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近幾個月來,持續肆虐的新冠疫情,如揮之不去的陰霾籠罩在世界上空,被迫停擺的行業各方已從最初面臨的數據性壓力,陷入到了能否繼續維持的不利局面。4 月 16 日晚,一則 BOF 時裝商業評論中國區被全員裁撤的消息,掀起了不小的震動。人們再一次的意識到,此次疫情帶來的危機已滲入到了行業核心區域。危機當前,時尚/潮流領域究竟應該怎樣面對,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並且期望能夠找到答案的命題。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Prada Possible Conversations | Via Prada

而同樣在四月中旬,Prada 於品牌官方 Instagram 平臺推出了名為「Prada Possible Conversations」的數字對話項目,邀請世界各地的思考者、文化學者與時尚界人士,圍繞時裝、藝術、建築、哲學和文學等不同方向展開對話。首期主題危機時期的時尚,兩位嘉賓分別是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時裝和紡織品首席策展人 Pamela Golbin 以及《AnOther Magazine》的時裝專題總監 Alexander Fury,針對眼下困境中的時尚行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而這一期內容涉及到的諸多方面,也可以幫助人們對危機時期的行業有更為客觀的認知。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Pamela Golbin(左)/ Alexander Fury | Via Prada


疫情當前,行業如何應對


新冠肺炎疫情於全球的蔓延已對行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線下零售停滯,供應鏈癱瘓,時裝週等各類活動相繼取消、延期。面對嚴峻的形勢,行業上下應該以怎樣的心態應對,Alexander Fury 與 Pamela Golbin 的對話中首先提及了這一點。二人一致認為,處在困境中的時尚業需要通過求變來找到出口,Pamela Golbin 談到,現代時尚行業在歷史上曾先後經歷了一戰(1914-1918)、二戰(1939-1945)、海灣戰爭(1991)以及 2008 年金融危機的洗禮,而每一次危機過後行業展現出的新興活力,得益於創新求變的思維。


拿 2008 年那場幾乎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為例,那一次的經濟大蕭條始於 2007 年末,並於 2009 年 6 月正式結束,即使已過去十餘年,它所造成的影響仍未完全消散。數以百萬計的人失去工作,消費者開始大幅度削減開支,零售商也受到嚴重打擊。而行業在此次危機時期的求變之道,或者說也是經濟疲軟時期服飾的一個標誌,則是極簡主義風格的盛行,純色簡潔的設計手法開始成為主流,這其中多少也折射出了消費群體心理在當時的一個變化。較為顯著的例子為 Phoebe Philo 在 Celine 取得的巨大成功,可以說 Phoebe 是那段經濟衰退期和危機過後行業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她的服飾不僅契合著當代女性的生活氣質,也同時反映出特殊時期人們的穿衣準則。

到 2014 年,Normcore 風格已經發展為了一大成熟的趨勢,現下依然受到不少設計師的青睞。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Phoebe Philo | Via goop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Phoebe 時期的 Celine 女裝 | Via The New York Times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Alexander Fury 的觀點與 Pamela Golbin 相近,他將危機稱為時尚的催化劑,並認為此次的疫情考驗著行業是否真正具備臨機應變的能力。他以 1920 年代 Coco Chanel 的事蹟作為範例佐證觀點,身為影響 20 世紀時裝設計走向的關鍵人物,Coco Chanel 崛起的年代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1918 年後),她的設計是對當時女性需求所做出的真實反應,她將女性從緊身胸衣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並引入了運動休閒的時尚。這些衣服呈現的是可以自由行動的身體,是關於身體和衣物之間自由和輕鬆的運動感

。與時代需求相呼應的設計令 Fury 感到戰爭是一個巨大的催化劑,它讓社會的各個階層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Coco Chanel 1920 年代留影 | Via SASHA for GETTY IMAGES


持續數月不止的疫情強制性地使行業放慢腳步,卻也難得地提供了一段思考與自省的時間。2020 年代的開端,因為疫情的緣故,行業勢必會迎來一次權力洗牌和規則重塑,「時尚產業正在加劇變革,我們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無論是可持續發展,還是回收利用,在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是思考什麼才是行業的優先級」

