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喜歡,評論兩句和加個關注吧

現代戰爭始終處於發展態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的兩年間,俄羅斯先後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使用軍隊。這兩次出兵,是俄羅斯充分利用國際形勢有利因素,推動俄國家戰略進程、檢驗軍改成效的大膽試水。目前看,俄基本實現戰略企圖。而分析俄軍這兩次軍事行動主要戰法與特點,既有助於把握現代戰爭發展特點,也可為我軍建設提供參考。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俄羅斯軍事行動基本作戰樣式

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採取的兩次軍事行動,均可劃分為四個作戰階段,其作戰重心依次為:徵兆期奪控信息優勢,初期奪取政治優勢,關鍵期確立軍事優勢,後期保持戰略優勢。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徵兆期,多維聯動奪取信息優勢。每次戰事發起前,俄均以外交攻勢、主導輿論為主要手段,著眼奪取制網電權,多維聯動,掌控先機。就發動外交攻勢而言,入敘作戰前俄展開密集外交,爭取國際社會支持。俄總統相繼與美、日等國首腦會晤,並在聯合國大會呼籲協調解決敘利亞問題。在俄反覆敦促下,美表態歡迎俄參加美主導的聯合反恐。就奪取制網電權來說,出兵克里米亞前,俄搶控克里米亞網絡和通信設施,並對烏克蘭實施高強度網絡攻擊,其強度是2008年俄格戰爭期間的12倍,從而獲得克里米亞的制網電權。為佔領輿論陣地,俄精心設計實施輿論戰,搶佔道義、心理高地。出兵克里米亞前,俄發佈官方民調,指出“75%的克里米亞人希望加入俄羅斯”。俄官媒大力宣傳俄烏兩國同宗同祖的歷史淵源,深刻批判“顏色革命”危害,贏得國內、烏東部地區廣泛民意。入敘作戰前,俄媒體指責美國中東政策的失誤導致恐怖主義蔓延,催生難民問題殃及歐洲國家。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初期,多元力量奪取政治優勢。俄在充分考慮作戰地區民族關係、派系矛盾、社會熱點的基礎上,注重在敵、我、友、中間勢力等各力量間的博弈中,尋找切入點與發力點,以爭取獲得最大多數政治派別的支持。在克里米亞採取軍事行動時,俄有計劃地揭露西方撕裂俄烏兩國斯拉夫民族的用心,激發俄羅斯族群危機和迴歸意識。俄羅斯恩威並施活用經濟籌碼,一方面承諾親俄將獲得投資和援助,另一方面警告“脫俄”將迫烏償還欠債,並停止天然氣供應。克里米亞公投前一週,烏前總理季莫申科利用個人政治影響力,整合、統領反俄主要力量。俄情報機構適時公佈了季莫申科“烏境內的800萬俄羅斯族人毫無用處,直接用核武器弄死算了”的電話錄音,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克里米亞入俄呼聲一面倒。入敘作戰中,俄迫美釐清與“勝利陣線”等敘反對派組織的關係,導致美控制的敘利亞政治勢力分裂;吸引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等國,形成以俄羅斯為首的多國聯盟,支持者佔據絕對多數。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關鍵期,高效作戰確立軍事優勢。政治優勢是“勢”,軍事優勢為“力”。俄兩次戰事再次表明,軍事打擊仍是戰爭勝負的關鍵。尖刀、強盾並舉。入敘作戰時俄直接參戰裝備為數十架戰機,兵力4000餘人,置於裡海和黑海地區的戰略打擊兵力則充當縱深威懾力量。正規作戰與奇兵出擊兼用。在克里米亞用兵時,俄特種兵潛入烏國防部篡改烏軍命令,下發對親俄民兵武裝“禁止使用武器指示”,烏前線軍隊在未開火的情形下即被分割包圍,繳械投降。入敘作戰,俄軍採取遞進增效打擊方式,持續提升作戰強度與打擊效果;採取海空聯合戰法,首次使用了Kh-101隱形遠程空基巡航導彈、“口徑”巡航導彈等大批新型武器裝備。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後期,進退裕如保持戰略優勢。俄軍吸取蘇阿戰爭和美髮動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教訓,極力避免陷入戰爭泥潭。入敘作戰,俄取得豐碩戰果後果斷撤軍,避免纏戰生變和觸動多方利益,達成了軍事上撤而不退、政治上以退為進的戰略效果,為未來在中東地區的戰略爭奪埋下了伏筆。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俄羅斯兩場戰事主要作戰特點

