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縣柏樑鎮歷史變遷(下)依託花木種植,鄉鎮經濟持續發展

鄢陵縣柏梁鎮歷史變遷(下)依託花木種植,鄉鎮經濟持續發展

在柏梁鎮梅榕大道,顧客正在選購花卉。記者 萬譽 攝

鄢陵縣地理環境優越,花木種植歷史悠久,有“中原花木之鄉”之稱,而其花木種植的起源地就位於柏梁鎮姚家社區。如今的柏梁鎮花木經濟發達,環境優美,路邊隨處可見綠樹、鮮花,居民多從事花木種植、銷售和綠化工程等相關產業。2019年,全鎮花木種植面積超過6萬畝,產業總產值突破18億元。“國家級生態鄉鎮”“省級林業生態模範鎮”“省級衛生鄉鎮”……一個美麗、富饒的柏梁鎮正徐徐展現在人們面前。

姚家社區,鄢陵花木種植發源地

整潔的道路旁矗立著一座座小樓,小樓前綠樹成排、鮮花盛開。走入柏梁鎮姚家社區,彷彿走入一幅美麗的鄉居圖。“花木深處藏人家,戶戶牆頭攀援花”,正是其真實寫照。

姚家社區古有“伏村姚”之稱,後因該地多花,人稱“姚家花園”,相傳為唐代名相姚崇所建。據1989年版《鄢陵縣誌》記載,姚家社區“清初為明兵部尚書梁廷棟的弟弟、太學生梁廷援隱居時的花園。梁廷援無子,死後無嗣,他的花工——太康縣會城寺人姚林祖便定居此園,養花為生,後來人們稱這裡為姚家花園”。此地居民世世代代都以種植花卉為業。早在清代中期,“姚家花園”就以培育花卉聞名天下。花卉品種繁多,以蠟梅最為著名,素有“蠟梅冠天下”“鄢陵花木第一村”之美譽。清代中期,姚家花工聞名天下,足跡遍佈京津、兩廣等地,有的花師還被召入皇家園林。

“鄢陵花木種植就起源於我們社區。你看,這是姚文生,他1984年便被選到馬裡、法國等國家大使館種植花卉。那一年,他剛滿25歲,也是河南省第一個到國外種花的花匠。”4月22日,在姚家社區村史館裡,黨支部書記姚春民指著牆上一張舊照片說。

姚春民介紹,舊時,人們大多以嫁接、捆綁等傳統手法培育花卉,其造型也侷限於龍獅等常見樣式。隨著時代發展,當地人對技術進行了改良,花木造型也更加多樣,售賣手段也從自產自銷轉變為成立公司或網上銷售等。“現在,我們社區就有花木公司50多家。”

“我們社區2739畝地全都用來種植花木,並在附近區域租種土地5800畝,積極推動花木種植規模化發展和標準化生產。”姚春民說,“我們銷售的樹種主要有欒樹、玉蘭和楓樹等,還有蠟梅、丁香和連翹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現在,我們村人均收入在3.2萬元左右,位於全鎮前列。我們村先後榮獲了‘省級文明村鎮創建先進村’‘省級科技示範村’等稱號。”

規模擴大,花木銷售方式更加多樣

當日,花都大道和梅榕大道交會處停著一排排小型吊車。“這些都是用來運送大型苗木的。”蘇運海說,“春季正是苗木銷售的旺季。每到這個時節,便有全國各地的客戶來這裡選購苗木。”

梅榕大道上車來車往,不時有外地牌照的車在這裡停下裝卸麥冬等花卉。道路兩旁擺滿了銷售花卉的攤位,時常有行人停下來選購花木。“近年來,花木銷售日益紅火,雖然這條路已經於去年進行了改造和拓寬,但由於花木交易市場就在這條路上,目前來看,相較於繁忙的運輸狀況,這條路有時仍會有些擁堵。”蘇運海說。

這樣繁忙的情形對與花木打了40多年交道的孟秀娥來說並不陌生。“我嫁到柏梁鎮一年後開始學習花木種植。那時,我主要學習給檜柏做造型。”當日,70歲的孟秀娥在自家院前說,“現在,我主要做的仍然是造型花木,但是造型更多樣了。”

孟秀娥說,她半天就能做好一個“孔雀”。年輕時,她經常被邀請去外地做造型。“山西、河北、新疆都去過。1999年,我和大兒子帶著我們的作品代表河南省參加昆明世博會,拿了一個全國二等獎回來。”說起這段經歷,老人臉上滿是笑容。

孟秀娥的兩個兒子也從事花木產業,但他們做的主要是綠化樹種。“以前,柏梁花木個體戶居多,現在公司多了起來。而且,這些公司不僅銷售花卉,還承包綠化工程。”

而讓今年57歲的柏梁鎮居民姚四林感受最深的是,時代的發展不僅帶來了花木種植規模的擴大,還有銷售形式的變化。姚四林在柏梁鎮開有兩個松樹盆景園。“以前,我都是坐等客戶上門,現在,銷售形式多了起來。”姚四林說,“抖音火起來後,我在抖音上發了一些盆景廣告,一些外地客戶看到後會直接下單。從下單、包裝到裝車,全程我都會發圖片給客戶。現在,每年我能賣四五十盆盆景。”

花木產業,推動鄉鎮持續發展

2001年初秋,鄢陵縣舉辦首屆花博會,鄢陵花木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知名度不斷提升。這一時期,鄢陵縣的花卉種植面積約為8萬畝。以“姚家花園”為點,鄢陵縣在花都大道兩側佈局打造了許多園林苗圃。2007年,鄢陵縣又打造了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堅持“花木生產、生態旅遊、新農村建設”三篇文章一起做,如今全縣花木種植面積已經達到70萬畝。

“花博園、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花木交易市場和五彩大地景區都位於柏梁鎮,這無形中帶動了我們鎮花木產業和旅遊業的發展。”蘇運海說,2019年,全鎮花木產業總產值突破18億元。

在做好花木產業的同時,柏梁鎮還深入推進“廁所革命”,以改廁工作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截至2019年年底共完成農戶改廁2595戶,新建公廁3座、汙水末端處理站3座,農村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基層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灣子楊、溫寨等7個社區內部道路改建,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提升。

“未來,我們會堅持做好花木特色產業,始終把花木產業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努力在擴規模重集聚、調結構提檔次、延產業促融合上做文章,推動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升。對於五彩大地、鶴鳴湖水利風景區、花博園等景點,要持續提檔升級。我們還將積極參與舉辦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全國‘二梅展’等一系列花事活動,拓寬花木銷售渠道,提高柏梁知名度。”柏梁鎮黨委書記金俊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