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修來世,道講今生?我葉良辰第一個不服。

好的,下面開啟開懟模式,首先聲明我非道教徒,頂多是對道家學說有好感,與正一道全真等等道教派系沒有關係。更無心遷怒佛教,直白的話說純粹是看書看不下去了。

佛教徒認為佛教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真理,認為佛教是無上科學,甚至超越科學。佛教徒認為這世界的一切學說,一切宗教,都無法和佛教比擬,佛教高高的凌駕於一切之上。但事實上,這個被冠以無上科學,宇宙終極真理的宗教,其標榜的真理到底如何?今天就拿佛教和中國的道教進行對比,進行驗證,看看到底誰才無上科學,誰錯誤誰正確,誰經得起檢驗,誰才是宇宙真理。

佛修來世,道講今生?我葉良辰第一個不服。

先來佛教對月亮發光的描述和解釋:

月有二義:一曰、住常度,二曰、宮殿。四方遠見故圓,寒溫和適,天銀、琉璃所成。二分天銀,純真無雜,內外清徹,光明遠照;一分琉璃,純真無雜,外內清徹,光明遠照。月宮殿縱廣四十九由旬,宮牆及地薄如梓柏。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寶鈴、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月宮諸臣盡著青衣,彼月天子以十五日處中而坐,共相娛樂,光明遍照,遏諸天光,故光普滿。----《長阿含經》卷二十二。

佛教解釋月亮說:月亮是由琉璃,天銀等等純淨的物質構成,所以明亮有光,月亮上有人統治有宮殿,特別十五,月亮上的天子和臣民娛樂,那麼月光就更強大了。

道教對月亮發光的描述和解釋:

東漢天師道張衡真人在《靈憲》中寫道:"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

《周髀算經》中說:"日照月,月光乃生,故成明月。"

西漢京房說得更為明確:"先師以為日似彈丸,月似鏡體;或以為月亦似彈丸,日照處則明,不照處則暗"(《開元佔經》卷一引)。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虧可驗也。 月本無光,尤銀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側而所見如鉤;日漸遠,則斜照,而光稍滿。如一彈丸,以粉塗其半,側視之,則粉處如鉤;對視之,則正圜。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

古人早知道月亮本身不會發光的,是太陽的照射讓月亮發光。詳細解釋了月亮圓缺的因素。"月似銀丸,日照則光","月光生於日之所照",看到這樣的記載,你們不震驚麼?

佛修來世,道講今生?我葉良辰第一個不服。

再來,佛教對地球的描述和解釋:

佛言。阿難。大地震動。有八因緣。一者大地依於水住。又此大水依風輪住。又此風輪依虛空住。空中有時猛風大起。吹彼風輪。風輪既動。彼水亦動。彼水既動。大地乃動。二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修神通。始成就者。欲自試驗。故大地動。三者菩薩在兜率天。將欲來下。降神母胎。故大地動。四者菩薩初生。從右脅出。故大地動。 五者菩薩舍於王宮。出家學道。成一切種智。故大地動。六者如來成道。始為人天轉妙法輪。故大地動。七者如來舍壽。以神通力住命而住。故大地動。八者如來般涅槃時。故大地動。阿難。當知地動因緣。有此八事。----《大般涅槃經》捲上。

佛教說,人類居住的大地,是浮在水上的,水又住在風輪上的,風輪下面是空的,有時突然颳起大風,風輪就亂轉,水就亂動盪,就引起地震。也就是說,整個"地球"結構大致是四個層次疊起的。

道教對地球的描述和解釋:

東漢太清真人張衡《渾儀註》中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裡記載,"帝曰,地之為下否乎?岐伯曰,地 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帝曰,馮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

《鍾呂傳道集》鍾曰:"混灣初分,玄黃定位。天地之狀,其形象卵。六合之中,其圓如球。日月出沒,運行於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東西,周行如輪。

中國古人早知道地球是圓的,運行在太空之中,地球被大氣層包圍著。、

佛教宇宙星體日月的描述:

日有二義:一曰住常度,二曰宮殿。宮殿四方遠見故圓。《佛說長阿含經》

月有二義:一曰住常度,二曰宮殿。四方遠見故圓。《佛說長阿含經》

佛經記載,釋迦摩尼說太陽和月亮是方形的,因為遠看,所以看起來是圓的。

道教對宇宙星體日月的描述:

道教《靈寶經》:

天地之形,其狀如卵。六合之內,其圓如毬。日月出沒,運行於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東西,周行如飛輪。

古人早就知道宇宙中的星體都是圓的。知道日月是圓形,按各自的軌道運行著。

佛修來世,道講今生?我葉良辰第一個不服。

寫在最後

想說說“愛信信 不信滾 不要打擾我飛昇” 和 “關我p事 關你p事 滾!”的道系青年三連!還真有那麼點意思!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實際上,“道不遠人”才是真的~小有個性,一身傲骨,但也處事圓潤路見不平雖不至於拔刀相助,但必須伸出援手。

但處理方式...也有教養...不會胡來的

我們不招惹事兒,但也不怕攤上事兒

這也許就是為啥有“道系三連”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