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發佈企業融通“共創計劃” 首批融通專員上崗

成都高新區發佈企業融通“共創計劃” 首批融通專員上崗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韓清華 ■ 郭曉宇

4月29日,2020年“創響中國”成都高新區大中小企業融通專場活動項目路演暨共創計劃發佈活動在菁蓉匯舉行。本次活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協指導,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主辦。

當天活動上,中國科協企業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主任蘇小軍通過視頻為活動致辭。他在致辭中充分肯定大中小企業融通工作的重要意義,並提出今年“創響中國”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融通創新導向、持續創業精益創業導向和國際合作導向。

據悉,為進一步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服務企業穩產滿產,2020年“創響中國”成都高新區大中小企業融通專場活動於3月啟動,並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如四川長虹、中移(成都)產業研究院等大企業首次開放供應鏈,提供了6大類數十個“機會清單”,吸引了省內外近百家企業前來“接單”;為推動長效機制,成都高新區上線“互聯網+大中小企業融通”平臺,設立融通專員,開設“融通集市”等,有力服務各類企業穩產滿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成都高新區發佈企業融通“共創計劃” 首批融通專員上崗

大中小企業“共創計劃”發佈,首批融通專員上崗

作為本次活動的一大焦點,成都高新區推動四川長虹、中移(成都)產業研究院等大企業及投資機構、行業協會、孵化載體、中小微企業代表等共同發佈“共創計劃”。

記者瞭解到,該計劃是此次大中小企業融通活動設立的長效機制之一。根據“共創計劃”,成都高新區將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融通發展服務體系,推動建立融通發展基礎數據庫,構建基於大數據的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智能分析系統,實現各類企業供需的精準匹配。

據瞭解,成都高新區將聯合區內大企業每月發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機會清單”,鼓勵大企業建立以產業鏈為紐帶的垂直孵化體系和供應鏈金融體系,運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政,推動大企業建立常態化的研發活動眾包機制。

為推進大中小融通工作更加精準高效,當天,成都高新區首批“融通專員”正式上崗。“融通專員”的職責類似合作經紀人,他們將幫助企業發佈融通需求、對接申請的中小微企業,保障大中小企業融通工作在長期落到實處。

據瞭解,今年以來,成都高新區高效推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以推動形成企業服務的長效機制。融通專員也將在大中小企業融通工作中通過“一對一”“進駐企業”等形式切實服務好企業。

成都高新區發佈企業融通“共創計劃” 首批融通專員上崗

大企業開放“機會清單” 實現產業鏈高效運轉

作為成都高新區開展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工作的核心舉措,活動啟動以來,四川長虹、中移(成都)產業研究院等大企業開放了6大類的數十個“機會清單”,吸引了省內外近百家企業報名參與。

據介紹,“機會清單”是成都這兩年為了增強城市創新活力,吸引全球高端創新資源的一個創舉。成都高新區建立應用場景“機會清單”發佈機制,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做法,此前也獲國務院辦公廳作為典型經驗通報表揚。成都高新區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發佈“共創計劃”將“機會清單”這一做法創造性的運用到了創新創業領域,提升雙創活力,激活資源互通共融。

中移(成都)產業研究院產業合作部副總經理艾光明發言中表示,大企業擁有產業、資源和技術優勢,而中小微企業在細分領域有創新優勢、機制靈活,這種合作有很強的互補性,對促進大企業開放創新、完善產業生態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以往中小微企業進入大企業供應鏈難度很大,週期很長,如今通過這一模式,大家通過展示和比拼技術和解決方案,公開透明,形式很好。這種路演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一家參與路演的中小微企業負責人說。

當天,首批報名“接單”的近百家企業中,四川華斐科技、成都國科雲漫信息科技、上海菲伽智能、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成都厚立信息技術、成都白雲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省內外的企業經過多輪溝通篩選,率先參加了現場的公開路演。

以上海菲伽智能為例,這家公司在智慧城市領域獨有的“嵌入分佈式城市感知生態系統”,大量用於對橋樑、地鐵、隧道等重大施工和安全管理場景中,避免公共設施重大事故發生。該公司在生物檢測領域亦有應用,通過將紅細胞檢測技術等全球獨有測試技術與移動智能設備結合,推出手持式免疫分析儀等體外診斷設備,能幫助用戶監測胃腸道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這種結合傳感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智能家居領域亦擁有廣闊的應用場景。

“這些企業的技術、產品在細分領域都具有獨特性的創新,也具有很好的落地性,一旦能與長虹和中移(成都)產業研究院等大企業生態融合,相信能夠產生很高的價值和效益。”評委專家徐耿點評。

除了大企業的“機會清單”,據瞭解,主辦方此前上線的“大中小企業融通”服務平臺上,還有一大批企業發佈的合作機會,形成“融通集市”,目前融通集市上的合作需求已經接近100個,各類企業可通過成都大中小企業“雙創”共創共享雲服務平臺(


http://cdqyrt.ctoutiao.com)瞭解上述合作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