,Pamela Golbin 在對話中如此說到。在疫情爆發前,行業的整體導向重點放在了環保和可持續議題上,而隨著這場危機的蔓延擴散,數以萬計生命的離去,時尚的重心是否會發生變化,正如 Golbin 所述,作為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經歷過多次磨難的行業需要思考當下的優先級究竟是什麼。


危機時期談論時尚的必要性


對話期間,Alexander Fury 提到了一點,在危機時期談論時尚的必要性,這是他本人曾收到過的一個問題。在這一段暗沉的日子裡,不斷上漲的確診數字和死亡人數沖垮了社會的既有秩序,1 月~2 月國內疫情最為嚴峻的時期,正值 2020 秋冬時裝週的開幕,定格於秀場上的美麗瞬間,逐漸變得麻木,在切實的生死麵前,時尚亦或潮流的光鮮似乎成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存在。Pamela Golbin 就這一問題談到,今時今日的時尚業已成長為一個價值 3 萬億美元的全球性產業,它關乎於創意,卻也在經濟上至關重要。現代時尚需要能夠反映出當下的時代精神,同時也為存在的社會性問題帶來創造性的解決方法。


Golbin 再次談到了兩次世界大戰對行業及社會帶來的變化,在一戰前,一個熱愛時尚的女性一天會換六到七次衣服,但隨著戰爭爆發,女性的衣櫥開始變得精簡,由性別決定的著裝要求也被進一步放寬。軍事風格開始滲透到時裝設計中,帶來了如束腰外衣、腰帶和肩章等單品;而這一時期女性對佩戴珠寶的熱情退散,愛德華七世時期標誌性的奢華服裝被棄置一旁。而一戰帶來的一種新的大衣樣式—風衣,成為了流行近百年的經典單品。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一戰時期的士兵穿著戰壕風衣 | Via Getty Images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女裝對比 | Via History of fashion design


而在二戰期間,為了供應戰時物資,各國政府對服飾的織物面料開始進行定量配給,行業和設計師轉而更多關注起了帽飾製造領域,Alexander Fury 就認為,突發性的危機來臨時,行業對此做出的反應會影響、甚至改變消費群體對時尚的需求。諸如此類的例子在過往的世界性危機中不斷上演,時尚變革與社會現象之間呈現出一種息息相關的連結,如今猖獗的新冠疫情終究會成為過去時,身處其中的行業能夠捕捉到何種變化,是危機中需要思考的重點。


年輕設計師如何面對這場危機


在之後的內容,Fury 與 Golbin 轉到了行業中年輕的設計師群體,面對危機產生的嚴峻後果,即使像 LVMH、Kering 集團這樣的資本巨頭也要縮減開支以應對寒冬,而對於沒有充沛資金支撐的年輕設計師品牌來說,新冠疫情對他們的影響幾乎深可見骨。一組英國時尚委員會在疫情期間所做的調查,數據顯示 35% 的英國年輕設計師有可能會因為疫情影響而宣佈破產,一個令人刺痛卻也無可奈何的現實。而 Fury 提到了 2008 年金融危機時行業發生的一些現象,他指出 2008 年是一個不適合創業的時期,但包括 Jonathan Anderson(2008 年)、Christopher Kane(2006 年) 和 Mary Katrantzou(2008 年)均是在這一時期創立了個人品牌。這些與時代運行軌跡背道而馳的選擇,不僅需要年輕設計師具備一定的勇氣,更為關鍵的是擁有危機時刻破舊立新的觀念,

「正因為這些年輕天才們的勇敢挑戰,時尚才能夠蓬勃的發展。危機期間反而是行業打破舊觀念,打開全新領域的一個機會」,Alexander Fury 評價道。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Jonathan Anderson | Via White Wall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Christopher Kane(左)Mary Katrantzou | Via How To Spend It / The Talks


Pamela Golbin 就這一話題繼續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買手因為戰爭緣故無法前往歐洲,美國遂決定在本土展示美國設計師的作品,這一次偶然得來的機會對他們而言顯得至關重要。Golbin 又以 1980 年代末期出現的 Logomania (Logo 狂熱)現象為例,藉此向當代的年輕設計師傳達自己的觀點:1987 年華爾街股市崩盤造成的經濟危機,對行業造成了不小的震盪,而在同一時期,設計師們卻通過簡約的品牌圖標創造出了未來十年(1990 年代)成體系化的美學象徵,並持續性地影響新千禧年的設計。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Logomania | Via Tim Elkaïm for Another Magazine


