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卞永譽(1645年-1712年),字令之,號仙客,祖籍山東黃縣,世居遼東蓋平(今蓋縣)。清代書畫鑑藏家。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卞永譽畫像


將門之後,文成武就


遼南卞氏家族是明末清初時期蓋州的一個名門望族。自明正德時期鎮國將軍卞英至清康熙時期著名書畫鑑賞家卞永譽,百餘年間見諸史料者多達二十餘人,經歷了改朝換代的重大變革,並由將門世家轉型為書香門第。


卞氏原籍為山東黃縣,其始祖名卞高家驢,“客遊遼東,遂家蓋矣”,從名字上可以看出他是社會下層的貧民,或許就是某高姓地主家的長工之類。按年代推算應該是在元末明初躲避戰亂流落到遼東,在蓋州落戶。


卞氏的功名始於卞英,卞英封鎮國將軍(從二品),其生平不詳,其子卞文明襲封懷遠將軍(從三品)。


卞家第三代卞世祥少有大志,萬曆五年(1577年),二十歲的他投身在遼東總兵李成梁麾下,在抗擊蒙古入侵的戰鬥中屢建奇功。數年時間,以卓越戰功先後升任為指揮同知(從三品)、總兵府中軍官、廣寧衛指揮使(正三品)。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卞世祥以父親去世歸家奉母為名辭官歸隱。回到蓋州後,又被明廷重新起用,任命為蓋州衛指揮使,但他最終還是再度辭官急流勇退。隱居後,勤於治家,“治家猶治官,內外亞於,肅肅雍雍,一如高密侯之修整閨門。”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病逝,享年六十。


卞世祥長子卞為鵬承襲為懷遠將軍,繼續在遼東擔任軍職,並與遊擊楊於渭、總兵李如柏等一道參加了征伐後金的“薩爾滸之戰”,後不知所終,成為卞家的最後一位武將。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元·無款 起蛟圖軸 絹本 設色 縱95.5釐米,橫40.5釐米 山西博物院藏 卞永譽舊藏


卞為鳳與其子卞三元雙雙以中式舉人的身份進入了後金政權,隸漢軍鑲紅旗籍,使卞家完成了由武入文和由明入清的歷史性轉折。卞為鳳在清太宗皇太極時任秘書院副理事官。


卞為鳳之子卞三元是清初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官至雲貴總督,著有《公餘詩草》,與高塞、鄂貌圖等被稱為清入關之前滿洲“開詩律先聲”的一代詩人。康熙七年(1668年),身為雲貴總督的卞三元因對吳三桂謀反有所察覺而託言母病離任歸隱。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去世,諡號“恪敏”,《清史》有傳。卞三元能文能武,曾親自手刃賊寇。卞三元之弟卞三畏也是一位著名的文人。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好翻舊案的乾隆皇帝對去世八十多年的卞三元大翻舊賬,不僅追奪了卞三元的諡號,連其墓葬碑文也全部撲毀,卞家因此逐漸式微。近代,蓋州卞屯村還出了一位東北著名學者卞鴻儒(字宗孟),曾任奉天省圖書館館長、東三省博物院常務委員、遼寧省教育廳廳長等職,他提出的“東北古代三大族系”理論影響至今。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清 卞永譽 王士祿柳蔭放鶴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最喜歡給自己畫像的卞永譽


卞三元之子卞永譽(1645~1712),字令之,號仙客,以廕生入仕,先任通政使司知事,後歷福建興化知府、江蘇按察使、浙江布政使。


康熙29年(1690) ,46歲的卞永譽擢為福建巡撫,為此官10年之久,直到康熙36年(1697)丁父憂守喪。


康熙39年(1700) ,56歲的卞永譽補刑部待郎回任京官。晚年,因為一椿案件處理過程引發爭議論罰,以衰疾乞休解任,晚年居京約13年。卒於康熙51年(1712),享年68歲。


