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挑戰賽# 就讓他在那兒安靜的“抽”一會……

​【新聞摘選】4月16日,由煙臺飛往海口的QW6003航班上,乘務員報告座號27C的男旅客突發疾病,呼吸困難,無意識且伴有嚴重抽搐。


乘務長立即趕到後艙並組織搶救:第一時間報告機長、請求開啟氧氣瓶為旅客提供吸氧、廣播尋找醫生……


#健康科普挑戰賽# 就讓他在那兒安靜的“抽”一會……


在廣播尋醫無果後,機組人員立即對旅客實施緊急搶救。


為避免發病旅客咬傷唇舌,安全員迅速將毛巾塞入旅客口中以作保護,乘務長快速取出氧氣瓶為旅客吸氧……


每次看到有這樣的新聞,大白叔都忍不住想多說兩句。為什麼看到有人抽搐就非要往嘴裡塞點啥呢?這樣做就真的是在救人嗎?接下來大白叔和朋友們一起來聊聊這個關於“抽搐急救”的話題。


抽搐 Vs 癲癇


當我們看到有人突然倒地,肌肉失控,四肢及身體出現抽搐性運動時,可能大多數人會認為這個人可能是“抽羊癲瘋”,也有的地方叫“羊角瘋”,學名稱“癲癇”。它是由於大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引起的短暫大腦功能失調發生,大多數情況會在幾分鐘內停止。但是,發生抽搐的患者不一定都是癲癇,也可能由於頭外傷、低血糖、中暑、中毒以及心臟驟停時會出現的一種症狀。所以,對於抽搐的患者,我們不應一概而論的認為都是“癲癇”發作。


#健康科普挑戰賽# 就讓他在那兒安靜的“抽”一會……


非要往嘴裡塞點東西嗎?


在患者抽搐時,很多人都會覺得患者可能會咬到舌頭,就往患者嘴裡塞東西。例如新聞中的空乘人員就怕乘客咬到唇舌,就往它嘴裡塞了毛巾。在規範化的急救培訓中,我們是不建議大家往患者嘴裡塞任何東西的。因為患者抽搐時,口中有異物往往存在氣道風險,像毛巾這類軟物,如果塞的過深,可能會阻塞患者氣道,容易發生窒息。


#健康科普挑戰賽# 就讓他在那兒安靜的“抽”一會……


更不要往患者口中塞硬物。因為患者抽搐時,全身肌肉均處於失控狀態,包括他的咀嚼肌。抽搐時,他的咬合力是驚人的,可能達平時的數倍。如果往口中塞的硬物被患者咬斷,口內的斷端可能會掉入氣道;如果塞入口中的物品過硬,可導致患者牙齒脫落,脫落的牙齒也可能也會誤入氣道。兩種情況均可能形成氣道梗塞,導致患者窒息。


抽搐,現場如何急


正在抽搐的患者,我們可以:

  • 將患者身旁的傢俱或其他物體移開,避免患者撞傷。
  • 將衣物或毛巾墊在患者頭部下面,以保護他的頭頸部。
  • 不要限制患者身體及肢體運動。
  • 如果患者因嘔吐或口中有液體出現呼吸困難時,請將患者翻身側臥,讓口中嘔吐物或液體流出,防止窒息。
  • 撥打急救電話並取得急救箱備用。


#健康科普挑戰賽# 就讓他在那兒安靜的“抽”一會……


由於抽搐時患者大腦處於一個短暫的缺氧狀態,所以在患者抽搐剛剛結束時,他可能會很快入睡或處於一個呆愣的狀態,我們可以:

  • 檢查患者是否有反應和呼吸。
  • 如果患者有呼吸,則守在患者身邊,直到醫療急救人員到場接手。
  • 如果發現患者被自己咬傷或被摔傷,立即給予止血​處理。
  • 如果有條件,可為患者吸氧,以減緩抽搐時大腦缺氧損害。
  • 如果患者失去反應,並且無呼吸或僅為瀕死嘆息樣呼吸,應立即給予心肺復甦直至急救人員趕到。


也許社會上流傳著很多對抽搐的急救方法,其中有一些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傷害。患者抽搐時,在對他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就讓他在那兒安靜的“抽”一會……待抽搐結束後,我們再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急救,才是上上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