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看李安導演如何把“自由”這一主題玩出新花樣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也。而李安執拍的這部電影《飲食男女》更是將人的慾望發揮到了極致。

電影一上場便是大廚朱爸操刀做飯的場景,明明只是每週都會有的家庭聚會,但做的菜都是一般人只能到飯店裡才能吃到的佳餚。在這場餐桌上,導演有意識地將四次“叛逆”放到了本該其樂融融吃飯的場景中,一方面是展示人的生理慾望——吃點好的,另一方面則是人物的心理需求在擴張。

飲食男女:看李安導演如何把“自由”這一主題玩出新花樣

由圓桌圓盤圍著坐而營造出的闔家團圓氛圍,被主角們的每一次發聲而慢慢撕裂。很多人看到最後只覺得家不是一個家,貌似每個人都心懷鬼胎,渴望脫離一出生就被綁架在一起的家人們。但這何嘗不是另一種重組呢?經過電影兩個多小時的敘述,影片的每個人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弄得我們轉不過彎來。仔細想想或重看一遍後我才品出了導演想表達的慾望又是什麼。

它是表面上引人不禁流下口水的美食佳餚,也是暗地裡不同人群對性的有意探索,更是孕育了本性慾望的自由環境。

下面我將就每個人追尋自由的歷程來挖掘導演對於自由與束縛的看法。

飲食男女:看李安導演如何把“自由”這一主題玩出新花樣

一、大膽的家寧:年輕氣盛的她最早劃開束縛的口子

家寧是朱家裡最小的女兒,在她五歲時母親便去世了,之後便一直在姐姐們那裡獲得所謂的“母愛”。在第二次家庭聚會前,她給我們的印象還是個乖乖女,只是她誤認為朋友抱怨國倫是真的不喜歡國倫、自己也對國倫也牽掛在心而已,本以為家裡老小應該不會做什麼出格的事,但她竟然先上車後買票,懷上了國倫的孩子。

飲食男女:看李安導演如何把“自由”這一主題玩出新花樣

家寧與國倫

有人覺得很怪異,不能接受家寧這樣的行為,好像人物的設定全都塌了,其實回看一遍,發現導演刻意留的小動作都能表現家珍其實早就對國倫上心了。藏得比較深的就是家寧剛出打工的店,兩次遇見門口等待朋友的國倫的劇情,第一次是問他看的什麼書,第二次是讓他轉告朋友下次還自己的衣服,明明朋友就在店裡,卻讓國倫在稍信的過程中不自覺地記住她,可能家寧的人設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

放到現實中,我們也是內心中藏著千言萬語,有著不能說的小秘密,有些是自己害羞說不出口,有些則是像家寧這樣違背了社會常理。在社會共同構建起來的規矩中,家寧這樣的行為多少會受人唾棄,但她又何嘗不是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天真的她或許還不懂得“女人們嘴上的不要就是要”這些潛規則,在人物年齡與缺乏關愛和管束的家庭環境下,可能就會誕生很多像家寧這樣的女孩,容易被異性吸引,產生對性的好奇,以及對行為後果的不負責。

而導演刻意刻畫這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是強化了這類人物的存在理由,其實也是想借孩子之口來劃出一道口子,以便籠罩在餐桌上的束縛一個一個散去。

二、守舊的家珍:釋放喉嚨從束縛中獲得解脫

家珍是朱家的大女兒,由於母親的去世以及心中痴愛的情人的離去,家珍在家中無形地扮演起了母親的角色。這種老年女性的形象在她的外表與所處的環境上都能表現出。

比如她留著樸素的髮型,幾乎沒有化妝的妝面,所穿的衣服就連內衣都只是偏灰的色調。而她的工作場所學校裡也都只有穿著灰色校服的學生們,彷彿一到她的鏡頭,剩下的只有灰頭土臉的印象,體會不到任何生機。

飲食男女:看李安導演如何把“自由”這一主題玩出新花樣

其實家珍有著絕美的歌喉,她的聲音餘音繞樑,像是帶人進入了天堂,接受音樂的洗禮,空靈又純潔。在她獻出歌喉的那一刻,封閉的家珍終於願意鬆綁那顆束縛的心,看著與周圍調皮搗蛋的男生不同的體育老師,她終於願意打扮自己,讓自己顯得更加年輕漂亮。

有人說,改變就在一瞬間,不是他變了,只是過去壓抑的太多太久。這句話放在家珍上是合適的,與無憂無慮的家寧不同,由於是家中的長女,母親的去世讓懂事的家珍自覺地擔起母親的責任,拋棄了與這份母親形象與責任不符的自身慾望。

她的歌聲是自由的,但她本身是不自由的,在她的工作環境中,導演刻意地將她的學生全部設為男生,也將她的辦公室裡的教師設為年齡較大的男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加上她之前的幻想情人的破滅,家珍很難通過與同年齡的同性比較以產生自己的慾望,也很難被身邊的男性激發渴求,這反而加深了她自己強加到自身上的母親形象,在家中既要照顧自己的父親,又要關心比自己小的妹妹們。

而容易暴露肌膚的體育老師正是刺激慾望的合適人選。為什麼沒多少人會討厭夏天,大概是在夏天人們裸露的皮膚很多,刺激著人的神經。而肌肉豐滿的體育老師終於讓封閉的家珍打開自己的心扉,真正唱出自己的心聲,釋放著家珍藏在心底的慾望。

