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二)

與泛泛之交式的友誼相反,另一些人給朋友訂的標準極高,如同蒙田所描述的,必須是兩個人的心靈完全相融,融合得天衣無縫,猶如兩個軀體共有一顆靈魂,因而彼此對於對方都是獨一無二的,其間的友誼不容第三者分享的。據蒙田自己說,他和拉博埃西的友誼便是如此。我不懷疑天地間有這樣可歌可泣的友誼,不過,就像可歌可泣的愛情一樣,第一,它有賴於罕見的機遇,第二,它多半發生在青年時期。蒙田與2拉博埃西就是在青年時期相識的,而且僅僅五年,後者便去世了。一般來說,這種戀情式的友誼往往帶有年輕人的理想主義色彩,難以持續終身。當然,並非絕無可能,那便是魯迅所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境界了。不過,依我之見,既然忠貞不二的愛情也只能僥倖得之,忠貞不二的友誼芝難覓就不算什麼了不得的缺憾了。總之,至少現在我並不擁有這種獨一無二的密友。

朋友(二)

現在該說到我對朋友的理解了。我心目中的朋友,即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是心心相印的戀人,程度當在兩者之間。在這世界上有若干個人,不見面時會互相惦記,見了面能感覺到一種默契,在一起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他們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了。有時候,這樣的朋友會像滾雪球一樣聚合,形成一個所謂圈子。圈子容易給人以錯覺,誤以為圈中人都是朋友。我也有過一個格調似乎很高的圈子,當時頗陶醉於一次次高朋滿座的歡談,並且以為這樣的日子會永遠持續下去。未曾料到,由於生活中的變故,這個圈子對於我已不復存在。鮑斯威爾筆下的約翰生說:“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如不結交新朋友,他就會很快發現只剩下了孤身一人。人應當不斷修補自己的友誼。”我以前讀到這話很不以為然,現在才悟出了其中的辛酸。不過,交朋友貴在自然,用不著刻意追求。在寂寞的週末,我心懷感激地想起不多的幾位依然互相惦記的老朋友和新朋友,於是平靜地享受了我的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