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昌邑推進非現場執法系統建設 提升治理超限工作效能

濰坊昌邑推進非現場執法系統建設 提升治理超限工作效能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27日訊(記者 韓蓓蓓) 為提高公路管控力度,緩解路面執法效率低、難度大等難題,推動治超工作轉型升級,濰坊昌邑市交通運輸局堅持傳統治超與科技治超雙管齊下、同步發力,運用“互聯網+智能交通”技術手段,加快推進治超非現場執法系統建設。推進工作中,通過建設一個平臺、八大系統和健全兩項機制,不斷創新監管模式,力促執法效能“一提升”和超限率、事故發生率“雙降低”,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運輸安全保障。2月1日,昌邑市公路超限綜合管理平臺正式投入使用,是濰坊市首家實現智能超限檢測和非現場執法的應用系統。

強化頂層設計 完善支撐架構

將頂層設計作為“科技治超”建設的先決和前提條件,在借鑑湖南平江、德州德城、菏澤鉅野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路網結構、交通流量、貨物運輸現狀等因素,科學規劃系統建設,為下步發展完善架構、夯實基礎。根據市政府統一安排,昌邑市交通運輸局牽頭相關部門按照“科學規劃、試點先行、健全體系、數據共享”的思路,逐步建設覆蓋全市主要貨車途徑路線的科技治超網絡。2019年,委託杭州海康威視公司高起點、高標準,全力建設昌邑市公路超限綜合管理平臺,投資1000萬元,在309省道濰坊與青島交界、206國道濰坊與青島交界率先建成兩處動態監測站點,初步形成以集動態稱重實時車輛抓拍、視頻監控、LED提示屏、自動報警和信息處理等功能為一體的非現場執法系統。

濰坊昌邑推進非現場執法系統建設 提升治理超限工作效能

配套八個系統 健全兩項機制

圍繞提升治超監管水平和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建設“平安交通”的工作目標。該局堅持“明確任務、系統推進、注重效能、提升水平”的原則,以重塑執法流程,消除治超盲區為切入點,配套完善“八個系統”、健全“兩項機制”。一是強化技防支撐。依託公路超限綜合管理平臺和兩處動態監測站點,完善超限車輛“動態檢測”、“遮牌”車輛自動識別、“黑名單”車輛自動報警、“手機APP”執法檢查、“圖上監控”超載預警、“非現場執法”審核、“信息指揮”、“陽光執法”監控等八大系統。能夠實現對過往車輛的全天候自動檢測,有效解決治超人員不足、取證困難、車輛攔截安全、人情執法等問題,達到了消除治超盲點的目的。二是形成聯動合力。堅持路面治超與科技治超協同配合,在貨車超限超載動態監測站點路徑,輔助路面執法方式,加大貨車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尤其是針對多次超限未處理的車輛信息,通過納入平臺自動報警系統,第一時間通過指揮中心通知路面執法中隊布控實施精準打擊。對於路面執法中發現的遮擋號牌車輛固定證據後,移交交警部門立案處理。以科技治超為基礎,信息數據為紐帶,交通、交警等多部門聯動,路面執法和非現場執法協同配合,大大提高了執法監察效能,有效震懾了不法經營業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運用科技治超手段抓拍超限違法行為800餘起,已立案查處270餘起。

濰坊昌邑推進非現場執法系統建設 提升治理超限工作效能

嚴格依法行政 堅持懲教並舉

在非現場執法系統規劃建設和實施過程中,始終嚴格依法依規推進。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優化調整運行機制,規範告知提示、固化證據、案件處理等辦理環節,確保了整個執法流程及時高效、規範透明、完整閉環。把信息共享作為科技治超的關鍵環節,依託“智慧昌邑”、“信用昌邑”平臺,加快打破相關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在後續處理工作中,將非現場執法與運管系統鎖定、企業追溯、失信聯合懲戒等相結合,開展多方治理,打好治超“組合拳”。在執法的同時做好普法工作,廣泛宣傳超限超載危害、非現場執法合法性、逃避檢查的後果等,堅持處罰、曝光、宣傳、教育等綜合施策,多措提升治理效果,增強車主主動消除違法的自覺性,形成不敢超、不能超、不願超的發展共識。

下步,昌邑市交通運輸局將進一步優化提升非現場治超工作的運行機制和工作體制,提升科技治超工作能力水平,同時,根據建設規劃逐步在國省、縣鄉重點路段建設共計8處雙向執法點位,形成覆蓋全市主要貨車途徑路線的科技治超網絡,切實杜絕違法超限運輸行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