飲食男女:看李安導演如何把“自由”這一主題玩出新花樣

大改造後的家珍深情地望著體育老師

三、出格的朱爸:挑戰社會底線突破束縛牢籠

看到前面都還能接受,結果最後劇情一翻轉,本來覺得是追求健康、精力充沛、渴望守住家庭的朱爸,倒成了拆散這個家的罪魁禍首。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家寧和家珍都已離家自建家庭,而朱爸也想建自己的家,想和與女兒們同輩的錦榮結婚。這些話他憋了很久,從影片的第一頓飯憋到最後,朱爸終於說了出來,這其實是本片中最能體現對抗束縛解脫慾望的部分了。

飲食男女:看李安導演如何把“自由”這一主題玩出新花樣

朱爸與錦榮

朱爸的這一行為其實違背了社會常理與家庭責任,雖然我們一直崇尚愛情高尚與自由愛情,但社會上還是充滿著許多刻板觀念,忘年戀或是同性戀這些字眼總能吸引部分人的眼球,甚至引來謾罵,其實身處於社會中的我們本來就是不自由的,出於社會秩序穩定的需要,我們總是在按著老一輩生活的方式過著這一輩然後再傳授給下一輩。每個人成年之後或是自覺或是被迫著接受這些社會綱常,也許讓人反感,但這些又不能片面地說它是完全錯誤的,它是維持小家與大家的一個重要手段。

可它放到自身上卻是壓抑人性的,是悲劇的。所以電影最後與其說是看到了大家紛紛坦白離開的悲劇,不如說是這些人追求自身自由後呈現出的喜劇。

而導演則是通過電影這一載體去刻意聚集這些受壓抑的人群,故意放大這些人在釋放慾望前後的對比來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與主旨意義。

飲食男女:看李安導演如何把“自由”這一主題玩出新花樣

最後準備坦白的朱爸

四、猶豫的家倩:在不斷取捨後尋得自己的自由

前面三個人物,也許人們對他們的評價好壞參半,但是對於家倩,大家應該都是很認可的,並且彷彿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在家倔強的不行,好像每天都要和父母大吵一架,實則親情聯繫最深,由第一次家庭聚餐上宣言要搬出這個家到最後的選擇留在家中。

這樣的家倩是符合大眾審美與認知的。從家倩的情節上看,她像是自由的又像是不自由的。自由的是她能自己炒一手好菜不讓自己捱餓,她事業獨立不受人牽制,在性方面也是崇尚自由接受炮友的存在,無論是思想上還是物慾上她都是開放的。

但她也是深受家庭這一傳統觀念束縛而導致不自由的。在她得知自己中意的同事李凱是大姐家珍的幻想情人時,她是放不下這些芥蒂的,在她到底要不要接受工作升職飛往阿姆斯特丹時,她也是放不下自己的老父親的,甚至於到最後她留守在都走光了的空無一人的家裡,或者是依舊沿襲著朱爸的每週日聚餐的習慣,也是可以看出她不擅長拋棄常規,恪守著這些社會規則的。

飲食男女:看李安導演如何把“自由”這一主題玩出新花樣

事業女性家倩

而在家倩這一人物上,我只能稱讚作者的妙,妙在人物不僅有自己性格的反差,也有命運的反差,到最後與其他人物對比所營造的強烈的反差。這些反差將前面三人營造的已經脫韁的絕對自由又拉了回來,得出自由與束縛的辯證統一的思想,讓人喜出望外。

家倩這個角色到最後成了本片中自由與束縛的綜合體的象徵,而這大概也是編劇以及導演想傳達出的真實的自由。

從人物結局上看,家倩守住了那個共同居住且承載許多回憶的家,她自己也如願以償地能獨自掌勺,毫無顧慮地使用曾經朱爸不讓別人進入的大廚房,在事業上則選擇了升職並飛往阿姆斯特丹。而之前因為家庭猶猶豫豫或因為戀情左右搖擺的她,在最後也變得很堅定,斷絕了炮友關係,不插足別人的婚姻,和朱爸和好,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身發展上。

她與其他三位主角比起來的確是被社會的條條框框所制約著,但是她也充分利用著社會所給予的最大自由,這也就是說我們是需要受到限制的。

飲食男女:看李安導演如何把“自由”這一主題玩出新花樣

回想一下片中的限制之一——週日的家庭聚會,這是朱爸定下的規矩,為的是讓這個家還完整,但其實朱爸這一規定本身就限制了女兒們週日的晚上安排。

但如果每週日都有家庭聚餐,結果有次週日臨時取消了,你反倒不知道那晚要幹什麼了,甚至於身邊的朋友知道你每週日固定的聚餐,所以聚會也不會邀請你,這就容易陷入自由的圈套。也證明了人的自由是受到限制的,且這種限制是很正常的,沒有限制而得到的絕對自由反倒會讓自己感到不自在。

而家寧和朱爸這兩個人物所體現的絕對自由,的確有悖社會倫理,如果大家都這麼做,那社會簡直就亂套了,所以我認為這是作者在鼓勵人們去勇敢追求自身的自由,少受世代沿襲的刻板印象的影響。

結語:我們活在當下這個有秩序的社會,看似被限制,其實社會給予了我們很多自由,比如規定不準歧視女性,追求人人平等,所以說家倩這一人物集中了作者想表達的核心思想——看似被束縛,其實很自由。


關注@八月涼秋,每週奉上優質的書評與影評各一篇,帶你一起在書與電影的智慧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