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全唐詩補編
【背景大略】
隴坂,又名隴頭、隴山,今六盤山之南段,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
隴坂,在唐代,可是網紅景點般的存在,多少詩人哭著鬧著蹭熱度求打卡,比如“隴頭秋月明,隴水帶關城”(楊師道《隴頭水》)、“少年懷一顧,長驅背隴頭”(虞世南《結客少年場行》)、“揚桴上隴坂,勒騎下平原”(虞世南《出塞》)。。。嘖嘖,光在我們系列裡就刷臉多次,還是在邊塞詩不成氣候的唐初。
你登得我卻登不得?大抵出於這般心態——我偏要登得,還要留下些麼個詩句,到此一遊、立此存照。不過萬沒想到,傲世疾俗的隱逸詩人王績也會來湊熱鬧,他也要登得。這首《登隴坂·其二》即為網紅刷卡之明證。至於王績為什麼會出現在西北邊塞,實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與通常認知的詩人履歷不符啊。那不妨帶著疑慮,來讀此詩——
【不求甚解】
登隴坂·其二
隴坂,在唐代被視作華夏的西北門戶,出了隴坂即意味著邊塞的開始。不難理解“隴坂”在邊塞詩中何以頻頻出現,人氣奇高。
《登隴坂》非常特殊,與上文提及的詩篇都不一樣。據體例而論,邊塞詩分為代言體和自述體。楊師道、虞世南所作即為代言體,二位實是紙上談兵的主,未必真到過邊塞,《隴頭水》《結客少年場行》《出塞》均為樂府舊題,僅借題創作罷了,並非親歷真事。好比是藉助PS技術合成的虛擬打卡。
沒有貶低的意思,很多人心目中的邊塞詩之神王昌齡,筆下佳作,多數就是代言體,龍城飛將、黃沙金甲,都不是王昌齡本人出演,王昌齡只是為詩中人物代言心聲而已。
相反,自述體確為親身經歷,盛唐邊塞詩派兩大家高適、岑參則是自述體創作的主將。而在唐初,自述體邊塞詩相當罕見。如此說來,《登隴坂·其二》意味著王績真的到過西北邊疆,登上了高高的隴山。
- 隴坂三秦望,遊人萬里悲
登上隴坂眺望三秦,離家萬里的遊子十分悲傷。
- 何關嗚咽水,自是斷腸時
承接首聯,舊典翻新。樂府名篇《隴頭歌辭》“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腸斷絕”。詩人卻說,我的悲傷,與隴頭流水聲音嗚咽無關,本來就是心痛腸斷的時節。
- 風高黃葉散,日下白雲滋
這種寫景含情、對仗精工的警句,往往是讀者品讀律詩最為期待的正餐。黃葉,衰敗的象徵;白雲,作為詩詞意象,則常常與愁緒聯繫在一起,比如“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比如“棹歌微吟彩鷁浮,簫鼓哀鳴白雲秋”。黃葉、白雲,再配以風高日落,筆法老道,想不愁哭都難。此聯是對“斷腸時”進一步的具象解釋,亦在為全詩的終結煽情蓄勢。
- 悵望東飛翼,憂來不自持
東飛翼,妙不可言,為什麼不是東飛雁、東飛燕,這與“比翼齊飛”遠勝“比鳥齊飛”同理。隴坂,為西北要塞,而王績的老家,在河東龍門。鳥飛所往,正是家鄉的方向,再補一句“憂來不自持”,真是剋制的寫法。含蓄剋制,是為東方文化的獨到審美,與動不動就來個貼臉熊抱,再高呼數聲“I love you!”的西式抒情大相徑庭。
眼望著飛鳥東去,心中的憂愁不請自來,愈來愈烈,直至飛鳥視野裡徹底消失,這愁緒終於氾濫,不能自已。
【碎碎念】
好詩,無疑是難得的早期邊塞好詩,卻無助於回應開篇那個匪夷所思的問題。署名王績的自述體邊塞詩還不只一首:其赴邊似肩負官方使命,“昔歲銜王命,今秋獨未旋”(《在邊·其三》),所到之處不限一地,“雁門霜雪苦,龍城冠蓋稀”(《在邊·其一》),甚或曾遭遇困境,“猶擎蘇武節,尚抱李陵弓”(《在邊·其二》)。。。如此複雜經歷,正史資料不見蛛絲馬跡,與被定論為一生三仕三隱、歷仕官職皆無足輕重的那個嗜酒隱士王無功相忤。
而《晚年敘志示翟處士》一詩甚至載有“解紛曾霸越,釋難頗存周”這樣的縱橫家語。《東皋子集序》記載“隋季板蕩,客遊河北”,那可是梟雄竇建德的地盤,隋末亂世,王績莫非還參加過“革命”?。。。
這些謎團,學術界尚無定論,甚至有過陰謀論式的猜測,認為王無功曾叱吒一時。王績的履歷、作品均被人為刪裁過。本來,王績去世之後,摯友呂才編纂《東皋子集》五卷,是為原版,至中唐被陸淳刪作兩卷,經後人不斷搜緝乃補成三卷。長期以為,王績詩文唯有三卷本傳世,直到清代陳氏晚晴軒的五卷抄本被發現。《登隴坂》二首、《在邊》三首,這些自述體邊塞詩,《全唐詩》無載,就是出自這珍稀的五卷本。
王績五卷本重見天日,堪稱唐詩學界的一件大事,也觸發了對隋末唐初這位重要詩人的再評估。王績的存詩數量從《全唐詩》原載40首飆升至100首以上。此前,唐初作者最高存詩紀錄是80多首,竟一直被唐太宗李世民這位業餘玩家把持。這一回,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王績坐實了唐初第一詩人的交椅。學界出現瞭如《王無功文集》(五卷本會校)這樣先驅性的工作。近年,王績的代表作《野望》也入選了初中語文課本。可以說,王績詩歌藝術的價值在發掘和重新認識之中。
詩抄系列迄今42期,王績的作品介紹了14期。不敢說像曹子建那樣才高八斗,可若設貞觀詩壇天下才一石,王無功也算佔去了三鬥吧。有山水田園題材的佳作,有妙趣的飲酒小詩,有格律體裁的突破,有隱逸主題的表達,甚至還有《登隴坂》這樣匪夷所思的邊塞自述體,堪稱十八般武藝全方位展示。若再有人妄言貞觀無好詩,不妨祭出王績狠狠懟回去。
王績,孤獨一人,撐起了系列唐初30年的下半場。也到了說再見的時候,預備再取一首全唐詩漏載的詩篇,作為王績、也作為整個唐初的終章——“全唐詩抄43,最後的隱士”,若不失興趣,則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