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國人用英語交流時,尷尬場面離不開這十類文化差異

關注陪你一起看書旅行,瞭解留學事宜,託福、雅思、四六級,各類英語知識和乾貨,同時瞭解各類教育教學資訊,海內外知名院校介紹。點擊關注,讓你每天都能學習多一點的英語知識,瞭解一些教育訊息和教育趣事!

用英語和外國人交流,顯然已經不再是以往那麼不切實際了,除了少數人出國旅行,如今國內許多地區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他們或是留學,或是務工,或是旅遊。雖然和外國人交流的情況仍然不算普遍,但是難免會有這樣的時候,所以學習一下英語交流總比尷尬的搖搖頭擺擺手要好的多。

和外國人用英語交流時,尷尬場面離不開這十類文化差異

不過,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難免為產生一些尷尬場面,而這些尷尬場面往往是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的,所以接下來就盤點一下十類文化差異。

一、回答提問

關於別人的提問,中國人是以肯定或否定對方的提問來進行回答。而英語則是依據事實結果的肯定火否定來使用YES或者NO。

比如有人問你:Did u eat anything yet?

如果事實上你沒有吃,你會說:No.

如果接下來人家再問你:So you didn’t eat anything?

你會不會回答:Yes.

如果你真這麼回答,那麼別人可能會被你弄崩潰,所以你到底是吃沒吃飯。因為你沒有吃,就應該繼續回答No,這是和中文習慣最明顯的差異。

二、親屬稱謂

英語的親屬稱謂比漢語要簡單的多,往往一個單詞可以代表幾個親屬。並且只區別男性、女性,忽略掉配偶雙方因性別不同而出現的稱謂差異。例如:

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媽、姨媽等”。

還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輩的“nephew和 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輩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別。

三、主體中心

中國人喜歡為他人考慮,在對話時往往你對方為中心。而英語母語的外國人則往往從自身角度出發,主導話題。

例如同樣在商場,中國人會問顧客您需要什麼,而外國人則會問What can I do for you?

四、問候用語

中國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對方處境或動向為思維出發點。如:

您吃了嗎?

您去哪裡?

您是上班還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認為這些純屬個人私事,不能隨便問。所以他們見面打招呼總是說:

Hi/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It's a lovely day,isn't it?

五、面對恭維

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謙虛謹慎,對別人的恭維和誇獎應是推辭。如:

“您的英語講得真好。”

“哪裡,哪裡,一點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過獎,過獎,做得不好,請原諒。”

西方人從來不過分謙虛,對恭維一般表示謝意,表現出一種自強自信的信念。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It's a wonderful dish!”

“I am glad you like it.”

所以,大家要注意當說英語的人稱讚你時,千萬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這種回答在西方人看來是不禮貌的,甚至是虛偽的。

六、電話用語

中國人打電話時的用語與平時講話用語沒有多少差異。例如:

“喂,您好。麻煩您叫一聲王偉接電話。”

“我是張英,請問您是誰?”

英語中打電話與平時用語差別很大。如:

“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

“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

“Is that Mary speaking?”

所以,我們在通過手機和電話與外國人交流時,千萬不要開口就是一句:

“Hello,who are you please?”

七、接受禮物

中國人收到禮物時,一般是放在一旁,確信客人走後,才拆開,認為當面拆開禮物會顯得自己有些追求物質,並且收到禮物的同時還會說幾句客套話。而西方人收到禮物時,一般當著客人的面馬上打開,認為這樣才能讓送出禮物的人得到尊重,打開禮物時還會說:

“Very beautiful!Wow!”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

八、稱呼用語

中國人重視家庭、親情,認為血濃於水。為了表示禮貌,對陌生人也要以親屬關係稱呼。比如大爺、大娘、大叔、大嬸、大哥、大姐等。西方人之間,如沒有血緣關係,對男子統稱呼“Mr.”,對未婚女士統稱“Miss”,對已婚女士統稱“Mrs.”。

九、體貼他人

在西方,向別人提供幫助、關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據接受方願意接受的程度來定的;而中國人幫起忙來一般是熱情洋溢,無微不至。

比如在生病感冒時,中國人會建議患上感冒的人馬上去看醫生,表示真誠的關心。而美國人對此不理解,會認為難道他的病有如此嚴重嗎?在美國人看來,感冒往往可以通過自身能力好轉。因此,只要回答:“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夠了。

十、請客吃飯

中國人招待客人往往有些“鋪張浪費”,往往準備滿桌的菜餚。但在西方人看來有些鋪張浪費,而且他們請客吃飯往往都非常簡單。這一點從中美餐廳就可以看出差異。

可見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可忽視語言交際中的文化傾向,要適時導入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充實學習者的知識結構,提高認知能力。

【本文由陪你一起看書旅行整理彙總,未經許可,請勿擅自轉載或用作商業用途。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