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來了 若老人記憶力衰退要當心

“人老了記性不好是正常的、沒有關係?要小心是阿爾茨海默病”,9月21日(今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9月18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在光大花園4期舉辦了“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愛心義診活動,醫生提醒,記憶力衰退是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最常見的症狀,很多人容易忽視這個病釋放的“危險信號”。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來了 若老人記憶力衰退要當心

義診活動現場,醫護們為居民講解阿爾茨海默病的各種知識。

阿爾茨海默病起病隱匿 早期症狀易忽視

義診活動上,南醫大珠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兼科室主任王青、副主任醫師祝淑貞、護士長魏娟、主治醫師黃燕君和陳愛敏等多位醫生來到現場,分享了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生機制、誤區、症狀、治療、居家護理建議等知識,並接受了居民的免費諮詢。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來了 若老人記憶力衰退要當心

南醫大珠江醫院神經內科醫護為居民提供免費諮詢和義診。

“許多人會對阿爾茨海默病有認知誤區,認為‘人老了記性不好是正常的,沒有關係’,但其實記憶力衰退,尤其是對近期事物的遺忘,正是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最常見的症狀”,副主任醫師祝淑貞介紹,阿爾茨海默病就是俗稱的“老年痴呆症”,這種病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通常是隱匿起病,即慢慢發病,讓人無法察覺到底是哪一天發病的。

祝淑貞還介紹了多種阿爾茨海默病釋放的危險信號:不能完成熟悉的工作、在語言表達上出現障礙、搞不清時間和地點、判斷力受損、理解力下降、將物品或錢錯放在不恰當的地方、情緒、行為或性格的改變、興趣喪失。

“我外婆就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她現在看到房間裡有鏡子就覺得是照妖鏡,就要拿柺杖去打它;還經常打電話給家人說家裡進了好多賊,但其實根本就沒有。”祝淑貞分享。

早診治可以延緩病情進展

醫生們分享時都強調,懷疑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應該做到早自查、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青指出,雖然目前對阿爾茨海默症並沒有十全十美的治癒的辦法,但早期治療能延緩痴呆進展,讓疾病緩慢性增長。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來了 若老人記憶力衰退要當心

南醫大珠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兼科室主任王青主持義診活動。

祝淑貞也提到,認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也沒有辦法,反正是治不好的,不要那麼麻煩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積極治療可以延緩記憶力下降的過程,還能保持生活自理能力,減輕照料負擔和經濟負擔。越到晚期,危害越大,不僅影響患者的健康,對家人也造成困擾。

所以一旦懷疑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應儘早到正規醫院檢查。祝淑貞指出,看病者可以到記憶門診、精神科、神經內科和老年科診室診治,可能需要接受神經精神檢查、影像學檢查、腦電圖檢查和輔助檢查等。

在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上,王青坦言,目前並沒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但一般說來,老人在飲食結構上要清淡,減少糖分,目前研究發現油膩的食物會加重病情;還要適當進行簡單的鍛鍊和腦力活動,以及多參與一些社交活動。

家庭照護是比養老院和醫院更放心的選擇

“照顧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家庭照護是比養老院、醫院更貼心和放心的選擇”,護士長魏娟介紹了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家庭護理要點。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來了 若老人記憶力衰退要當心

義診現場。

她將家庭照護主要分為兩大塊:一方面要打造便利的照護環境,一方面要在患者的生活起居上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例如,要消除居家安全隱患,對居家環境進行改造,防止患者被絆倒或受傷,更方便患者活動;讓衛生間的門對患者來說容易找到;如果患者容易跌倒,要注意穩定其情緒,防止患者在躁動中跌倒或墜床;若患者發生大小便失禁,需要找醫生進行仔細檢查以評估患者病情,可以使用尿失禁墊或吸水床墊,若患者出現持續尿失禁,可使用導尿管。

魏娟特別提到,照護者要尤其注意患者的服藥照護。照護者應先向醫生諮詢需要觀察的可能的服藥副反應,絕對不可假設患者有能力自己管理藥物,要確保患者服藥的劑量和時間是正確的,並把藥品放在患者拿不到的地方。

80歲以上老人患病率約十分之一

據介紹,根據2017年的數據,我國有超過950萬痴呆症患者,其中65歲以上人群中有4.8%人患阿爾茨海默病,8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0.8%,也就是說平均100個人中就有10個人可能得這種病。

王青指出,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速,近年患阿爾茨海默病的人數還在上升,阿爾茨海默病已經不僅是醫療問題,更是社會問題,社會的負擔正在不斷加重。

他還談到,“目前我國的痴呆症患者人數大概達到1000萬人左右,這還只是確診的,還有很多老人,尤其是在農村的老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得了這個病,因為很多科普都是在大城市”,其中,最多的痴呆類型就是阿爾茨海默病。

他指出,要讓基層百姓也得到科普,需要各大醫院更多地到基層開展義診和宣教活動,把阿爾茨海默病的科普知識送下鄉,讓更多人能做到早自查、早診斷、早治療。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李文 實習生鍾玲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