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的必然性,李建成李元吉何以必走玄武門?

太祖之功績,起於殺戮。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政治的一次重要轉折點。經此之變,一個雄才大略的男人登上了皇權的寶座,鞭策天下,展開了長達22年的盛世圖景。

玄武門之變於李世民而言是一次生死攸關的冒險,成則繼位為皇,敗則人頭落地。他在玄武門設伏,然而他何以確定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必經玄武門?

玄武門之變的必然性,李建成李元吉何以必走玄武門?

現今玄武門的外部圖片

明爭暗鬥,李世民決意反擊

自李淵稱帝以來,越發偏袒以李建成、李元吉為首的太子集團,而對於打拼征戰的李世民及其部將甚為冷落。李淵不僅將此前默認的太子之位給了李建成,還聽信妃嬪與李建成等人的讒言,處處打壓李世民等人,無過罰之,有功不賞。時間長了,李元吉甚至對李世民起了殺心,多次行刺未果。李世民為自保進宮向李淵哭訴告密建成、元吉淫亂後宮以及謀害手足之事,曰:

“臣於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仇。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恥見諸賊!”

李淵聞言果然大怒,對李世民道:

“明當鞫問,汝宜早參。”

玄武門之變的必然性,李建成李元吉何以必走玄武門?

唐高祖李淵的單人畫像

與李建成有私情的張婕妤得知此事慌忙通知李建成,李建成慌亂無措找來李元吉商量對策,兩人決定次日進宮逼迫高祖表明態度,不料被李世民設伏於玄武門。

玄武門在皇宮中的重要位置

唐代宮城的佈局為坐北朝南,玄武門另名為北門,位於整座宮城的正後方。而按照唐代宮廷政治活動的慣例,只有在元日、冬至日、每月的初一、十五進行百官朝覲議事之時才會開承天門,既南門,也就是宮城的正門。而單獨幾位臣子或受召見或有事求見皇帝必須從玄武門進入。

《舊書》卷七記載:武德四年洛陽平,蘇世長歸除唐朝,“高祖與之有故,笑而釋之,尋授玉山屯監。後於玄武門引見,語及平生,思意甚厚……即日擢拜諫議大夫。”

由此可見,玄武門乃是諸位官員外臣平常進出宮廷的小門,而真正的正門只有在極其正式盛大的場合才會開放允許人通行。李建成、李元吉私下拜見皇帝,自然不屬於正式場合,故而需得經過玄武門,這便是 建成元吉必走玄武門的緣故之一。

玄武門之變的必然性,李建成李元吉何以必走玄武門?

李建成(《隋唐英雄傳》劇照)

都城宮廷乃是皇帝的居所,必得防備嚴密、重兵把守才可。而出於對皇帝的保護,凡是外人進入宮廷的門路通道必須是闔宮守衛最為森嚴之處。玄武門正是長安宮城幾門之中駐兵最多的一門。唐朝都城軍隊分南北兩支,但地處南面的南衙禁軍無論是人數、裝備、還是戰力都不如北門禁軍,故而這支軍隊負責城內的京畿守衛,真正負責皇宮安全防衛的則是實力強悍的北門禁軍。這支軍隊 就駐紮在玄武門左右,以便監視防衛外來之人,最大程度上保衛皇帝的安全,故此李建成、李元吉必須走玄武門。

《冊府元龜》卷七九帝王部慶賜一載:武德元年十一月“癸亥太宗凱旋獻俘。甲子帝置酒宴旋師及骨咄祿特勤於玄武門,賜吊各有差。”

玄武門防守之周密,皇帝接見凱旋之師都在玄武門進行。玄武門在整座宮城之中重要的戰略位置也是李世民選擇在此設伏的原因。畢竟,李世民最終的目的並非建成、元吉二人,而是深宮之中的李淵,只要掌握了玄武門這一宮城咽喉之地,此次兵變就算了成功了大半。

玄武門之變的必然性,李建成李元吉何以必走玄武門?

唐長安城的平面示意圖

李建成、李元吉經玄武門至臨湖殿,遭李世民埋伏死於宮中。其屬下舉兵衝入玄武門正中李世民的埋伏,大敗。一場轟轟烈烈的政變到此落幕。兩個月之後 ,高宗李淵退位,李世民正式成為了天下之主。

總結

李建成、李元吉必經玄武門一事為李世民謀劃埋伏提供了便利。玄武門之變的成功除卻李世民軍隊勇猛、佈局縝密之外,還與玄武門位置的重要位置息息相關。正是因為它在軍事守備與宮廷習慣上雙重的戰略性意義,才得以幫助李世民精準除去政敵,把握宮廷咽喉,一舉逼宮,完成他武力上位的野心。經此一役後,玄武門仍然穩穩居於其重要位置,無論是政治舊例還是軍事駐軍都不曾改變,以至於玄武門所經歷的廝殺變故不僅停止於此。

參考文獻:《舊唐書》《資治通鑑》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金張許史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