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養老業務頹勢 宜華健康擬讓出控股權引國資“救場”

力挽養老業務頹勢 宜華健康擬讓出控股權引國資“救場”

2020年上半年宜華健康各版塊營收情況

旗下養老品牌出現大幅業績下滑後,宜華健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華健康”)使出“殺手鐧,欲讓出控股權引國資“救場”。1月11日深夜,被稱為養老領域上市企業樣本的宜華健康連發數條公告,稱其擬向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新里程健康”)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不超過2.63億股。發行成功後,新里程健康將成為宜華健康新的控股股東。宜華健康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變更改善財務狀況,打造養老產業生態鏈。其實,近年來主打“養老牌”的宜華健康在去年卻沒能交出一份理想的業績成績單,僅前三季度虧損就逾2億元,旗下養老品牌親和源更是出現會員卡銷售不佳、項目進展緩慢等問題,甚至還因拖欠款項而被訴至公堂。在業內看來,親和源採取的銷售養老社區會員卡的經營模式,一直備受業界爭議,而此次,宜華健康不惜讓出控股權引國資“救場”,能否成功盤活其養老項目也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控股權生變

剛剛進入2021年,為數不多的養老領域上市企業就出現了重大調整。根據公告,宜華健康稱由於擬披露重大事項,公司已申請自1月11日開市起停牌,引發投資者熱議。而就在同日深夜,宜華健康又連發數條公告,正式揭開了“重大事項”的神秘面紗。

根據公告,宜華健康控股方宜華集團與北京新里程健康於2021年1月11日簽署《表決權委託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根據《協議》,宜華集團將其所持宜華健康8776.98萬股股份(佔總股本10%)的全部表決權、提名和提案權、參會權以及除收益權和股份轉讓權等財產性權利之外的其他權利不可撤銷地委託給北京新里程健康行使,委託期限為36個月。而且,由於去年底宜華集團已向北京新里程健康轉讓所持宜華健康股份35107902股(佔總股本4%),本次表決權委託生效後,北京新里程健康在宜華健康擁有表決權的股份數量合計為122877658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4%。

與此同時,宜華健康還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北京新里程健康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不超過2.63億股。發行成功後,北京新里程健康持股比例將上升到26.15%,成為宜華健康的控股股東,而宜華集團則持股25.42%變更為第二大股東。

那麼,這個不惜讓宜華系讓出控股權也要引入的新股東,到底有著怎樣的背景呢?據悉,北京新里程健康擁有國資背景、背靠中科院,是新里程集團旗下負責醫院投資和運營的綜合性醫院管理平臺,而新里程集團最大股東中科健康為中科院的下屬主體。具體來說,北京新里程健康主營業務涵蓋醫院運營、醫療數據、跨境醫療等,並在全國佈局了醫院網絡,覆蓋山東、河南、山西、福建等省份,旗下控股及管理的醫療機構超過80家。

對於本次調整的原因,宜華健康在公告中也十分“坦誠”。公告明確,公司希望通過本次變更改善財務狀況,打造養老產業生態鏈,增強公司在養老產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據悉,宜華健康本次擬向北京新里程健康非公開發行的股票募集資金總額為不超過 6.6億元,募集資金總額在扣除發行費用後 5.3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其餘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不過,當北京商報記者就接下來雙方的合作方向等問題致電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後,截至發稿時,該公司負責人尚未進行明確回覆;而宜華健康公開的聯繫電話也始終未能接通。

跌落神壇

“十年前,國內的養老市場中曾流傳著‘南奚北朱’二分天下的說法,其中‘南奚’就指的是被宜華健康視作掌上明珠的親和源(其董事長為奚志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老齡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鄭志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不曾想,僅僅十年後,當年還是業界領頭羊的親和源,卻似乎成為了宜華健康花大價錢買來的一塊“燙手山芋”。

公開信息顯示,宜華健康原名宜華地產,顧名思義,該公司曾以房地產業務起家。2014年,該公司開始轉向健康領域,並在其後2-3年左右的時間內,通過收購親和源入局養老市場。然而,當時這場斥資約7億元、震驚國內“養老圈”的收購案,卻因利潤率預期較低等原因並不被大多數業內人士所看好。

彼時,奚志勇曾簽下國內首份養老企業與上市公司的對賭業績承諾書。根據承諾,親和源將在2023年實現淨利潤不低於1億元。不過,“打臉”來的比想象中要更快,長達八年的業績承諾,在第三年就出了岔子。據悉,親和源2017年和2018年,虧損需分別不超過2000萬元、1000萬元,並在2019年實現淨利潤不低於2000萬元。而根據宜華健康的業績報告,2019年親和源並未完成業績承諾。因此,按照收購協議,奚志勇需向宜華健康支付8169萬元的補償款。去年7月中旬,宜華健康在回覆深交所問詢函時坦言,2019年度親和源業績大幅下降,主要是由於其多個新開業養老項目未能如期開辦內設醫療機構,而且會員卡銷售不及預期。

