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天之驕子身份後的大學生,通過讀書還能改變命運嗎?

在1998年高校尚未並軌之前,大學還包分配,住房也沒有被徹底市場化,只要進入國企的職工到一定工齡了,都能享受單位的分房福利。不管大學好壞,是專科還是本科,那時候的大學生是真正的天之驕子這句話一點沒錯。

失去天之驕子身份後的大學生,通過讀書還能改變命運嗎?

98年高校改革,大學開始擴招,農村學子得以有機會進入大學。這幾十年,成千上萬的大學生走上社會,以至於現在大學生滿地都是,隨便丟一塊磚頭到大街上都能砸到一個大學生。大學生已不再像過去的天之驕子一樣受到社會的追捧。

如今社會上也興起了學校和學歷鄙視鏈,博士看不起碩士,碩士看不本科,本科看不起專科。985學校看不上211學校,211學校看不起二本學校,二本看不上專科。通過這個鄙視鏈,把人天然的分成了三六九等。

當年很多牛皮哄哄的高校,在獲得了大量國家教育經費的投入以後,也滋長出了傲慢,理直氣壯的將一些第一學歷不是211、985的學子拒之於研究生招生的大門之外,這給很多高考失敗學子逆襲的路徑增加了更大的挑戰。要知道最近這些年,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問題加劇,農村學子進入985和211高校的機會是少於城市孩子的,這些孩子大多都是非985非211大學的普通學校。

這種情形下,對農村孩子而言,曾經通過讀書就能跨過的門檻,現在已不動聲色地悄然關起。就算有本科學歷,有211/985的光鮮,甚至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要想在城裡找到一席之地,也要脫幾層皮。甚至脫了幾層皮以後,也不見得就能夠找到上升的空間。所謂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過去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得以在城裡衣食無憂的農村孩子,並非比今天同樣出身的孩子高明多少,只不過是趕上了階層尚未徹底固化的歷史機遇。

今天的農村學子,現在要面對的殘酷現實是,上完大學,花光父母的積蓄,畢業時,負債累累,窩在城市的一角,接受蟻族的命運。再怎麼努力,看著翻了十倍的房價,未來依然看不到更好的轉機。讀書改變命運這條路,對農村學子而言已經快徹底封死了,這也是當下拼爹熱時興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