卞永譽曾委請畫家為其編年行跡精心繪製成套畫像。其中18張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特藏室,是一套卞永譽的畫像冊頁,紙本設色,縱69.7cm ,橫39.6cm ,每幅畫頁上方有卞氏自題畫名與識文,每頁畫幅中下方有”張闢寫照,陸遠補圖“字樣,對頁有文人題詠。畫筆工細,設色淡雅,具有宮廷繪畫的風格。畫像始於康熙3年甲辰(1664),逐年或來年便有一幅畫像繪成,不間斷地貫串了卞永譽20至45歲的生涯。《卞永譽畫像》共計20幅,另有2幅藏於故宮博物館,絹本。此外,首都博物館亦有一副卞永譽畫像,見下圖。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清無款設色卞永譽賜硯圖軸,首都博物館藏


能賞會藏一大家


卞永譽能書,工畫,曾隨其叔卞三畏學寫山水,善畫水仙、柏石。擅長書畫鑑賞,朱彝尊《論畫詩》有“妙鑑誰能別苗發,一時難得兩中丞”之句,即指卞氏與另一位鑑藏家宋犖(詳情參閱:大收藏家392期:宋犖,康熙寵臣、曹寅摯友,江南第一收藏大家)。犖時為江西巡撫,永譽時為福建巡撫,故云兩中丞也。在清初的鑑賞家中,卞永譽是頗有影響的人物。


卞永譽自幼“好嗜古人書畫,把一卷坐崇蘭叢桂中,往往終日於是”。其後,儘管官務繁忙,仍“出則上馬射生,歸則旁搜縱討”。


卞永譽年幼時就經常到孫承澤(詳情參閱:【收藏大家】孫承澤:擺脫宦海,隱逸桃源,終成一代鑑藏大家)、梁清標(詳情參閱:【大收藏家】清初鑑藏大家梁清標的稀世珍品)及曹溶(詳情參閱:大收藏家474期:曹溶,清初文壇鉅子,收藏巨眼)處請教。其《式古堂書畫匯考)卷首自序中雲“其時孫退谷、梁蒼巖、曹秋嶽諸先輩負博物之望,因於休沐,策小騎,從兩奴,具筆札,就其齋閣,伏聆緒論,目睹手寫,樂此不疲"。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王獻之草書《送梨帖》卞永譽舊藏


不過,與同時代或較早的收藏家相比,卞永譽的藏品不算豐富。然而,因為他自幼從學名家,平日勤觀多記,鑑賞經驗豐富,鑑定水平相當高。


王士禎《居易錄》卷三十三雲:“十一月廿六日,小集卞侍郎令之齋中,觀宋江貫道山水目幅,題曰山陰會真響川江參作。又王黼孟端小幅山水……又董思白宗伯臨黃鶴山樵一軸……”“庚辰臘月下澆六日,同田絕霞少司徒舞、吳容大少司寇涵,小集卞少司寇令之水譽齋中觀畫,略記其概。”這是王士禎第三次在書中記載觀賞卞永譽藏書畫的情況,每次所看到的書畫都不相同。這次所欣賞的書畫數量尤多,頗為壯觀。


現所見卞永譽的鑑藏印記有“卞氏令之”、“令之清玩”、“令之”、“仙客”、“卞令之鑑定”、“式古堂”、“式古堂雅玩記”、“式古堂書畫”、“式古堂書畫印”等。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卞永譽跋《褚摹蘭亭序》,題跋前後共五段。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式古堂書畫匯考》


卞永譽著有《式古堂書畫匯考》60卷,《式古堂集》等。


《式古堂書畫匯考》全書六十卷,成書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上潮魏晉,下迄元明,採錄前人著作加上本人所見所聞彙輯而成。前三十卷為書法,後三十卷為繪畫,以年代為序,分門別類進行著錄。每條標明年代、尺寸、質地,敘述作品內容、題跋印記、流傳經過,並且進行評論。此書對書畫著錄的體例已臻完備,成為後世的典範。


