動登門拜訪男方家就是自降身價,男方家也會瞧不起這種行為,更不會有好態度對待女方的家人。這樣的觀念主要都來自於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我們知道古時候女子都必須接受“三從四德”的道德規訓,出嫁以前以父親為大,出嫁之後以丈夫為天,且不能頻繁的返回孃家,否則會遭到世人在背後的指指點點,甚至被冠上沒有家教的標籤。

古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有啥道理,這種想法如今還存在嗎?

▲古代女子出嫁坐的花轎

除此之外,民間歷來也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樣的說法,以此表達女方嫁到男方家就基本與孃家沒有多大關係了,兩家也自然不會常有往來的,更別說保持親密的關係了。因此,親家主動上門通常都是事出有因,平時斷然不會平白無故的前去女兒的夫家。一般若是女方在男方家族中做錯了事,父母為了其能夠緩和事態,出面調解才會主動登門,而作為過錯方的女方父母,自然在這個時候得不到什麼好臉色。

古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有啥道理,這種想法如今還存在嗎?

▲現代出嫁女子回孃家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女方家經濟困難,其父母只能去找女兒婆家接濟。雖說女兒已經嫁為人婦了,但是畢竟和父母仍是骨肉血親,見到父母落魄潦倒也總不會視而不見的。所以要是女方的家庭遇到難事,需要男方家幫襯一把的時候,也會硬著頭皮上門。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女方父母所處的位置就更尷尬了,男方家難免會對他們心生厭煩。

02

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女性的地位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今的婚姻更講求男女平等,也就不存在“親家登門,不值半文”的想法了。然而,如今社會上的男女比例失衡又導致了新的問題,那就是男性們娶妻難。這時,婚姻的天平又逐漸向女方傾斜,所以“親家登門,不值半文”這句話也慢慢地變成了“親家登門,價值連城”。現在,婚前男方再去女方家時,其緊張的程度絲毫不亞於上戰場,因為他們會害怕未來的岳父岳母對自己不滿意,不願意把女兒嫁給自己。

古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有啥道理,這種想法如今還存在嗎?

▲女婿上門劇照

在過去,女方要是同丈夫吵架而回到孃家,通常都被認為是一件非常不體面的事情,就連女方的父母也會覺得臉上無光,不讓女兒進家門。再看現在,夫妻吵架要是妻子生氣跑回孃家了,且錯誤方在男方,大多數情況下丈夫都會拉下面子,跑去岳母家接回妻子。不僅要好言相勸,還可能會受到岳父岳母的訓斥。在論及婚嫁的時候,男方也都會表現得比較積極主動,先上門拜訪女方,以表示對這段關係的重視。

古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有啥道理,這種想法如今還存在嗎?

▲現代婚禮雙方父母一起合照

本來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兩個家庭因為兒女的結合變成親家,兩家之間自然就免不了要相互接觸。但由於教育背景、生活方式和處事態度不同,難念也會在往來的過程之中產生一些摩擦,所以親家之間如何相處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而親家之間關係的好壞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也新人的婚姻生活,親家之間若是能夠和睦相處,那麼新人的感情就會更加牢固,而要是兩家有矛盾和隔閡,那麼也會影響兩個年輕人的婚姻幸福。

結語

正如《朱子語類》中所說:“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無論是哪一方的父母,都應該為了孩子的婚姻考慮,不要因為一時意氣而跟親家鬧得不愉快,將心比心,多多體諒對方的家庭,不要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共同打造一個圓滿和諧的大家庭才是正確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