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讀互聯網——寫在世界讀書日之後(一)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人的感覺是有缺陷的,所以,他需要多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感覺。比如說讀書和接受教育。我的讀書可以說對我影響深遠。

父親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人,我的讀書有很多得自於他的影響。父親愛讀武俠書,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看到他有很多借閱的武俠書,我也就半模仿半好奇的讀起了武俠書。我喜歡讀書的時候,大概是1978年左右的時代,那是一個讀書越來越豐富的時代。於是《七俠五義》、《楊家將演義》、《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一籠統的進入到我的眼界裡,讓我對未來的世界產生了神秘的幻想。比如武功、比如法力、比如文思泉湧、比如建功立業、萬馬叢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等等。彷彿自己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英雄。英雄也有碰壁的時候。

讀書與讀互聯網——寫在世界讀書日之後(一)

當進入大學後,發現大學並不是自己的理想之地。遇到了人類都可能遇到的人生問題。比如學業和愛情。進入到 大學的學習,一下子差了很多。發現自己身邊的同學,都好有魅力,中文系的人,男孩子語如吐璣,騷客詩人,我自己則是不懂事的、害羞、靦腆的人,而愛情則是怯懦和畏懼,羞愧和自責。一個人成長的最大壓力日日擠壓著我。在大學一年級和大學二年級,我的日子裡沒有光彩。

當老天給你閉上一扇門的時候,必然會給你開一扇窗。因為自己的自卑,所以也不怎麼想去社交,於是就只能和書為伴。我覺得這對我的整個人生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有這麼幾個人的書,讓我自己變得更加的堅定和成熟。一是魯迅,大學讀魯迅是一種時髦,尤其是中文系,有很多同學經常拿著魯迅的野草讀,甚至能背出。也經常在一起探討。當初,我是從眾的,因為大家在讀。但是到後來,大家都不讀了,我依然在讀。魯迅的《朝花夕拾》、《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野草》、《雜文》,懂得了什麼叫韌的戰鬥、什麼叫壕塹戰、什麼叫投槍和匕首,學會了有信仰的人必須先活著。我對我的朋友說:“讀了魯迅,至少讓我自己不會自殺了。”但我內心知道,在大一、大二的不如意的年代裡,我確實想到過自殺,但是,在讀過魯迅後,也想過自殺,但是我堅信這不是我的選擇。讀了魯迅,我在中國的社會中不再害怕了。

讀書與讀互聯網——寫在世界讀書日之後(一)

第二個是尼采的《查拉斯圖拉如是說》,據說,希特勒非常信仰尼采,可以這樣說,查拉斯圖拉如是說非常難懂,但是就是憑著喜歡閱讀,喜歡獵奇的一種狂妄,不停的去讀,終於慢慢讀了進去。文章中的那種狂野的氣質,爭做超人的理想,蔑視世間一切苦難的決心。在我的內心深深打下了烙印。那個時候,覺得自己不再自卑了,而是超脫了。開始學會站在紛紛擾擾的世情高度上俯視人情。察覺了人生的痛苦,尤其是平庸的痛苦,於是,便會耐著痛苦,尋找幸福。

讀書與讀互聯網——寫在世界讀書日之後(一)

第三本書稀缺的很,也不很有名。是謝選駿寫的《荒漠·甘泉》。是講美學的,當時李澤厚的書,也看過一點,但是覺得《荒漠·甘泉》給我的引導真是醍醐灌頂。其中被我吸收認為最重要的觀點就是,終點已經確定,過程最是精彩。讓我從美學或者是哲學的高度明白了人生其實就是一個過程。而這過程每一人都要綻放出最美的光彩,形成自己的生命之花。

回顧大學的讀書生涯,自己是苦難的,大學的世情風景對我來說囚禁了我的青春,卻讓我接觸了無數的名著,讓我從接近窒息的僵死中獲得了感應和徹通。我感謝大學、感謝生活和命運,同時又感謝上天的垂青。當然也感謝伴我枕邊時常撫慰我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