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大軍滅國戰,兩封發自戰場遺書,還原一段典籍未記載的歷史

60萬大軍滅國戰,兩封發自戰場遺書,還原一段典籍未記載的歷史

兩千多年前,滅楚的淮陽戰場,六十萬大軍中的兩位普通士兵向家人發出了兩封求助家書,揭開一段塵封的歷史。

1975年10月,考古學家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發掘了一處戰國晚期秦墓,出土了兩件木櫝,這兩件木櫝是兩位叫“黑夫”和“驚”的兄弟,寫給大哥“中”的家信,兩封書信共527字,這是我國目前為止,出土的最早的家書實物,史學家稱之為《黑夫木櫝》。

公元前223年,王翦帶領六十萬大軍傾巢出動,展開了對楚國的滅國兼併戰。秦軍遇到了楚國的抵死頑抗。黑夫和驚就是在淮陽前線作戰的兩名普通士兵,他寫往家裡的兩封普通的家信,揭露了一段史書不曾記載的慘烈戰爭。

60萬大軍滅國戰,兩封發自戰場遺書,還原一段典籍未記載的歷史

“黑夫”和“驚”兩兄弟有可能最後都陣亡在了淮陽前線,他在湖北安陸的大哥“中”死後,把這兩封家書當作畢生最重要的物件陪葬墓中。

二千多年後,這兩件木櫝重見天日,讓人們看到了那段不為後人所知的歷史。也讓後人重新認識“虎狼之師”的秦軍士兵的鐵血柔情。

這兩封家信跟普通的家書一樣,問候了自己最關心的親人,包括母親、大哥、姑姑、媳婦、女兒、岳父岳母,甚至還有鄰居。然後提出家裡給寄一點錢和衣服的迫切需求,信中還提到了“淮陽久攻不下”,提到了“軍功封爵”的事。

60萬大軍滅國戰,兩封發自戰場遺書,還原一段典籍未記載的歷史

六十萬大軍南下滅楚,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秦王嬴政竟親臨戰場督軍

王翦帥此次出征,深知立國八百年的楚國,雖然殘敗,依舊是一塊硬骨頭。他吸取了上次李信攻楚作戰失敗的經驗教訓,謹慎出擊,步步為營。

王翦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包圍郢陳,一路進攻平輿。進攻平輿的一路打得很順,深入楚境,大破楚軍,直接攻克了楚國的新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

郢陳地處淮河以北,就是《黑夫木櫝》中提到的淮陽——“黑夫等直佐淮陽,攻反城久”

而包圍郢陳的這一路秦軍卻久攻不下。

60萬大軍滅國戰,兩封發自戰場遺書,還原一段典籍未記載的歷史

據守郢陳的楚軍將領就是項羽的爺爺項燕帶,當他聽聞楚王負芻被俘虜之後,他依舊不肯俯首稱臣,本著國不可一日無君,他擁立了昌平君為新楚王,繼續為故國奮戰。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嬴政二十三年“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與淮南”。

項燕帶領楚軍拼死抵抗,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嬴政在咸陽坐不住了,親臨戰場督軍。秦滅六國打了幾十次大戰,這是秦王嬴政唯一一次親臨前線,可見當時戰爭打得有多慘烈。

60萬大軍滅國戰,兩封發自戰場遺書,還原一段典籍未記載的歷史

秦王嬴政親臨淮陽戰場有兩個原因:

第一,王翦帶領六十萬大軍,幾乎掏光了秦國的家底,嬴政已經孤注一擲,此戰只能勝不能敗。若敗了,秦國一統六國的大業可能功敗垂成。他輸不起!

