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郭嘉,字奉孝,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二十歲後便隱居。他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後來郭嘉出山準備成就一番事業。

他出山,後第一個輔佐的人是袁紹,可惜袁紹多疑猜忌,沒有雄才大略。

漢獻帝建安元年,郭嘉投奔曹操,被曹操奉為上賓。曹操公然表示:“能夠使我幹成大事者,必此人也!”曹操對郭嘉非常信任,許多軍國大事,曹操總是讓郭嘉最後做定論,而郭嘉的決策則也十拿十穩。

當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虎爭天下。在這種情況下,郭嘉的料事如神,對敵方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常常成為曹操獲勝的關鍵。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建安二年,曹操討張繡失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曹操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

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操有十勝,紹有十敗”。

他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囊團中的核心地位。

建安三年,劉備為呂布所大敗,劉備無路可去,只好依附於曹操。

謀士程顯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

曹操便問郭嘉有何意見。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郭嘉認為,曹操舉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出誠信以招攬英雄俊傑,恐怕仍未做到。現今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曹操陣營,而曹操將他殺害,這會使曹操揹負殺害賢士的惡名。那麼智者、將士都會自疑,再次想選擇誰做主人,哪誰還會投奔曹操?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以及安危的選擇,不可以不明察!

曹操亦有感於此,想到自己曾經因為殺死名士,進而引發張邈、陳宮等充州士大夫們的集體造反,因此,曹操便決定不殺劉備。

不過,郭嘉也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跟隨,而劉備得人心,不會長久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建議軟禁劉備。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劉備心服於自己,反而對他更親近。

建安四年,劉備借趁袁術北投袁紹之機,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這時,恰好郭嘉、程顯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

待郭嘉與程昱回來,得知此事後一起勸阻曹操,絕不能放走劉備,否則會生變數!

但此時劉備已走,而且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

曹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

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

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束手無策,是退是攻,猶豫不決。

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獻計曹操,力勸曹操用水計急攻呂布。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利用水攻,順利攻克下邳,擒了呂布,安定了自己的大後方。

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年僅37歲病死於征戰途中。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當時曹操北方已定,擁兵百萬,勢力已成,統一全國,勝利在望。如果郭嘉不死,曹操統一全國的夢想可能就會實現吧。郭嘉死後,劉備請出諸葛亮,諸葛亮大發神威,曹操連遭敗績,赤壁一戰後天下三分,所以便有郭嘉不死便無三國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