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實現“九連降”,不斷下行的價格,受什麼因素影響?

民以食為天,隨著復工復產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美食迴歸至大眾的餐桌。而從去年開始,就猛漲價的“二師兄”,也在慢慢地歸至常態化。很多城市的豬肉價格,已經慢慢降至“平民價”。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迴歸至“平民價”的豬肉依舊不便宜,不能和過去的“十元時代”相提並論。只是和巔峰價格相比,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降溫”。

截至4月27日,某市場的豬肉批發均價已經降至18.88元每斤。相對於今年的最高值,二月的25.38元每斤,出現了明顯的“降溫”,減少了6.5元。而隨著肉價的降低,豬肉市場的消費者也逐漸增多。為了安全起見,面對密集的消費客流量,批發交易中心還採取了限流的措施。而無論如何,歸根到底就是我們吃豬肉的成本降低了。

豬肉價格實現“九連降”,不斷下行的價格,受什麼因素影響?

從3月中旬開始,我們的肉價就開始出現了“下行”的情況,而一組數據也顯示,肉價已經迎來了“九連降”。是什麼原因,讓這位霸佔高位長達一年時間的“二師兄”,終於準備走下神壇呢?主要有以下這兩點原因。

需求層面

每年一季度,因為春節等諸多原因,一直都是豬肉市場需求的高峰期。無論是家庭,還是餐飲門店,對於豬肉的需求量都很是巨大。而今年的春節,發生了一些事情,使得這樣的需求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豬肉價格實現“九連降”,不斷下行的價格,受什麼因素影響?

不少家庭對於豬肉的需求量,出現了明顯的減少。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左右。而很多人更是面臨工資減少,甚至沒有工資的情況。所以當人們的收入減少、資產變少的時候,對於產品的需求也會減少。而本身豬肉的價格就已經算是“高端線”了,更是讓不少的家庭望而卻步。從而使得家庭對於豬肉的需求量減少,影響著豬肉的價格。

而除了家庭因素以外,大量的餐飲門店停業,更是將對豬肉的需求,降至“冰點”。而我們也知道,一般情況下,供求關係都會影響著商品的價格,豬肉市場亦是如此。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餐飲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至少45%。而大量的門店停業,也就不再對豬肉有大需求,最終影響著豬肉的價格。

豬肉價格實現“九連降”,不斷下行的價格,受什麼因素影響?

供給層面

早從去年開始,全國生豬產能就在逐漸的恢復。而除了“新生豬”以外,毛豬積壓問題也比較的嚴重。數據顯示,大體型白條豬上市量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狀態。而這樣的供給量,也給了市場更多的商品,從而讓價格出現下行的趨勢。

這樣的大環境下,豬肉出現九連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豬肉的降價,也影響著其他商品的價格,例如雞蛋。作為相似的產品,在豬肉價格下行的同時,多地的雞蛋價格也開始下行。就以北京新發地市場為例,這兒的雞蛋在每斤3.1元。而很多的產品,也因為供給和需求的原因,出現了價格的波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