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史蹟之生魂墊基鎮北橋

南寧古稱邕州。“邕”,乃是四面水圍合之意。現在的南寧市,除了浩浩蕩蕩的母親河邕江自西向東穿城而過之外,還有或長或短的十八條支流匯入邕江,可謂是河、湖遍佈。


有河就有橋,這樣才能方便河兩岸居民商家出行辦事交易。南寧市區內,大大小小的橋樑非常多,但最古老的,就是鎮北橋了。


鎮北橋原名北平橋,它連接著南寧兩條重要的道路――解放路和華強路。


鎮北橋始建於何年何月,已經無從查考。原來經濟落後,是用竹木搭建而成的簡易橋樑。但南寧處於多雨的嶺南,而此橋架於朝陽溪(原叫龍溪)上,又近邕江大坑口水道,所以洪水一來,很容易被沖壞甚至捲走,給交通帶來極大不便。


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經過地方士紳的倡議,決定選出會首,籌建石橋。兩岸居民熱烈響應,出錢出物,很快就準備就緒了。


據父老傳說,此時卻跳出個巫師指手畫腳,說要建的這橋橫向城北,北方乃壬癸水,是北帝老爺的方位,北帝老爺又是玉皇大帝的靈魂分化出來的,必須要生魂來墊橋基才能建成。


巫師是可以通陰陽兩界的特殊人物。當時人們非常迷信,都信以為真。特別是會首,怕遭報應,急忙出高價要買童男童女來作生魂墊橋基。


其實,巫師這樣說,是有他陰險的目的的。因為按照先前用竹木搭橋,每當洪水一來,把橋沖壞了,人們就得請他來請神作法,不但可以騙取許多錢財,還能維持、提高自己的威望。如果建成了石橋,豈不斷了自己的財路?


但是,建橋的大師父是個不信神不信鬼的奇怪人物。當請他來建橋時,聽了巫師這麼說,也頻頻點頭對會道說:


“師爺,自古以來修橋確實要生魂來墊橋基啊!昨晚我夢見一位神仙,他也是這樣叮囑我的。要不然我們就是建十次百次,都建不成!”


會首一聽,信以為真,更急著要買那些童男童女來作生魂墊橋基了。不久後,就買到了十八個童男童女,交給大師父監管。想不到,卻都被這大師父偷偷放走了。


墊橋基的時辰已到,會首去找那些孩子,竟然一個都不見影子,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慌忙問大師父該怎麼辦。大師父佯裝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說:


“時間緊迫,誤了時辰可就建不了了。找不到孩子,只好用巫師的生魂來墊了!他是能通神靈的人,最合適了!”


巫師聽見,嚇得屁滾尿流,丟下做到半的法事就要逃跑。沒跑出幾步,已被大師父徒弟們象抓小鷹似的抓住,丟到早已挖好的坑裡去了。會首因時辰已到,也無可奈何,只好依照大師父所說而行。


不久,北平橋建成了。這是整個南寧建成的第一座石橋,不但要隆重慶祝一番,還要給橋寫一副對子。但想來想去,想不出該寫些什麼,急得滿頭大汗。


大師父在旁暗暗發笑,心想:我們建這北平橋幹什麼,無非是方便行人罷了。於是對會首說,讓他來試試,說完,大筆一揮寫了一副對聯:


來來往往;

往往來來。


大家一看,讚不絕口。都說這大師父不但修橋技術好,肚裡還裝著一大桶墨水呢。現在老一輩的南寧人,每當談起鎮北橋,對這副對聯還記憶尤新呢!


鎮北橋全長21米,寬11.4米。若是從現在的眼光看,自然顯得短、狹、小。但在幾百年前的南寧,卻是地標性的建築了。每天人來來往往,受益極多。一直到現在,依然在使用著。


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為了安全起見,在橋兩邊加建了石橋欄。柱上刻畫有108個漂亮的葫蘆,象徵著36天罡、72地煞,一起鎮守這座石橋,給兩岸人民保護平安。


1984年12月3日起,在對該橋進行翻修,於次年翻修完後,改名為鎮北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