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七星關區:林下養雞 養出好“錢景”--地方聯播--貴州--地方--首頁

步入七星關區田坎鄉百誠養雞專業合作社的林下土雞養殖基地,滿山遍野的樹木鬱鬱蔥蔥。放眼望去,林中雞舍錯落有致,樹下土雞成群結隊,有的在追逐鬥架,有的在捕食昆蟲,有的站在枝頭“引頸高歌”……

“咕咕咕……咕咕咕……”隨著合作社理事長李順江的呼喚聲,上百隻“跑山雞”從四面八方朝他飛奔而來,他將玉米粒撒在地上,土雞爭相搶食,現場一片鬧騰。

今年41歲的李順江早年一直在外打工謀生,憑藉著吃苦耐勞、善於學習的品質和敢做敢闖的精神,他積累了返鄉創業的“第一桶金”。

在外打拼的日子,李順江一直與養殖行業打交道,因此,他積累了大量的養殖專業技術和經驗,“我的家鄉生態環境好,在外打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何不返鄉創業?”一天,李順江將自己準備回家創業的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很贊同。

說幹就幹。2008年,李順江從廣西返鄉創辦了七星關區田坎鄉百誠養雞專業合作社,註冊資金100萬元。一路走來,李順江始終在探索中不斷謀求新的發展方向——從起初雞苗批發,轉型為肉雞養殖,再到今天的生態土雞養殖。

經過多年發展,田坎鄉百誠養雞專業合作社發展成為了一家集孵化、育雛、飼養、加工、培訓、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並培育出了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地方優質土雞品種——白腳土雞。

過硬的技術和豐富的養殖經驗,讓平時少語的李順江說起生態土雞來頭頭是道。“為了提高林下土雞的附加值,在生雞已經獲得市場認可的情況下,我們對土雞進行了深加工,研製出了養生與美味為一體的田坎藥焗雞。”談及合作社的生態土雞產品,李順江臉上難掩驕傲。

“基地飼養的雞平時吃的是蟲、草,喂的也是玉米,所以基地養的雞生長週期比一般肉雞要長,至少8個月才能出欄。”李順江介紹,堅持生態餵養加上土雞平時活動量大,養殖出的土雞具有肉質緊實、蛋白質豐富等特點,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目前,合作社每月出欄生態土雞5000羽,每月售出生態土雞蛋30多萬枚,田坎藥炬雞及生態雞蛋遠銷四川、貴陽等地,並在七星關區同心路開設了專賣店。

李順江打開了林下生態養殖的致富路,也為當地群眾增收創收提供了新渠道。

“我到基地上班五年了,一年有兩萬多的收入,足夠一家人的開銷。”基地務工人員李定德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兩個孩子還小,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他自己常年藥不離身,沒辦法外出務工。現在,李定德就在基地裡負責孵化照看雞苗,收入穩定還方便照顧家人,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產業發展到了家門口,嚐到甜頭的不只是李定德一個人。一直以來,合作社秉承“做大做強、帶動群眾、共同致富”的經營理念,除了基地吸納就業為鄉親們提供增收渠道外,還通過為農戶發放雞苗、提供技術支持以及回購產品等方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合作社現在共有土雞6萬多羽,其中有3萬餘羽是發放給農戶飼養的,只要農戶願意,我們還給他們購買孵化設備,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李順江告訴筆者,目前,林下養殖產業主要分佈在白沙河、茨竹、青槓、大元4個村,累計帶動了貧困戶132戶423人參與產業發展。

田坎鄉百誠養雞專業合作社的成功是七星關區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節約型、健康型、生態型林下經濟,將本地林地資源轉換為經濟優勢,助推當地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為扶持更多類似田坎鄉百誠養雞專業合作社這樣的林下土雞養殖項目,七星關區林業局制定了相關工作舉措,助力高質量的打贏脫貧攻堅戰。

“我們要進一步的發揮好林業部門的作用,對跑山雞項目要抓好林地使用的辦理,做到簡化手續程序、應辦盡辦。”七星關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興江介紹,在今後的工作中,七星關區林業局將積極向省林業局申報項目,爭取得到上級部門政策技術支持,加大力度扶持七星關區的跑山雞項目,讓七星關區跑山雞成為帶動老百姓走上脫貧致富“快車道”的助推器。(翟倫 馬玲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