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科普每日二問 | 親戚做客、辦公會議,如何避免聚集?

啊1.jpg

▲圖片來源:Pixabay

問:親戚來滬,可以邀請來家中走動嗎?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急診內科主任白建文:家庭聚會可能給新冠病毒帶來傳播機會,絕不能讓它得逞。疫情期間,市民仍應保持少出門、不聚餐的好習慣;在家用餐實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即便是熱戀中的情侶也不例外

許久不見的親戚終於來滬,本是件高興的事,但是在疫情防控的當下,這樣的事情卻讓人左右為難:該不該邀請長輩到家中坐坐?如果邀請了,會不會引起交叉感染?如果不邀請,會不會顯得不近人情?

對此,白建文認為,疫情期間,邀請親戚朋友來家做客並不合適。畢竟新冠病毒十分狡猾,家庭聚餐時眾人摘下口罩,邊交談邊進餐,容易引發聚集性傳播。他特地提醒市民,目前仍應保持少出門、不聚餐的好習慣。同時,在家用餐也最好養成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

而且,市民與家人交流時也應保持適當距離。白建文說,在非密閉的情況下,只有與傳染源近距離接觸才可能實現飛沫傳播,而距離傳染源一米以外是相對安全的。有調查顯示,在一般的工作場合中,大多數人交流的社交距離為1.2至3.6米;普通朋友交談時的私人距離一般是0.45至1.2米;親密距離在0.45米以內,情侶、家人或知心朋友間較多采用此距離。

基於目前仍處於疫情防控期間,白建文提醒,雖然市民朋友在家中不必時時佩戴口罩,但仍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注意房間通風。同時,家庭中外出工作的成員都必須注重工作時的防護措施,畢竟你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家人健康。

問:辦公期間,會議室如何“聚集”才安全?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張旻:開會時,應儘量選擇可保證空氣正常流通的會議室。面對面開會期間,控制會議時長,進入會議室前要洗手、消毒、戴口罩,開會人員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

對於職場達人而言,開會已經成為日常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然而疫情防控期間,會議室常作為聚集地也不免讓人憂心。張旻表示,職員進入辦公樓前應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並清洗雙手後可入樓工作。

辦公期間,當員工需進入封閉的辦公室時,可採用單人輪流進入的模式。開會時,應儘量選擇可以保持空氣正常流通的會議室。張旻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選擇能開窗通風的會議室,室內空氣流通和有足夠新鮮空氣供應,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傳播和感染的風險。

雙側有窗戶的會議室應在會前至少開窗通風半小時,會議期間在保持室內溫度情況下,儘量開窗通風,形成空氣對流加速新鮮空氣的流動;單側有窗戶的會議室應在會前至少開窗通風半小時,必要時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

同時,應注意控制會議時長,進入會議室前要洗手、消毒、戴口罩,開會人員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會議結束後,要對場地、桌面進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議用開水浸泡消毒。

建議儘量減少或避免舉辦大型會議,如必須開會,最好選擇視頻或電話會議,或將大的聚集會議拆分成小型會議,減少每個會場的聚集人數,避免不同會場之間的人員流動。

作者:李晨琰編輯:儲舒婷責任編輯:顧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