雖然戰場環境、條件與結果不同,但俄羅斯的兩場戰事均以戰略目標為主軸,以信息戰為先導,統籌運用軍事、政治、外交、金融等多種傳統、非傳統戰爭手段,綜合運用軍、地多元力量展開。

戰爭形態模糊化。俄羅斯的兩場戰事充分顯示,現代戰爭是由多種作戰樣式、多種威脅、多類對手構成的複雜混合體,較傳統戰爭具有明顯的模糊性。克里米亞戰事是有地方自治武裝、俄民間“野狼”俱樂部武裝人員、黑客等參與的正規與非正規混雜的作戰。入敘作戰,俄軍基於地緣政治、石油資源、社會環境,甚至包括傳統政治意識形態等元素,圍繞作戰目標,打了一場作戰手段、戰術方法、戰爭空間不斷快速轉換的戰爭。平戰界限模糊,軍事打擊前,網絡、民間等各種力量早已登臺,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手段高度融合,使現代戰爭的平戰界限模糊不清。軍事打擊是定音之錘,而非開戰之鼓。俄軍進入克里米亞前,各領域的鬥爭已經白熱化,俄最終軍事行動是致命一擊。俄羅斯重視系統地放大己方不對稱優勢,控制戰局,減少傷亡。入敘作戰,俄軍抓住對手缺少有效防空這一關鍵突破口,出動轟炸機和強擊機,大載彈量、低空近炸。入敘作戰167天,俄軍死亡僅10餘人,戰果卻空前,為俄羅斯軍隊贏得巨大榮譽,鼓舞了民心士氣,有效提升了國際影響力。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作戰空間全維化。俄入敘作戰,控制了全部作戰空間。向中東地區調集12顆各類偵察衛星保持天基偵察優勢;迅速在敘部署最新型“兵力與兵器統一指揮系統”,將俄參戰的各軍兵種作戰單元聯接成大型作戰網絡,指揮週期縮短4/5,部隊戰鬥力提高1—1.5倍;應用“克拉蘇哈-4”型電子戰系統,確保己方獲得戰場制網電權;海、空軍組建聯合打擊平臺遂行主要火力打擊任務。同時,兼顧三大戰場。在傳統戰場上,俄軍累計出動作戰飛機4500餘架次,打擊目標9000餘個,取得重大戰果;在社會戰場上,俄發動政治攻勢,獲得敘半數以上政治勢力的支持;在外交領域,俄團結“溫和”反對派,改善與法國的關係,妥善處理土耳其擊落俄軍機事件,打破了奪佔克里米亞後西方對俄的封鎖,贏得國內外好評。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軍事行動快速化。一是部署快。俄軍綜合運用空運、海運、鐵路、公路等多種方式,快速向作戰地域投送兵力兵器。在克里米亞,俄空降突擊營48小時內投送至作戰地域。入敘作戰,俄軍25天內部署到位。俄突然發兵,令美既無法遏制更失去第一應對時機。二是行動快。在克里米亞,俄軍僅以5天時間就取得完勝戰果。入敘作戰5個半月,徹底扭轉了敘戰局,有觀點甚至認為超過了美軍一年的作戰效果。

三是撤軍快。2016年3月14日,普京總統宣佈從敘撤軍。次日,俄空軍主力便從高強度的作戰狀態集結回撤,有效沖淡了西方擬於次日炒作克里米亞脫烏入俄紀念日的企圖。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俄羅斯兩場戰事的啟示

