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團隊:“超級顯微鏡”裡的青春之歌|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

作者

| 倪思潔

2010年之前,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水平村還是一片荔枝林,偏僻冷清。

如今,荔枝林搖身變成了我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所在地,國內外的科研工作者熙熙攘攘。

10年來,從荔枝林到科研高地,這場華麗轉身離不開一群充滿鬥志的年輕人——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團隊。

4月28日,這支年輕人佔70%以上的團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團隊:“超級顯微鏡”裡的青春之歌|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

2014年10月15日,中國散裂中子源首臺設備負氫離子源下隧道安裝。中科院高能所東莞分部供圖

從“門外漢”到技術骨幹

2009年,加入散裂中子源項目時,張玉亮還是個剛走出校門的碩士生,學的是通信工程專業。第一次聽說散裂中子源時,他立刻被吸引了。

散裂中子源被譽為“超級顯微鏡”,是用中子散射的方式探索微觀世界的工具,可以用於研究物質材料的微觀結構,也由此成為支撐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的得力工具。

張玉亮參與的是加速器控制系統建設,這一系統可謂加速器的“中樞神經”。

作為加速器控制專業的“門外漢”,張玉亮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前輩們手把手的指導下,很快掌握了加速器相關專業知識,並迅速成長為技術骨幹。

也是從那時起,張玉亮的工作節奏緊張起來,工程建設的高峰期,他和整個控制組團隊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2017年8月28日,中國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裝置的主體工程順利完工。

張玉亮緊張的神經終於放鬆了一些。

讓他記憶猶新的是,就在前一天,控制組團隊度過了一個緊張的夜晚。

8月27日晚上7點多,走在回家路上的張玉亮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定時系統的一個信號源出了問題!”張玉亮腦子裡“嗡”的一聲,二話沒說,轉身就往回走。在加速器的“中樞神經”裡,定時系統相當於整個系統的“節拍器”,一個節拍打錯了,整個系統就要亂套。

張玉亮與同事趕緊排查差錯,終於在晚上11點多妥善地解決了問題。

在辦公室睡了一晚後,第二天一大早張玉亮又趕去現場,直到打靶成功,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下。

如今,中國散裂中子源加速器已經達到100千瓦束流功率的設計指標,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半實現穩定運行,高能所東莞分部也成立了加速器技術部運行組。

與中國散裂中子源一同成長的張玉亮,也已經成為加速器技術部主任助理。

“10多年來,我和團隊已經逐漸從年輕走向成熟,之後也將承擔更多任務。”面對未來加速器束流功率升級至500千瓦的任務,張玉亮信心滿滿。

在積累中創新突破

2010年,康樂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步輻射及應用專業獲得博士學位後,便加入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任務建設之中。

入職後,康樂用最短的時間承擔起了通用粉末衍射譜儀的相關工程建設任務。

這些年,從譜儀的物理設計、工程設計到最後的工程實現,康樂全程參與,也因此積累了豐富的中子譜儀物理工程轉化、譜儀機械設計及安裝調試的經驗。

回想起通用粉末衍射譜儀建設的那些歲月,如今身為中國散裂中子源合作譜儀工程項目部機械總工程師的康樂,會不由自主地露出一絲自豪的笑容。

在譜儀建設過程中,他所在的團隊成功研製了一個個自主創新的設備。

例如,為了節約成本,這個只有一位材料學專業背景的團隊與東莞理工學院聯手,用1年多的時間,研製出了用於吸收中子的碳化硼陶瓷片。

1年多里,他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材料研發及工藝製備的難題,最終將碳化硼陶瓷片成本降到了原先的1/5。

目前,包括通用粉末衍射譜儀在內的三臺譜儀已經穩定運行,而新的譜儀建設任務又落到了康樂的肩上。“我會用畢生精力把自己負責的工作做到最好。”康樂說,從現在到未來的兩三年裡,他作為機械總工負責合作譜儀工程的機械設計、加工製造與安裝等工作,之後可能緊接著還會參與散裂中子源的二期建設。

這些工作讓康樂倍感興奮。“每臺譜儀都有不同的工程需求難點,需要在原先積累的經驗基礎上,再基於新譜儀的特點開展技術攻關和難點突破,這是一個不斷創新突破、不斷學習的過程。”康樂說。

團結務實 薪火相傳

2018年8月,散裂中子源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散裂中子源建設團隊先後攻克了25赫茲交流磁鐵、探測器等多項關鍵技術,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

這支團隊中,35歲以下的年輕人超過70%。作為工程的總指揮,中科院院士陳和生見證了這些年輕人的成長。

“現在的年輕人與我們這一代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我很高興地看到,老一輩的精神傳承下去了,年輕人成長得很快。”陳和生說。

在陳和生看來,大科學裝置的建造工程和運行開放動輒涉及數百人的隊伍,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癱瘓,這就要求參與大科學裝置建設的科學家、工程師實事求是、踏實嚴謹、團結協作、甘於奉獻。

對於建設團隊中的年輕人來說,老一輩的科學精神,正是他們最珍視的。

張玉亮曾經為了進入散裂中子源團隊,不顧家人反對,放棄了一份提供北京戶口的工作。但他從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散裂中子源團隊是一個專業、敬業、團結、有朝氣的團隊,大家不扯皮、不推諉、通力合作,不同專業的人經常能在聊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我們的團隊有朝氣、有魄力,更有向前突破的精神。對於我來說,能在這個團隊裡工作是非常幸運的事,因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可以發揮特長,不斷學習和提高。”康樂說。

通過中國散裂中子源,高能所成功建設了一支水平高、專業齊全、經驗豐富的科學、工程技術和管理隊伍,而這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的寶貴財富。

對於獲得“中國五四青年獎章”這一榮譽,散裂中子源團隊裡的年輕人表示,這是對他們過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對他們未來工作的鞭促,他們將繼續埋頭苦幹,不辜負國家為他們提供的廣闊舞臺,做好基礎研究平臺建設,為國家科技發展譜寫青春之歌。

原標題為《“超級顯微鏡”裡的青春之歌——記“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團隊

《中國科學報》 (2020-04-30 第1版 要聞)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