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能不能多次使用 不能騙我們

網上專家說,普通人可以不用N95,我信了,物資緊張,留給一線醫護人員,無可厚非。

網上專家又說,不要擔心口罩不夠用,普通人的口罩是可以多次使用的。估計,提出這個觀點的專家也是好心,口罩短缺,總不能去搶嘛!但是,這個科學嗎?鍵盤俠對此存疑,要弄個水落石出。

那就先從口罩的歷史說起吧!

很久很久以前,世上是沒有口罩這一說法的,以前碰到瘟疫,只能是躲,靠神奇的中醫煮這個散,那個湯的解決。

直到大清末年,東北鼠疫肆虐,民不聊生,參與救治的散醫也好,護士也好,抬拉屍體的農夫也好,跟著大片大片的死亡,接觸死亡率達到了百分之四十多。一時間,人心惶惶,東北大地陷入了空前絕後的絕望氣氛之中。

就在這危難之際,南洋大商人伍連德,主動請纓,上奏摺於大清皇帝,有控制瘟疫的良方。焦頭爛額的大清皇室,對這種主動請纓的義舉,當然是舉雙手稱讚,並給予大力支持,撥銀無數。

伍連德的秘方就是,要求參與救治的人員,用紗布五層,裹住口鼻,再參與救治。神奇的事情出現了,致死率大幅下降,偶爾一兩例,事後也被證明沒有用紗布裹住口鼻。加上清朝政府的錢糧支持,很快,這場瘟疫,就被平息了。

疫情結束後,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南洋大商人的功勞,稱這種東西叫做“伍氏口罩”。

伍氏口罩成了最早的口罩雛形,在國內逐步發展,演變成中間加棉的面紗口罩。這種口罩廣泛應用於醫療機構和民間,直到2003年非典前還在使用。

但是,這種口罩,防唾沫,飛塵可以,並不能高效率的阻擋病毒。有實驗表明,用面紗口罩二十四層,仍然無法有效阻擋病毒。

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口罩,非3M公司莫屬。

這個公司早先是挖煤的,旗下很多工人得了塵肺病。公司生產效率下降不說,還要因此賠上一大筆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3M公司花大力氣,研究了多重防塵過濾口罩。慢慢的一發不可收拾,3M的口罩成了標準,也申請了很多專利。

那麼,普通的3M口罩,與面紗口罩的區別在哪裡呢?

答案是材質:

3M普通外科口罩,也就是那種綠色,藍色的,用的材質纖維密度比面紗口罩高四十多倍,而且增加靜電層。

所以說,這個口罩的作用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高密度纖維材料,用來過濾病毒,二是靜電層用來捕捉病毒,也就是吸附。

我們現在使用的口罩原理基本源於這裡。

所以,專家說普通人口罩可以反覆使用,問題就來了。口罩用了一天後,必然會因呼出氣流溼潤,或者口水打溼,就會破壞靜電層,失去了捕捉病毒的作用。二種功能去其一,何來重複使用之說呢?

至於網上發抖音要蒸一蒸,煮一煮再用的觀點,就更荒唐了。

那種大媽用毛巾,肚兜做的口罩更不好意思提了,我們總不能打擊善良的意願吧!

口罩能不能多次使用 不能騙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