在卷首的凡例中,卞永譽談到他著書的目的是為了“以備真腰”、“庶免日久散失”和“以資鑑賞家淵源尋流"。更多的從學者的角度來看待所藏及所過目的法書名畫,著書的態度更為認真與嚴謹,更注重著作的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在 《式古堂書畫匯考》卷首,卞永譽自序道:“吏事已畢,衙鼓既罷,相於賓客,借聚一堂。上溯魏晉,下迄元明。大之忠貞之跡、法戒之圖,小之文章詞輸、江山萬物,釐甲乙,較亥系。當務即休,退食復然,編摩閱歲,彙集成書。非敢雲公諸學士,為興觀之助,庶幾事物紛糾之際,藉以清思,還我性情。於戲!雲煙之境常住,蟲鼠之劫不壞。後之高人俊流,竹房風檻,焚香靜對,免豪奪之嫌,成喜事之瓣,不出戶庭,與收藏家爭雄長,或可以免抄書之過也夫。”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卞永譽舊藏 明 關思 1625年作 綠蔭清晝圖 立軸,170×92cm,北京保利2019春拍,成交價RMB 322,000


宋葷對《式古堂書畫匯考》評價很高,認為卞書可以使“覽者一披卷而古今書畫紛然,羅吾幾而悅吾目也。展卷而欣然,掩卷而亦怡然。得喪何有,忻戚兩忘,則可以盡得二者之樂而無其累"。


潘來在《式古堂書畫匯考》序中所說:“卞公神鑑精朗,無所不獨,,自少好古多聞,生長京都,揚歷史外世家舊族之所收藏,無不目涉心賞。兼與聞人宿老上下其議論,見陽博而考究精,與編方賽儒執紙上語以衡量古今者相去萬萬。歷數十載,此好不移,品題甲乙,不老累乘。蓋所謂真賞而非好事也。嘗以一人之睹記有限,而古人之名跡甚多,因為討論其淵源,梁括其大概,作書畫匯考若干卷。”


錢曾序雲: “予視公鑲所藏雖寥蜜無幾,然於故家、舊族之所傳貯或居奇販子所挾持,一聞名跡所在,即步履相過,身親目睹,隨援筆繕寫以歸。”就這樣,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不輟,完成了此書。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宋 吳柄 《虞美人圖》,上海博物館藏 卞永譽舊藏


生前身後情


宋犖、卞永譽以及高士奇生活在同一時代,對於文物及古書畫又有著共同的志趣,因而,他們互相的聯繫、交往很多、友誼頗為深厚。


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高士奇的《江村銷夏錄》成書後,均請宋犖作序。宋犖有詩專記此事:“中丞撰述寄員門(卞中丞永譽著書畫考),書畫源流費討論。今日快披銷夏錄,一時雅尚又江村(高詹事士奇)。" ( 《西陂類稿》卷十三)宋葷在兩書的序文中對卞永譽與高士奇的學識及鑑賞水平都表現出推崇之意。


卞永譽舊藏書畫流入安岐(詳情參閱:【收藏大家】販鹽發家的清代鑑藏大家安岐)家中,豐富了安岐的舊藏,安岐在《墨緣匯觀》中多次提到卞永譽,他對卞永譽的藏品褒貶不一,《墨緣匯觀》記載了卞永譽拆配、蛇足前人書畫作品。

大收藏家476期:卞永譽,與宋犖齊名的清初鑑藏大家

宋 黃庭堅 《松風閣詩帖》 墨跡紙本,縱32.8釐米 橫219.2釐米,全文計29行,153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卞永譽舊藏


參考資料

閻海《從軍功世家到書香門第——淺析明清之際蓋州卞氏家族的演變》

毛文芳《一部清代文人的生命圖史——卞永譽畫像的觀看》

趙國英《妙鑑誰能別苗發 一時難得兩中丞 記清初書畫鑑藏名家宋犖與卞永譽》

其它


歡迎大家提供更多大收藏家的資料,謝謝!


大藏嘉微拍,點擊上圖立即參拍


大藏嘉

您的藝術財富管理專家


服務10000名會員

收穫10%以上年化收益

發現·收藏·傳播·塑造人類新文化

這是您的追求,也是我們的光榮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