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寧可沒錢也不要去賺“小錢”?

-1-

前段時間,大學同學在群裡問:現在有一個10塊錢一單的活,一個手機號就能賺10塊,而且是真實、立刻返現的那種,有沒有人做?

如果這放在幾年前,大概很多人響應吧,畢竟那時候我們都是窮學生,連20塊錢一天的刷盤子都願意做。不出所料,他丟到群裡,沒一個人理他。

於是他問我,你不是沒有工作嗎?要不你做吧!多找找家人朋友的手機號,找10個人就能賺100呢!

我說,我雖然全職帶孩子,但是這種活,我不做。

同學說,果然是富婆啊,這點小錢都不放在眼裡。

才不是。我承認我缺錢,但我更缺時間。我不想把精力放在這種簡單低效、對個人成長毫無幫助的事上。

為什麼寧可沒錢也不要去賺“小錢”?

網上有大把大把的薅羊毛群,我這位同學當初也建了一個這樣的群,還把我拉進去了。進去之後我真是長了見識,這世界上還真有這麼一批人,為了幾毛1塊的利益在網上不停地刷。

他們會流連於各大網站、公眾號、貼吧、論壇、QQ群,尋覓一切有利可圖的機會,然後蜂擁而至。比如某個網站最近搞活動,參加就能得到1~2塊的返現,他們都會樂此不疲、呼朋喚友地參加。而且,有些人真的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去到處搜尋,這有點像微信群裡搶紅包,花一天時間盯著群裡的動靜,為了1分錢的紅包嚴防死守。

這讓我想起當年在房產網站工作的情形。

為什麼寧可沒錢也不要去賺“小錢”?

為了給樓盤拉人氣,房產網站經常會組織看房團的活動,帶著潛在客戶去參觀樓盤。但是就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專門盯著各家房產網站,逢活動必參加,圖的就是參加活動贈送的那點小禮品。禮品沒有貴重的,無非10塊左右的玩偶、扇子、雨傘之類。

誇張的是,有一次司機跟著進了售樓部,把自己的保溫杯和褂子放在了駕駛座上。結果回來一看,東西早不知道被誰順走了。

售樓部的情況更慘烈,看房團不僅把售樓部準備的小禮品搶完了,還把售樓部的礦泉水、無紡布袋、宣傳彩頁,甚至花盆裡鋪的鵝卵石都席捲一空!

-2-

經常有人拋出這樣的言論:不要瞧不起小錢,人家賺小錢照樣年收入百萬,你一分錢收入都沒有,你憑什麼瞧不起人家?

“小錢”也分兩種。

賣一條拉鍊,利潤微薄,這是小錢。但靠賣拉鍊,卻能做到YKK這種程度,那就牛X了。這種“小錢”,崇拜還來不及,哪敢小瞧。

註冊網站得10塊,幫人刷單賺5塊,發一天傳單賺20塊,這就是另一種無效“小錢”了。花大量時間賺這類小錢,有意義嗎?

你可能會說,我現在花時間做這些事,以後慢慢摸清了行業,可以做大啊!我可以拉人做這個然後抽成啊!我甚至可以跟公司談合作幫他們拉人啊!

為什麼寧可沒錢也不要去賺“小錢”?

上大學的時候,有那種學生頭頭,發傳單一天45,他從中抽15,給學生30。說到底,這種小錢做到天,你和學生頭頭沒啥區別。

我媽最近對我家附近的一家中老年養生店非常痴迷。那家店只要你每天大清早去排隊,一定會送你一些小禮品。什麼塑料的手鐲啊,號稱能防癌的小碗啊,防輻射的項鍊啊等等。對她來說,一是人家給東西,二是每天去排隊看形形色色的人也是樂趣。

為什麼寧可沒錢也不要去賺“小錢”?

如果你即將邁入老年,對人生無所求,圖這些小錢小利當然無可厚非。人生嘛,最重要的是開心咯~

可如果你還是一個20出頭、30上下的小夥子、大姑娘,為什麼要讓自己陷入這種低端、無效的漩渦?

-3-

無效的“小錢”寧可不賺。

可惜我上大學的時候不明白這個道理。

那個時候,我做過很多無用功。45一天的發單員、60一天的促銷員、10塊錢一單的問卷調查員,做得樂此不疲。

拿發傳單舉例,從學校到市中心往返,花掉4塊(因為需要倒車,如果遇到寒冬酷暑,費用還要加倍);中午吃飯,花掉10塊,最後辛苦一天,也就賺到一天的飯錢。與此同時,我還失去了和同學搞好關係的機會,犧牲了過節和家人團聚的時間。

現在畢業6、7年了,回顧當時賺到的幾十塊錢,對我現在的人生根本毫無影響。如果有可能回到過去,我是堅決不會為了這點錢去打工的。

後來大四那年,我找到了一份兼職圖書校稿的工作。工作內容特別簡單,就是修改病句錯字,一頁2塊錢。

這份工作,雖然賺到的錢不多,卻對我後來的職業生涯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我由此接觸到一個(對當時的我來說)全新的行業,認識到一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可能性。

畢業後找圖書編輯的工作、有機會寫書、進入心儀的美團網、去報社做編輯,以至於後來嘗試新媒體,無不和這份校稿的兼職有關。這種小錢,可以說賺得非常划算了。

不過,雖然明白了這個道理,我現在還是偶爾會走彎路,在賺無效小錢的道路上迷失自己。比如之前我寫過的“怎樣利用碎片時間賺小錢”,其實就是一種無效小錢。寫《全職媽媽進化論》以來,我的認知也在不斷升級,現在也終於理解羅振宇為什麼總是自打子臉——就像他自己說的,自我的認知在不斷升級迭代,現在的新認知一定會覆蓋舊的認知,不斷自我顛覆,才是不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