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經典的《清平調三首》,貴妃傾城之姿淋漓盡致,膾炙千古

李白最經典的《清平調三首》,貴妃傾城之姿淋漓盡致,膾炙千古

《唐聲詩》中記載,“《樂歌》‘清平調’三字,是唐代曲牌名,前所未有。”漢樂府詩歌有清商三調,分別為清調、平調、瑟調,;發展至南北朝時期,瑟調開始轉變為側調。最經典的就是李白所作的《清平調三首》,這是唐明皇召喚李白為楊貴妃所作,按照要求,擇清調與平調,即《清平調》填詞,故“清平調”也是詞牌名。

李白最經典的《清平調三首》,貴妃傾城之姿淋漓盡致,膾炙千古

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首句通過“雲”“花”這兩個美好的意象,來比喻楊貴妃的外在容貌,雲霞一樣的衣裳,如花朵一樣的容貌,雖未具寫,但引導讀者自己就按照想象來刻畫楊貴妃的形象。牡丹花在“露華”的滋潤下愈加嬌豔,也暗喻楊貴妃深受恩寵,愈加嬌美。“玉山”“瑤臺”“月下”這些都是天上的仙境,而在這些詞形容下的楊貴妃,肯定也是隻有在天上才能見到的吧。無形之中就將楊貴妃的容貌升到仙女的地步,精妙絕倫,足以見李白高超的技藝。

李白最經典的《清平調三首》,貴妃傾城之姿淋漓盡致,膾炙千古

清平調·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這首當中引用了巫山神女與趙飛燕的事蹟,用以側面烘托楊貴妃的美貌。首句當中通過寫天然的色與香,來寫楊貴妃的天然國色;第二句中用巫山神女的傳說典故來進行對比,可是仍不及楊貴妃,一個“枉斷腸”寫出楚王的不值。後兩句從史實借用漢宮趙飛燕對比,絕代的飛燕還需要依靠新妝來獲取寵愛,而楊貴妃靠的是天然的素顏。採用巫山神女與漢宮飛燕二則典故,都意在渲染楊貴妃傾國傾城的美豔。

李白最經典的《清平調三首》,貴妃傾城之姿淋漓盡致,膾炙千古

清平調·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第三首將花與人合二為一,“名花”指牡丹,“傾國”指楊貴妃,“君王”指唐明皇,“兩相歡”與“帶笑看”將三者統一起來。“解釋”意味消除,“春風”指代君王,好似春風原有無限的惆悵,而今動人的牡丹與美豔的佳人都消除了春風的無限恨。末句點名地點,沉香木造就的亭子裡倚靠個貴妃與君王,而闌干外則是姿色搖曳的牡丹,景美人更美,與首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遙相呼應。

李白最經典的《清平調三首》,貴妃傾城之姿淋漓盡致,膾炙千古

李白的《清平調三首》字字華麗美豔,襯托而出人更美,將花與人相提並論,楊貴妃成了牡丹的化身,貌美可做“牡丹仙子”,花美即人美。三首從三個角度來寫,第一首隻寫人美,二首寫花美,三首合二為一,中間夾著神話傳說與歷史典故,將楊貴妃的貌美從人間上升至天上,可謂絕世之姿。無怪乎世人評價這《清平調三首》膾炙千古。

李白最經典的《清平調三首》,貴妃傾城之姿淋漓盡致,膾炙千古

《清平調三首》可分為三首七言的樂府詩,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以雲彩、鮮花等意象來讚美楊貴妃的美貌,每首所表達的重點都不一樣。後世文人對這三首《清平調》的評價甚高,《唐詩選勝直解》甚至給出“《清平調》三首章法最妙,情境已盡於此,使人再續不得。”的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