回到此次的疫情危機,受制於行業停擺,年輕設計師無可避免會遭遇到商業層面的打擊,在這段被迫擁有的長時間真空期裡,創意人士除了要考慮如何止損外,於設計層面或許也應該更為勇敢和大膽一些,此前受制於精力無法實現的想法和嘗試,大可在當下付諸實施,「當他們積極主動抓住機會,並進行創造性的投入或產出時,將會有特別的效果產生」,Pamela Golbin 如此說到。


行業如何從危機中突圍


在此次對談的最後,兩人聊到了最為關鍵的話題,時尚行業應該如何從這場危機中突圍。過去的幾個月時間,品牌方與媒介平臺通過一系列的變通方式尋求著破局,而無論是 2020 秋冬巴黎時裝週的秀場直播、插畫組成的雜誌大片、上海雲上時裝週等等範例,均傳遞出現代時尚行業與數字流媒體、互聯網的深入聯動。


Alexander Fury 認為眼下人們正在尋找新的溝通方式,如秀場的呈現,採訪和談話的形式,而這一切的先導因素,則基於近十年來飛速發展的數字化領域。針對時裝展示來說,從最初的沙龍到體系化的時裝週再到如今動輒千人的時裝秀,Pamela Golbin 在對話中質疑到,是否值得為一場 15 分鐘的秀場發佈興師動眾?保守估計,今年剩餘的時間裡,我們不可能再看到一場聚集上千人的時裝秀場了,即使擁有先進的數字媒體、網絡平臺,但時裝秀場絕不僅僅只是服裝的展示,它代表了設計師賦予織物的情感連結,更在一定程度上抒發著創造者的心境,已故時裝傳奇 Alexander McQueen 曾說過,他每一季系列的想法都是從秀場開始的。所以,行業需要找到平衡二者的方法所在。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Alexander McQueen 2010 春夏秀場 | Via Lauren Greenfield


「我們確實擁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工具,譬如在線流媒體、數字媒體等,但情感內容和信息傳遞也非常重要,因為時尚是關於情感的,是關於創造力的。所以我們需要能夠找到一種方式,表達和分享這種情感」— Pamela Golbin。


其後,Fury 接過了互聯網的話題,聊到了自己曾經和時裝評論人 Suzy Menkes 探討的內容:「互聯網改變了時尚以及世界的運行方式,這多少會讓人感到不安,但同時也會從中產生一些令人興奮的創意。今天的時尚不僅僅是衣服,而是關於內容、關於日常生活,當秀場的形式無法實現時,它會迎來蛻變」。


以我們自身的情況出發,於三月底亮相的 2020 秋冬季上海雲上時裝週,是世界上首個採用純線上形式發佈的時裝週平臺,背靠強大的電子商務體系,國內設計師群體紛紛投身直播端進行季度系列的講解。而近期,XUZHI、Andrea Jiapei Li、RODERIC WONG 三位中國設計師品牌呈現的虛擬秀場,也讓業界看到了技術變革帶來的益處。

當然,正如 Fury 與 Golbin 所表達的,互聯網的確能夠在危機時期提供線上解決方案,然而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良方,在感受技術爆炸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擁抱未知、擁抱人性、擁抱生活,這場面對疫情的突圍戰,仍然需要著更多創意臨界點的迸發。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第一期對話的最後,Fury 與 Golbin 都表達了對於未來的希冀與憧憬,這一段暗無天日的時期終將會迎來破曉之光,以 Pamela Golbin 的一席話作為此次專題的結尾,懷抱著希望,我們終會度過這場危機:


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請相信未來。歷史曾經告訴我們,時尚會如鳳凰涅槃一般重生,它會通過各種方式帶領我們度過困境。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需袖手旁觀,不肩負任何責任。而是我們應該要試著去了解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這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奇蹟終會出現,時尚會以巨大的魔法力量重新歸來。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PRADA 給疫情當前的行業當來怎樣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