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和李政道決裂的前因後果,到底錯誤在誰?

楊振寧和李政道決裂的前因後果,到底錯誤在誰?

李政道和楊振寧曾合作發現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科學界的一段佳話。但是後來二人卻因為矛盾,慢慢走向了決裂,令人惋惜,究竟裡面有些什麼曲折,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

1946年,李政道被選中公派到芝加哥大學學習理論物理,此時的楊振寧正在芝加哥大學當助教。

同在一所學校,交往自然開始。二人開始聯名發表論文,在生活上也成了親密的朋友。

楊振寧和李政道決裂的前因後果,到底錯誤在誰?

但此時糾紛卻發生了,由頭是他們合寫的兩篇論文的署名次序問題。

這兩篇論文的總標題是《狀態方程和相變的統計理論》,第一篇《凝聚理論》署名是楊振寧和李政道,第二篇《格氣和伊辛模型》署名是李政道和楊振寧

在第一篇論文完成後,按慣例合作者的署名應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順序排列,應該是“李政道和楊振寧”。但是,楊振寧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話,他希望排在前面,因為他比李政道大四歲。李政道對這一要求很吃驚,勉強同意

在第二篇論文署名時,李政道說服楊振寧按國際慣例改了過來

論文署名的事情使李政道耿耿於心。那時,他並不知道楊振寧的夫人杜致禮(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的長女)也參與其間。據楊振寧回憶,上述兩篇論文的署名次序,楊振寧本想把李政道放在前面,因為李畢業後科學事業一直不順利,要幫助他,可是杜致禮根據“女人的第六感”出面阻止,說李政道這個人不值得他這樣信任

楊振寧和李政道決裂的前因後果,到底錯誤在誰?

195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把當年的物理獎授予李政道和楊振寧

11月,李政道要為去斯德哥爾摩領獎做準備。他們都要寫發言稿和講演稿。那時,在諾貝爾獎委員會通知以及所有媒體的報道中,兩個名字的次序都與獲獎論文的署名一樣,李政道在先,楊振寧在後

當他們到了斯德哥爾摩,楊振寧忽然提出,授獎時他希望能按年齡順序在李政道之前受獎,而他夫人杜致禮則想在出席晚宴時讓國王作陪,也就是說,在進入晚宴會場時她要走在最前面,楊振寧次之排在第二名,由皇后作陪

李政道對此大為驚訝,不同意這麼做。但是,楊振寧又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秦惠對李政道說,假如為這件事鬧出笑話,讓外國人看不起,太丟臉。這樣李才勉強地同意

楊振寧和李政道決裂的前因後果,到底錯誤在誰?

而不久後的一篇文章卻讓他們走向分裂---1962年5月12日出版的美國《紐約客》雜誌上刊登了伯恩斯坦寫的《宇稱問題側記》,記述李楊合作發現宇稱不守恆的故事

楊振寧提出,文章中的某些地方,他希望名字寫在李政道之前,另外,他夫人杜致禮的名字也要放在秦惠之前,因為杜致禮年長一歲

對楊振寧的這些要求,李政道覺得太無聊。當天晚上,楊又打來電話,說那些注或許可以不加,但文章裡都要寫成“楊和李”

李政道感到失望,只好建議他們今後不再合作

楊振寧和李政道決裂的前因後果,到底錯誤在誰?

多年以後楊振寧在看到李政道說這番話時,感到非常驚訝。據楊振寧所言,第二篇論文之所以讓李政道署名在前,還是出於幫助提攜小兄弟的目的。除卻論文,李政道對於二人獲得諾貝爾獎時遭受的差別待遇耿耿於懷。頒獎方不知出於什麼考慮,安排楊振寧住好房間,李政道的房間卻差一點;楊振寧的夫人和瑞典國王走在一起,自己的夫人卻沒有。頒獎典禮前,楊振寧與李政道商量,因自己年齡長李政道四歲,能否自己排在前面。真正讓兩人反目的導火索是1962年美國《紐約客》雜誌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楊李二人從合作到獲獎的經歷。因為記者是李政道的朋友,楊振寧擔心記者歪曲事實,想阻止文章刊登,但雜誌還是如期刊登。雜誌出版後,二人關係正式決裂。楊振寧說李政道“四處亂說”在先,李政道後來接受採訪時說:“1962年我和楊的分裂,完全是楊的高度貪慾造成的,與文章無關。和楊振寧不一樣,我說話一向是很謹慎的,對自己的為人,要求一向是很嚴格的。”

楊振寧和李政道決裂的前因後果,到底錯誤在誰?

2011年楊振寧接受著名主持人曹可凡採訪時,談到李政道。楊振寧認為二人和好基本不可能。“在1962年,我們發生非常不能化解的衝突,以後就分道揚鑣了。到今天,還是這樣,是我人生裡頭,一個重要的悲劇。”楊振寧還透露了一個二人交惡後再次見面的細節。在1986年,國內組織很多專家學者在從化召開會議,李政道先到了,楊振寧後到的,組織者安排了一個後到者從車上下來要有個和先到的科學家握手的環節,邀請楊振寧握李政道的手照相,楊振寧很不開心,覺得組織者的做法很可笑。

----------

物理大觀,講述有趣的科學故事,介紹奇妙的物理知識,讓你感受不一樣的世界,喜歡點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