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虎頭蛇尾”現象為哪般?

同前幾年轟轟烈烈氛圍相比較,農村電商當下的確有"降溫"的跡象。一方面,地方領導對發展農村電商的熱情在褪卻,現在"一把手"出來站臺明顯在減少。另一方面,前期一度熱鬧的景象,比如各種培訓、沙龍與論壇等明顯減少。事宜上,包括很多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在內,發展農村電商的"虎頭蛇尾"現象絕不少見。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理性些分析,經過幾年的發展,農村電商已經成為區域經濟工作的一個"必選項",成為常規工作,已經過了"舉全縣之力"的階段。從這個角度講,"降溫"不是壞事,農村電商已經過了"認知"這道檻,確實不需要以"超常規"的方式來對待。但我們還是要看到,"虎頭蛇尾"現象的背後還是有著一些深層次的原因——

第一,農村產業不興旺,讓農村電商成了無米之炊。雖然很多地方領導都以當地豐富的生態資源自豪,尤其是農副產品資源非常富集。但真正深入到農村後,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縣域的產品都是初級農產品,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在比價排位的電商平臺面前,普遍缺少市場競爭力。縣域的農產品生產經營大多是"小而散",不成規模,缺品牌、缺包裝、缺品控的現象十分普遍,只能在當地傳統的農貿市場銷售,難以作為標準化的商品來出售。經常出現要麼沒有東西賣、賣得好又斷貨的現象。大部分生鮮農產品,尤其是果蔬類產品,上市時間集中,而電商行業又需要長期可銷售的品種與品類。縣域的農副產品深加工很少,溢價能力也很弱,農業產業化的水平較低。很多縣域一開始對農村電商抱有很高的期望,總想通過電商渠道將當地更多的農副產品銷售出去,但因為產業基礎弱,本地真正適合電商渠道銷售的品種品類極少。

所以就出現了開局時一腔熱情,但一兩年努力下來,成效不明顯,必然會出現氛圍難以持續的尷尬局面。尤其是現在火爆的社交電商,雖然對農產品的銷售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由爆款對供應鏈要求更高,農村真正適合銷售的產品其實並不多。

農村電商“虎頭蛇尾”現象為哪般?

第二,農村電商出現"虎頭蛇尾"現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地方將電商發展視為純粹的政績工程,停留在作秀、應付、的表面工作上。即便是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有些也只是為了爭取相應政策而為之,並沒有站在當地社會經濟與互聯網融合的角度來發展農村電商,這就必須導至在創建過程中的種種手段和措施不到位,不求有功、有效,但求無過、無責,形式主義十分嚴重。相當一部分示範縣在國家驗收完成之後,農村電商的工作便隨之偃旗息鼓。

第三,互聯網模式與技術的快速迭代,導致農村電商進一步被"邊緣化"。讓人吃驚的是,現在還有不少地方發展農村電商,工作重點還停留在所謂的開開網店、抓抓常規培訓的形式上。隨著社交電商的崛起,以及直播、短視頻等新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新業態、新物種都在"爆炸性"增長。但我們要看到,農村電商並沒有同步得到發展,加上原有的電商業態收效甚微,特別是培訓的轉化率極低,嚴重影響到包括政府、電商服務機構、涉農企業以及農村電商從業者們的熱情,無效、無用的結果嚴重地挫傷了農村電商發展的積極性。

(完)

農村電商“虎頭蛇尾”現象為哪般?

莫問劍

莫問劍

國內知名農村電商專家,上山下鄉電商集團董事長、莫耶瓷業創始人。先後開創了農村電商“通榆模式”和推進了中國非白色衛浴的個性化發展。陸續擔任了國內五十多個省市縣政府的農村電商顧問,先後為國內100多個縣域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模式創新諮詢業務。

基於豐富的一線操盤經驗和戰略思考,莫問劍先後出版了《八萬里路雲和月——一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的互聯網+》、《上山下鄉又一年——縣域電商就得這麼幹》、《新知青日記——行程三十萬公里的農村電商思考》三本農村電商專著,在縣域幹部和農村電商行業有廣泛讀者。個人微信公眾號“縣學會”。

農村電商“虎頭蛇尾”現象為哪般?

莫問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