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中國歷史上的“士”,實附隨有一種宗教精神


錢穆:中國歷史上的“士”,實附隨有一種宗教精神


編者按:
此文為先生《國史新論》“中國歷史上的傳統”一節中的選摘。
中國歷史上的“士”與現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有很大的不同,其不同的核心或許就在於“士”身上的一種精神氣。

錢穆:中國歷史上的“士”,實附隨有一種宗教精神


中國社會傳統上之所謂“士”,並不如近代人所說的“知識分子”。

中國舊傳統之所謂“士”,乃是不從事於生產事業的,所謂“士謀道而不謀食”。


其所謂“道”,上則從事政治,下則從事教育。應該是隻為大群著想,不為一己著想。實附隨有一種宗教精神。實是一種不出家的,又沒有教會組織的一項教徒。


若說有此項宗教,當稱為“儒教”。孔子則為其教主。周公傳下的《詩》、《書》古經典,等於耶教中之《舊約》。孔門弟子所傳下的《論語》,則如耶教中之《新約》。只是無名義,無組織,無特定的種種崇奉儀式。因此與其他宗教相比,則若不成為一宗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