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與《資本論》13

國論中把勞動分為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換成現代語言就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區別,製造出來商品增加了勞動對象的價值,並且可以依託勞動對象進行儲存(比如商品庫存,沒加工完成的半成品),而服務並不增加勞動對象的價值無法儲存。

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島發現大量銀礦,在商品沒增加情況,而白銀數量增加,白銀價值下降,而商品名義價值上升,但名義價值沒有勞動屬性,所購買商品所用白銀增加,商業活動各環節獲得白銀成本降低(利率下降),這就成了通貨膨脹。反之白銀流通量沒有增加商品大幅增加,社會流通性降低,商業活動的各環節對白銀需求量增加,各環節會紛紛抬高獲得白銀的成本(提高利率,這是個人愚蠢的觀點,國論中觀點恰恰相反)通貨緊縮出現了。

這兩天都沒有發佈了,不是沒有閱讀,而是自己參與投標,個人作息時間變了,及時調整重新安排。保證自已每天有固定閱讀時間。

前幾段都是國富論內容,主要是因為最近經濟衰退,蕭條等論調充滿網上,就是想看看西方經濟的祖師爺有沒有在結構預言到這樣的發展(資本論中是預測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