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何以為藥?

誰曾想到,一場疫情,給人們的生活一個按下暫停鍵的機會,反思過往營營役役的生活,等一等已經落後太多的靈魂。

一度,我們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樣充滿力量的語言所溫暖,簡單的一句古語,直接而富有衝擊地道出心中無可言說的迷茫和祈願安康的渴望。而與文學同樣被視為“陽春白雪”的藝術,往往被自嘲為“下里巴人”的我們視為無用之物而束之高閣。疫情下,藝術卻被賦予幾近於生命的高度和意義,宛如撫平病痛與恐懼的一縷暖風,滋養與治癒心靈。

因疫情所困,這段時間我們和藝術的相遇似乎不太順利,大量的公共美術館、博物館閉館甚至倒閉,藝術展覽也被叫停,炒得沸沸揚揚的藝術市場也遭遇寒冬……所幸,我們還有其他各種方式和渠道觸摸藝術,為藝術所撫慰。那麼,藝術,何以為藥?

01

藝術,使所愛之物永恆

羅馬歷史學家老普林尼常徵引一則故事,講述繪畫的起源:一對年輕的戀人不得不分開,在他們相處的最後一天行將結束的時候,女子用一根炭條將她的愛人的輪廓在一個墳墓的側壁描繪下來,以便在離別之後,還能將愛人今日的樣子永記於心。

藝術,何以為藥?

不必深究這則故事是否真的描述繪畫的起源,關鍵是它告訴我們藝術的重要任務——當我們所愛之物逝去之時如何保留住它們。人生的一些經歷轉瞬即逝,心中片刻的感懷需要畫筆的記錄。

人們常常懷念過去的事,並非它有多麼美好,可能只是我們知道,它已經回不來了。

凡·高在聖保羅精神病院期間,密集的作畫頻率幫助他擺脫了日常生活中的不體面感,也讓他能夠忍受自己的病痛。聖保羅幾乎沒有人工光源,因此夜空看起來更加熠熠生輝。夜晚,透過窗戶上的鐵欄杆看向星空的瞬間,應該是凡·高逃離現實生活的至樂時刻,於是也成就了著名的《星空》,直至今日,它仍然是最打動人心的畫作之一。

藝術,何以為藥?

高明的藝術家總能知道如何去保留對細節的回憶。維米爾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恬靜明亮的少女眼眸和閃爍著柔和光澤的珍珠耳環,讓人過目難忘。吉維尼畫院的日本橋下的盈盈波光與隨之盪漾的點點睡蓮,讓莫奈在直面美景時心生感動。藝術是一種保存經驗和當下創造的方式,將藝術家潛意識裡的感動投諸筆端,瞬間得以凝固而致遠,讓觀者聚焦於最有意義的一面,哪怕只是一瞬。

02

藝術,一面自我審視的鏡子

我們其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瞭解自己。藝術,是建立自我認知,並且將認知成果傳達給別人的最好方式。讓別人共享自己的經驗,是很困難的,語言也難以傳達感受,因此,藝術家常常藉助圖像中抓住經驗中難以言說的部分。藝術如同一面稜鏡,照見內在的生命,亦投射自我認知。依照榮格的觀點,藝術是人類潛意識的呈現方式,因此,許多藝術家迷戀自畫像,那是自我反思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墨西哥女畫家弗裡達便是用畫筆書寫自傳的女人。在這個自拍盛行和分享過度的時代,她的許多自畫像像是在與觀者進行著一場現代對話。她勇於直面自己,用畫筆描繪她的私密生活,描繪她真實殘酷且血淋淋的痛苦,無懼披露自己的隱秘,打破禁忌,驚世駭俗。在弗裡達的一生中,作品被不斷質疑,有人提出,這些粗糙的自畫像真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嗎?甚至被認為是粗俗無理、名實難副、過度自戀、缺少天分的。但無可置否的是,她的藝術與生活前所未有地真實地交織在一起,她的病痛、她的反抗、她的戲劇化人格,使得她的生活宛如一場行為藝術。她在自己的生活周圍編織出一個神話,她是不循桎梏之人的精神圖騰。

藝術,何以為藥?

03

藝術,一架心靈的平衡木

即便是心理醫生,都難以說自己的心態是完全平衡的。社會生活中的人,難免會或過於自信或過於自卑,或過於沉重或過於輕浮,或過於輕信或過於多疑,或過於沉穩或過於癲狂。藝術在提醒我們:嘿,也許生活沒那麼糟糕!藝術讓我們記住美好與愉悅,當我們心理失衡,藝術能幫助我們調整性情,能清晰地引導朝向最好的可能。不幸降臨時,也不必慌張,它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藝術能將它轉化為一種高貴的悲傷。

如果沒有悲傷與之平衡,快樂的意義只是半絲半縷。

達利曾說:“我和瘋子的唯一區別是,我沒有瘋。”創意工作者似乎總遊走於癲狂與天賦異稟邊緣,這個微妙的界限既是祝福又是詛咒。自詡為“超現實主義本身”的達利創作了大量幻象叢生的作品,隨之而來的名利讓達利一度陷入潛在瘋狂對他的威脅。1929 年,他遇見了他畢生的繆斯和愛人加拉,她是達利重要的力量來源,以她為模特,達利創作了大量的描 繪加拉的作品,讓他重新尋回心境的平衡。

藝術,何以為藥?