現代戰爭作戰空間已向所有已知空間和領域延伸,任何一個時空因子及變化都將影響作戰效果。未來戰爭將在三大戰場、四大空間全天候展開。三大戰場即:傳統戰場、社會戰場和思維戰場。四大空間包括:陸海空天等物理空間;以網絡、電磁為代表的虛擬空間;以物聯網為代表的現實與虛擬聯接空間;互聯網條件下,全球化競爭引發的、對經濟最具直接影響力的金融戰,對三大戰場的殺傷有瞬間轉變之效能,很可能是未來戰爭的第四大空間。戰爭結局不僅由三大戰場的勝負決定,還取決於全頻空間戰場上作戰行動的精確性與有效性。戰略指揮員必須準確把握戰機,適時採取政治外交手段造勢,以經濟實力相助,以軍事打擊發力。俄在入敘作戰中,合理使用政治、軍事資源,既減少軍費開支、減弱軍事行動的負面影響,又達成了存身立威、奪勢爭利的漸進式良性作戰效果,值得我們思考、借鑑。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應樹立以小博大的戰略思維。一方面,戰術性軍事行動要達成國家戰略性目標。2011年美軍擊斃本·拉登,與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在以小行動獲取大目標上異曲同工。另一方面,小行動要有大支撐。任何帶有戰略企圖的戰術級行動,都需要國家級的支撐與保障。政治、外交、情報要先行,投送、戰勤、保障要諸軍兵種協力,網絡、通訊、媒體造勢要密切合作。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以戰促練成為一種建軍思路。俄羅斯的兩次用兵,戰略企圖是多重的。從純軍事角度分析,不排除俄軍達成軍改目標後,利用海外出兵,檢驗在全新編制體制下軍隊作戰能力,發現問題的考量。對自阿富汗撤軍後軍隊的遠距離作戰實力,尤其是空軍長途投送與作戰進行了實戰化檢驗和評估,也創造了實戰驗證軍事裝備狀況的機會。俄、美兩軍都有以戰促練的建軍思路,可為我參考。應健全、完善聯合作戰機制,切實集成指揮諸軍兵種作戰要素,儘快實現戰區主戰能力。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現代作戰應慎選用兵方向。俄軍這兩次用兵緊緊圍繞國家戰略目標,出兵方向科學、準確。北約東擴壓縮了俄羅斯戰略生存空間,俄在克里米亞的軍事行動則對此起到反制,凝聚了內部關係,優化了國際競爭環境,震懾了周邊國家的親美傾向。入敘作戰,提升了俄經濟發展活力,鞏固了傳統勢力範圍,佔領了國際政治、道義高地,提高了俄羅斯國際地位。可以看出,是否能果斷採取有效軍事行動是戰略之要,能否準確選擇突破口則是用兵之要。

軍報:解放軍可參考俄軍在克里米亞及敘利亞作戰


要特別重視特種作戰。俄兩場軍事行動中,特種兵幾乎無所不在。現代戰爭越來越追求規模最小化、用兵快速化、效益最大化。用兵的核心,是善用特戰部隊。俄特工潛入烏國防部篡改軍令,助力俄軍兵不血刃巧取克里米亞,集中體現了特種兵的戰術行動影響戰略結果的特質。入敘作戰中,俄特種兵滲透到敵後方擔任空中打擊引導員,在整體偵察能力弱於美軍的情況下,空天打擊效果卻並不遜於美軍。2015年11月24日,為營救被土軍擊落的蘇-24轟炸機飛行員,俄特種兵搭乘直升機在敵後陌生地域機降,歷時12小時成功救回飛行員。2015年10月敘利亞科威瑞斯機場解放戰鬥中,敘政府軍坦克部隊遭到反政府武裝反裝甲火器的壓制,潰不成軍。俄特戰分隊於20天內實施三次大規模夜間敵後偵察破襲,摧毀數十套反坦克導彈,為敘軍裝甲部隊掃清了地面障礙。實施特種作戰必須進行專業化準備。特種作戰實質是專業化作戰。專業水平的精深程度取決於情報集成、精準行動能力。建設政治立場堅定、各類專業技能突出的特戰官兵群體,是特種作戰的基本要求。任何專業元素的戰術性缺失,都將帶來戰略上的挫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