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孝"遲到!(隨筆)

不能讓"孝"遲到!(隨筆)

我聽說過一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家境十分困頓,父親早逝,弟妹嗷嗷待哺,可這個學子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能去賣血。這是一個多麼自私狹隘的孩子, 摒棄家庭、母親於不顧,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上,殊不知自己的前程要靠母親鮮血的澆灌?這個苦孩子的母親更苦!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面對斷然離去的孩子,她會怎麼想?

不能讓

我目睹過發生在身邊的故事。一個八十歲的老母親,步履蹣跚,行走間右手在不停地抖擻。一次見到我,哭訴著說要到法庭告她的兒子。這個老母親聲淚俱下,一副痛苦狀讓人心 疼。老母親孱弱多病,三個兒子相互指責母親當年的偏心,都推三靠四,不願承擔贍養母親的責任。大兒子還擔任過一年多的村支部書記。至今三個兒子的母親仍孤零零地住在原先生產隊的炕煙房裡度日,苦澀,悽楚。一個八十歲的人了,在人世上還有幾個春夏秋冬?"孝道"這堂課,老母親的兒子們,難道就沒有研讀過?

不能讓

世上的人呢,真可謂形形色色。在贍養老人面前,少數人總是挖空心思地尋找一些所謂的理由,貌似冠冕堂皇,實則完全是為了個人的私利。一個"工作忙碌",把"孝"驅趕得無蹤影了。怕吃虧,與"孝"無緣,不想麻煩,個人突出主義,利己思想。在這些人的生活字典裡,根本就查不到"孝道"的詞條。一個人步入耄耋之年,那心境裡多麼悽苦無靠。在風燭殘年的有限時日裡,多想與自己的子女在一起,享受一種溫馨暖心的老來生活。生活有依靠,精神有寄託,子女伴同著,真可謂其樂也融融。

不能讓

可惜現實中的一部分人,忘了時間的殘酷, 忘了生命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一種不堪一擊的脆弱。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當有一天,我們的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我們的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遠無法償還的心情。有些東西,今生今世也永遠無法彌補;有些事情,等"死別"了方懂得,後悔晩矣。讀懂"孝道"課,於人於己大為有利。

我還知道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年邁的母親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姊妹三人不假思索地帶母親到鄭大一附院住院治療,花去了近二十萬元,在母親心臟的某一部位,植入了支管。這樣的子女是何等的孝順!與上面兩幅現實圖景相比,豈不存在著迥然地不同?

種種的人生體驗告訴我們,"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是無法重現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就永遠無法連接。在"孝"上,我們盡我們的力量,哪怕是在旁人眼裡是極不顯眼的丁點小事,那也是無怨無悔的了。一塊糖,一枚果子,都能讓我們的心靈在許多年後得到一絲安慰。

不能讓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孝"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核心,其所起到的社會意義和價值是西方文化不可相比的。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孝道文化不可缺失。"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的故事,古來有之。古人尚能如此,何況新時代的我們?"孝",是一個人做人的道德根基。"孝",能讓我們重拾感恩之心。"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珍惜眼前,從小事做起,滿懷感恩之心,善待父母。一言蔽之:孝,不能遲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