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招識得好硯臺

近日連續與人討論、審視硯臺,從事文房四寶行業僅20年的經歷,自認為可算專業人士了吧,在此,將一些“好硯臺的審視標準”粗線條敘述如下,望同好者指正:

好硯臺的特徵,粗分類梳理,大體包含如下一些方面,大凡以後師友入手之際,可作為參考:

1、好的材質

硯臺的材質,大多數以天然石頭為主,也有少量“燒製”的(如澄泥硯、陶瓷硯等),但無論什麼“品種”,材質好都是一個反映硯臺好壞的基準項!

也就是說,構成材料的質地好不好,是一方好硯的基礎。

至於“好成什麼樣子才是好”,因為硯臺的(石頭)品種太過豐富,難以細敘清楚。粗略概括幾個字吧:

純淨、無雜質、無隱裂或裂紋、紋理漂亮、出身正統(材料來源對路)……

等等,這些都是能夠反映“材質”的要素,佔得越多等級越高。

如下圖,坑仔端硯得精美質地,石質純淨大量青花石品。

七招識得好硯臺


2、好的硯式

一方硯臺要能成為“真的好”,一定還得可以長久流傳,在這個理念上,其硯式一定要“符合本土文化”。

硯式,基本指的就是“外觀整體加外部形狀的樣子”。

這種硯式一定不能“出軌”,比如,硯為中國文房四寶的代表,假如你設計上去一個諸如十字架/耶穌/金字塔類西方文化,那就完完全全地“出軌”了。

因此,好的硯,硯式不一定需要另類的造型,但一定得符合“傳統文化”的精髓。


七招識得好硯臺

比如這2方硯,上圖硯式略顯妖嬈,下圖為最經典的學生硯。

七招識得好硯臺

儘管二者風格迥異,但都不失為理想的硯式。

3、好的製作工藝

這種工藝,是指制硯人在製作硯臺時候,其雕刻製作水平。

一方好石頭,一個好創意,如果沒有精到的“傳統老手藝”將他表現出來,那也是一種浪費。

我國每個硯種的產硯地,都有大量的老手藝業內人士,其中不乏一些國家級的工藝大師,他們常年勞作在硯臺製作的崗位上。

從這些傳統工作者手中,常年會有精品的手藝通過作品,展現給世人。


七招識得好硯臺

比如這種制硯過程中“固定硯臺的方法”,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誰!

對!肇慶的程八老師傅,現年已過70歲!

一個好的工藝,並非單純在石頭上表現你的雕刻技術。

還有更多體現對硯文化的理解。

好的工藝,講究的面面俱到,不僅要將手藝在製作過程中體現出來,更要依據每一方石頭的個性不同,採取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法。

因此,工藝水平的體現或者鑑賞,是對制硯者和品硯者考驗極大的一項。

比如我在很多的場合,堅定認為,素硯也需“好工”。

4、好的銘文

硯臺除了具有使用價值以外,還有精神層面的觀賞價值以及收藏層面的投資價值。

那麼對這些價值因素有影響的還有重要一點:

硯銘。

也就是說,有銘文的硯會給硯臺的好加分!

七招識得好硯臺

5、更久的年代為好

我們都知道,收藏品的時間價值是個寶——年代越久遠的物件,其價值相對越高。

在硯臺收藏方面,我們一般有這樣粗線條的年代稱呼法:

  • 把20世紀80年代以後(198x年)的硯稱為現代硯;
  • 往前至清代左右,稱為近代硯;
  • 再往前至於唐宋時期,稱為古代硯;
  • 再往前至漢晉所有唐代以前的硯成為高古硯。

這些年代不同的硯,當前在市面已經佔據了自己獨特的"位置”。

七招識得好硯臺

但,因為收藏是個“價格以成交論”的市場,一些年代及早的藏品硯,可能因為其審美或者其他因素,不是很符合現代人的眼光,導致在“普品級藏品的民間市場”,很多年代的價值,並沒有在硯臺身上體現出來,甚至出現“今硯比古硯價格高”的“倒掛”現象。

似乎跑題了哈,沒關係,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恰好遇到,請千萬別錯過,老硯的價值,還遠遠沒有爆發出來!

6、實用性好

這點我一定要提到一下。

因為現在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很多“所謂硯臺”,根本就變味成了“雕刻工藝品”,有相當一部分只是“為了表現好看大展雕刻技術”,最後把一個好好的石頭,雕刻成了一個“擺著好看的玩意”。

偏軌了!這是!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郭海棠女士前幾年 就發出過類似的感慨“……都找不到在哪磨墨了……”!

儘管有點誇張,但確實是實情,不信,你看:

七招識得好硯臺

硯臺是用來磨墨的,一方好的硯臺,一定要是【將最好、最大的石質部分用來磨墨】才是真的好!

否則,你這玩意,再過百年,能有人要麼?

7、自己覺得好

鑑於一些特別的原因,我就不鋪開了。

比如名人與硯臺。

七招識得好硯臺

這點肯定同樣是判斷硯臺好壞的重要一點,硯臺拍賣史上的米芾、蘇東坡有關係的硯就有不少案例。

諸如此類的“人文”因素,也“好硯亮點”重要i的一面。

那麼推而廣之的還有近現代名人……這個裡面有點那個啥,你懂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你如喜歡,便是好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