04

藝術,它真的能治病

英國哲學家阿蘭·德波頓說:“如果將藝術視為一種療愈,可以為人生的許多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

藝術活動蘊涵著治療的作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以及亞里士多德都曾提出過。受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和榮格的影響,藝術療法在 20 世紀 30 年的歐洲興起,醫生鼓勵患者用藝術創作自我表達,使得潛意識中隱秘的部分得以顯露,以致釋放其被壓抑的情緒與慾望。當下,藝術療法已經被廣泛運用於精神分裂症、自閉症、抑鬱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等治療中。

藝術是一幅繪有目的地的地圖,指明我們應該奔赴的地點。

藝術,讓生命在場,在烏雲背後為我們勾勒出一道明亮的幸福金線。

藝術,何以為藥?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央廣文藝之聲“品味書香”欄目

特別企劃系列節目

生命與藝術的時空對話

生命是凝練的藝術,藝術是昇華的生命。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與央廣文藝之聲“品味書香”欄目圍繞藝術家傳記書籍,精心打造並推出“生命與藝術的時空對話”系列節目,穿插書籍作者及推介人採訪音頻。

文藝之聲 FM106.6: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系列頻率的第九套節目,多種藝術形式,通過脫口秀、資訊、訪談、文化評論等節目方式,讓整個頻率成為京城文藝生活的風向標、權威文藝生活的麥克風、精品文藝節目的演藝場,是中國主流文化傳播的第一權威廣播媒體。

節目將在今晚21點-22點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播出,微信公號:文藝之聲、 蜻蜓FM、喜馬拉雅、雲聽、聽聽FM均可收聽 。

第一期主題

藝術之療愈

播出時間

4 月 27 日

21:00—22:00

節目收聽鏈接

焦點藝術叢書

著名藝術史家貢布里希曾說:“沒有藝術這回事,只有藝術家而已。”“焦點藝術叢書”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重點打造、全新引介的聚焦藝術家的系列圖書。從浩瀚藝海中大浪淘沙,以娓娓道來的藝術故事,觸摸藝術家的生活點滴與藝術真諦,探尋動人的創作軌跡……

藝術,何以為藥?

《我有一片星空:凡·高在精神病院不為人知的故事》

著者:[英] 馬丁·貝利

譯者:徐辛未

出版時間:2020 年 3 月

  • 市政檔案、病院檔案、病院室內彩圖……以豐富的一手資料,還原凡·高在精神病院的日常生活和創作環境

  • 115 幅高清精美插圖,串連起凡·高在精神病院 374 天的傑出創作

  • 尋訪《星空》畫稿,探秘二戰後畫稿在俄國的流徙和塵封

  • 探索聖保羅精神病院及其周圍的鄉村風光,一場沉浸式的凡·高繆斯地之旅

  • 作者:馬丁•貝利,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研究凡·高,著有大量關於凡·高的書籍,是英國著名的凡·高藝術評論家,也是一名策展人。著作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全球發行,著有《我心如葵》《南方工作室》等。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藝術,何以為藥?

《弗裡達·卡羅:用苦難澆灌的墨西哥玫瑰》

著者:[加] 蘇珊娜·巴貝扎特

譯者:朱一凡 阮靜雯 李夢幻

出版時間:2020 年 3 月

  • 講述弗裡達·卡羅傳奇一生的全新傳記譯著

  • 140 張珍貴圖片由墨西哥 LaCasaAzul(藍屋)博物館首次公開發表,曝光弗裡達的真實生活

  • 揭秘弗裡達與里維拉、馬蒂斯、穆雷、布勒東、杜尚、米羅、康定斯基等名人不為人知的往事

  • 英國《獨立報》強力推薦

  • 2016 年 Artnet(國際藝網)最受歡迎的藝術書籍

  • 作者:蘇珊娜·巴貝扎特,出生於加拿大蒙特利爾,人類學學士學位。目前在墨西哥瓦哈卡生活和工作,是一名旅行作家,是墨西哥旅遊網站廣受歡迎的作者,熱愛並一直在研究墨西哥文化。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藝術,何以為藥?

《薩爾瓦多·達利:我是一個天才》

著者:[愛爾蘭] 傑基·德·伯卡

譯者:邵旻、姚冰

出版時間:2020 年 4 月

  • 一個時代的締造者、一個天才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的自傳

  • 134 張精美高清插畫,全面展示達利的生活、創作歷程

  • 一場關於天才靈感來源的探尋之旅

  • 作者:傑基·德·伯卡,一位旅遊作家、博客作者,也是網站 TravelInspires(一個綜合旅遊指南網站)的建立者。2003 年開始,她前往西班牙加泰羅尼亞,並一直在那裡生活和工作。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藝術,何以為藥?

《藝術家的羅曼史》

著者:[英] 凱特·布萊恩

譯者:何崑崙

出版時間:2020 年 4 月

  • 從弗裡達・卡羅和迭戈・里維拉,到康奈爾和草間彌生;從約瑟夫和安妮・阿爾伯斯,到克洛岱爾與羅丹 ……藝術界享譽盛名的34對愛侶彼此之間的點滴秘事,浪漫韻事成就偉大的藝術。

  • 英國畫家阿斯利·也讚的精美手繪插畫,一場充滿藝術情調的愛意之旅,品味浪漫的愛意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是何等強大。

  • 收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主演的藝術電影《丹麥女孩》的原型傳奇故事。

  • 講述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這對藝術界最負盛名的愛侶,從創作夥伴到勞燕分飛再重修舊好,一眼萬年的牽纏與糾葛。

  • 不按常理出牌的杜尚竟為愛人寫下“與你分離,我真是痛苦難忍”這般纏綿悱惻的語句,背後暗藏著一段不循傳統的羅曼史。

  • 作者:凱特·布萊恩是一位藝術節目主持人、策展人、專家級顧問和作家。她是蘇荷館藝術品收藏部的負責人,曾為“藝術天空”(SkyArts)和英國廣播公司(BBC)二套和四套的電視節目擔任編劇和主持人。

-END-

文 | 謝赫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654次推送

藝術,何以為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