到了2020年,以親和源為代表的宜華健康養老闆塊業績仍難言理想。根據去年宜華健康的半年報,2020年上半年,親和源位列其三個子公司中營收、淨利潤最末位,分別為1.04億元和虧損4926.9萬元,同時,親和源的淨資產也是惟一一個呈現“負數”狀態的,高達-1.1億元左右。在此背景下,去年前6月,宜華健康淨利潤同比下降了2338.56%,虧損超過了1.45億元。

在鄭志剛看來,窘迫的資金狀況估計是宜華健康急於尋找“新東家”的主要原因,宜華健康和北京新里程健康二者確實在業務上存在重合的部分,後者還有著一定的技術優勢,下一步,宜華健康或會利用這些條件調整發展方向。

“雖然養老本來就是投資週期長、盈利慢的產業,但親和源陷入經營困境的根本原因則是其‘水土不服’的經營模式。”據鄭志剛直言,業界普遍認為,親和源最具有代表性的項目在上海,項目中的老年公寓設有800餘套居室,可供1600位左右的老人居住。除了購買產權,在該項目中,親和源還實施了會員制度,而銷售會員卡也一度成為了其最賺錢的業務之一。

雖然,此後親和源以上海模式為樣本,在全國範圍內做起了“複製粘貼”,但他也坦言,上海項目的成功只是個例,各地老年人不同的消費習慣、快速擴張後的資金壓力等,都讓宜華健康看清了一個殘酷的“現實”:養老市場的錢並不如想象中好賺。2020年底,宜華健康發佈公告,細數旗下幾個養老項目的現狀。其中,親和源集團養老會員卡銷售進展緩慢,負債率較高;杭州親和源未按期支付部分老年公寓租金及部分裝修款,業主方與供應商均已向法院提起訴訟;而象山親和源則長期存在較大的經營壓力和資金壓力,其所涉及銀行貸款、對外借款於 2020 年底及 2021 年陸續到期,且存在部分拖欠供應商工程款情況。

“造血”能力亟待強化

資金“輸血”只能解一時之困,宜華健康的下一步才是養老行業關注的重點。對此,宜華集團提出,具有國資背景的北京新里程健康,除了能改善宜華健康的財務狀況,還能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提升宜華健康的信用形象及融資能力。而在鄭志剛看來,強化信用形象和融資能力,恰恰是目前宜華健康想“盤活”其養老項目的關鍵。

“親和源主打的養老社區概念出現時間相對較早,其中會員卡制度是模式的核心。目前各地對養老社區會員卡的規定各不相同。部分地區要求供應商的固定資產要大於會員卡總額,而還有一些城市,如江西等地則直接禁止養老項目銷售會員卡。”鄭志剛稱。不過,也有專家指出,雖然目前全國仍有不少企業在實施會員卡的經營模式,但從總體來看,未來這一模式可能已經不如當年那麼容易被市場接受了,甚至可能會因為存在較高風險而逐漸被需求端所淘汰。

“會員卡制度設置的初衷是企業希望可以藉此快速回籠前期投入,保證下一步的資金運轉,從而實現良性運營。但這一模式對企業的要求也極高。首先企業須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保證其在高額的前期投資下依舊能展開後續運營,而不是完全依賴會員卡盈利來保證資金鍊。”有專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養老項目大多回本慢、投資週期長,而這除了對企業的現金流形成了一定的考驗,也挑戰著它們的融資能力。

該專家表示,對於宜華健康來說,除了上述條件,該公司的養老項目還需儘快恢復市場口碑。“運營過程出現波折的杭州和象山項目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對於親和源養老社區的信任,也加大了公司後續產品銷售的難度。”上述專家稱。

對此,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提出,養老社區會員制並非完全不可嘗試,未來相關部門應強化對相關企業資金的監管,確保老年消費者的權益是這類業務開展的“底線”和前提。

而鄭志剛則提出,此次宜華健康選擇北京新里程健康,不乏有藉助其醫療水平發展醫養結合新業務的可能性。“未來,擺在宜華健康面前的任務,除了探索養老新產品外,還需進一步打磨既有的養老社區模式,因地制宜地去嘗試更多元化的經營方式,重建品牌信任度,給老年人足夠的安全感。”

北京商報記者 蔣夢惟 楊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