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了規則,孩子不能堅持,從這3方面解決,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關於制定了規則之後,後期孩子堅持不了多久該怎麼辦?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哈嘍,大家好!我是@淘姐憨弟成長錄 淘姐憨弟的媽媽,一位愛生活,愛分享,一個人帶倆孩子的80後全職寶媽。今天我就從三方面和家長朋友做一個分享,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育兒的過程中,每一位父母都會為我們的孩子制定一些行為規則,為的就是培養一個用有良好行為規範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好孩子。但在有時,我們給孩子制定規則之後,後期孩子堅持不了多久,當這種情況出現了改怎麼辦?需要做什麼?

第一,首先父母要做好榜樣。父母要是想要孩子遵守規則,那家長也要遵守,這一點很重要!父母要先做好榜樣,這樣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並且規則一旦制定好了,就不能因為自己一時心軟就破壞,只要是做錯了就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同時大人也要以身作則,一定不能自己帶頭破壞。

制定了規則,孩子不能堅持,從這3方面解決,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

舉個例子,我們最常見的吃飯問題來看,如果到了該吃飯的時候孩子不肯吃飯還是玩,那就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現在不吃飯,那過了這個時間就沒有飯吃了,想吃的話一定要到下一頓,而且這段時間裡零食也不能吃,你是真的不想吃嗎?”

其實對於孩子,道理規則他都知道,如果他依舊玩,那一會兒肚子餓了就只能餓著。家長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心軟,一心軟就功敗垂成了,不要覺得把孩子餓了,其實餓上一頓,不會有太大問題的,如果實在心疼,可以下一頓飯稍微早點做,都可以,但是無論如何不能心軟,破壞規則,因為一旦讓吃了,不僅規則無法執行,不能養成好的吃飯習慣,而且大人的出爾反爾還讓自己在孩子那裡失去威信。

第二,制定了規則之後,一定要讓孩子堅持執行一段時間,至少三個星期。在這期間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做,這樣可以起到監督和指導的作用。如果做一段時間,感覺孩子可以獨立去做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放手了,讓孩子每天或每次自己去做。有可能這個時候就出現問題,就是孩子最後沒有去堅持規則,不想做了。那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繼續做下去,是什麼原因,可以直接問孩子。瞭解了原因後,再次引導孩子執行這個規則,可以講明堅持做這個規則的好處或是目的是什麼。然後再督促孩子繼續堅持,同時可以再陪孩子一起堅持幾次,等他習慣了就可以放手,慢慢的好習慣就成自然了。

制定了規則,孩子不能堅持,從這3方面解決,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和孩子良好溝通

這裡也舉個例子,比如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書桌和書包,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行為習慣,那怎麼要讓孩子堅持下去呢?首先我們可以跟孩子進行一個溝通,從今天開始,媽媽和你一起來整理你的書包,每天我們放學回來寫完作業之後,就開始整理書桌和書包,那主要你來整理媽媽來輔助。給孩子講好這個規定之後呢,那我們就每天按照這個規定來遵守,每天在孩子寫完作業之後,爸爸或媽媽就一起和孩子來整理他的書包和書桌。媽媽和孩子做了幾天之後,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然後我們爸爸或媽媽在旁邊就簡單的監督就可以了。如果放手了,堅持了幾天之後呢,就沒有堅持了,那這個時候呢我們就要問他為什麼不堅持了。然後再告訴他,堅持整理書桌和書包的好處有哪些?比如,可以告訴他書桌和書包整理好後不容易丟書、鉛筆或者橡皮之類的學習用具。因為整理了歸類了需要用學習工具或者書本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找到不會浪費時間等等這樣的一些好處講給他,然後再鼓勵他繼續去做,慢慢的孩子就學會了整理,也會堅持下去。

第三,就是爸爸媽媽要多去鼓勵孩子。平時如果孩子有一個習慣堅持的很好,那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要吝嗇鼓勵和語言,多多鼓勵孩子,表揚孩子,甚至可以適當的給點物質的獎勵,這樣讓孩子建立一種榮譽感,明白把一件事做好,是值得被表揚,充滿自豪感的!當有另一個規則後期沒有堅持太久的時候,我們可以拿他堅持的好的規則做一個比較和鼓勵,讓他能繼續堅持下去。

制定了規則,孩子不能堅持,從這3方面解決,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多多引導孩子反思

總之,制定了規則之後,讓孩子堅持下去,父母的榜樣力量很關鍵,對孩子陪伴和鼓勵也很重要。只要堅持下去,一切好的行為就會習慣成自然。

哈嘍,大家好!我是@淘姐憨弟成長錄 淘姐憨弟的媽媽,一位愛生活,愛分享,帶倆孩子的80後全職寶媽。如果你也有類似的育兒問題歡迎留言討論,喜歡我的分享可以點關注,收藏加點贊哦!如果有不一樣的觀點或經驗大家可以分享學習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