第二,郢陳主將項燕擁立的昌平君與秦國有很深的淵源。他是楚考烈王在秦國做人質時生下的孩子,一度是秦王嬴政的左膀右臂,尤其在協助嬴政消滅嫪毐集團叛變時,居功至偉。

昌平君還是楚國在秦國外戚勢力的代表。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嬴政二十一年,昌平君被遷徙到郢陳。

嬴政一開始可能想利用昌平君的楚國王室的身份背景,來安定被秦接連攻破的楚地,也就是《黑夫木櫝》中提到的“新地”。誰知昌平君在楚國生死存亡的時候,竟選擇了反叛秦國,繼位為楚王,為保衛即將傾覆的宗國而戰。

60萬大軍滅國戰,兩封發自戰場遺書,還原一段典籍未記載的歷史

昌平君一度在秦國朝堂官至宰相,位高權重,與這次攻楚的主帥王翦,同朝為官多年,而且淵源頗深,甚至可能私交不錯,因此嬴政在咸陽左思右想,實在坐不住了,於是親自到郢陳前線督戰。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遊至郢陳”

秦王的這一舉動在《黑夫木櫝》中也有提現:“聞王得苟得”。黑夫問家裡有沒有收到他授爵文書,說大王答應的不會耽誤他們的封賞,如果授爵文書沒有收到,一定要告訴他。

可以想見秦王嬴政在親臨前線戰場犒軍時,一定在所有將士面前承諾,只要他們在前線立功,立馬就將封爵授賞的文書送達親人,只要他們在前線英勇作戰,他們的家人就會很快得到實惠 ,以此激勵前線士兵,奮勇向前。

60萬大軍滅國戰,兩封發自戰場遺書,還原一段典籍未記載的歷史

兩封平平常常的家書出土,展示了秦一統六國的兼併戰中,冰冷殘酷背後的鐵血柔情

張儀向韓王遊說時說,秦軍勇猛無比,山東六國的軍隊都是戴著頭盔披著鎧甲,而秦軍可以脫去鎧甲,赤膊上陣去追逐敵人,他們左手提著腦袋,右手活捉俘虜。總之,秦軍在六國人眼裡,為了軍功似乎個個都是不要命的亡命之徒。張儀那張縱橫家的大嘴,完全把秦軍妖魔化了。

而真實的情況呢?從《黑夫木櫝》的兩封信,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可以看出在六國人眼中,如虎狼一樣的秦軍,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為人子,恭敬孝順;為人夫,深情款款;為人父,關愛有加,周到細緻,完全不是殺人不見血的魔鬼。

60萬大軍滅國戰,兩封發自戰場遺書,還原一段典籍未記載的歷史

從出土的兵馬俑看,許多普通士兵沒有鎧甲護身,尤其是上自將軍 ,下到普通士兵都沒有戴頭盔,專家一度很奇怪這種想象,試想在冷兵器時代,戰場上刀劍無言,赤膊上陣,沒有頭盔和鎧甲,是多危險。

這一長久困擾人們的問題,在《黑夫木櫝》裡似乎也得到答案,因為秦軍的裝備,包括衣裳都是需要自備的。

因此黑夫和驚,幾次三番要家裡趕緊寄錢、寄衣服。國家可能只是供應基本的糧草和武器,至於作戰的防護裝備估計得自己承擔,

《史記•張儀列傳》記載:“山東之士被甲蒙胄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與山東之卒,猶孟賁之與怯夫;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

60萬大軍滅國戰,兩封發自戰場遺書,還原一段典籍未記載的歷史

“黑夫”與“驚”結局怎麼樣了,我們不得而知。

歷史滾滾向前,一將功成萬骨枯,我們往往記住了“一將”,卻早已忘記,甚至忽略了“枯了的萬骨”,而“黑夫”和“驚”,就是那“萬骨”中微小的那個。

或許他們倆最終都拋屍異鄉的土地,像許許多多普通的士兵一樣,匯入了歷史的滾滾紅塵,早已化作塵埃。

他們的親人因為他們的犧牲得到軍功獎賞,作為哥哥的“中”對此念念不忘,他把兩個弟弟的兩封書信作為最珍貴的東西,死後陪葬在墓中,二千年後,讓我們讀到兩封如此感人至深的家信。

60萬大軍滅國戰,兩封發自戰場遺書,還原一段典籍未記載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