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網研院首席科學家:5G承擔了哪些使命

中國聯通網研院首席科學家:5G承擔了哪些使命

新基建大幕拉開,5G被寄予厚望。

3月24日,工信部發布《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單位全力推進5G網絡建設、應用推廣、技術發展和安全保障,充分發揮5G新型基礎設施的規模效應和帶動作用,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5G為何能成為新基礎設施?在新基建中承擔怎樣的使命?5G網絡建設進展如何?5G建設能拉動哪些投資?5G如何商用?針對外界關心的這些焦點問題,近日,澎湃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唐雄燕

唐雄燕稱,中國政府戰略性地提出“新基建”,其中5G將是打造國家科技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他表示,5G的技術特性跟當今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需求結合起來,將能夠改變產業發展形態,就像大家經常說的5G改變社會。

5G為何能成為新基礎設施

新基建這一稱呼區別於舊基建,所謂“新”更多是新在科技含量。那麼,5G到底與之前的網絡有何不同?5G在新基建中需要承擔什麼樣的使命?

唐雄燕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釋5G的與眾不同。

第一,從技術角度看,5G具有更加先進的技術特性,5G的接入速率、時延和連接密度等幾個關鍵指標,與4G相比有一個數量級也就是10倍的提升。

其次,從應用角度看,5G提供了更全面、更豐富的業務應用支撐,它定義了三大類業務場景,分別是eMBB,“增強移動寬帶”,uRLLC,“高可靠低時延連接”,以及mMTC,“大規模機器通信”。

這三大類業務場景可以說涵蓋了今天能夠看得到的幾乎所有業務應用領域,所以5G業務應用範圍,比3G和4G有了很大的拓展。3G、4G主要是面向移動寬帶,也就是我們今天經常談的移動互聯網,但到了5G時代,應用拓展到了高可靠低時延的工業互聯網與車聯網以及mMTC物聯網場景。

第三,從產業特性看,3G、4G面向移動互聯網,尚處在消費互聯網階段,應用以面向個人用戶的生活和娛樂為主。與以往不同,5G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已從消費互聯網邁入產業互聯網階段,因此5G的發展重心和業務增長點將在產業互聯網和物聯網領域,5G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跟產業結合,實現萬物智聯,推動整個社會和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這是5G的最大價值所在,也是5G跟過去不一樣的地方。

5G的技術特性跟當今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這種內在需求結合起來,將能夠改變產業發展形態,就像大家經常說的5G改變社會。

另外,我覺得還需要強調的是5G不是一個單獨的存在,5G的作用需要與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相結合,還需要依託底層光纖網絡,共同構成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共同支撐和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也就是5G+ABCDEF(AI+ Blockchain+ Cloud+ bigData+ EdgeComputing+ Fiber),才能釋放出改變社會的強大力量。

5G跟工業結合恰逢其時。今天傳統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到了需要升級換代和數字化轉型的階段,對信息基礎設施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工業互聯網需要低時延、高可靠、更加安全、更加靈活的基礎網絡,而過去工業網絡環境採用傳統以太網或WiFi無線網絡,這些技術難以滿足工業互聯網發展要求,5G的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等網絡特性以及與邊緣計算和智能技術的結合,使得它可以成為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理想網絡支撐技術。

5G建網推進如何?

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外界擔憂5G建網進度。

對此,唐雄燕稱,目前為止運營商建網計劃推進順利,5G供應鏈受到的影響短期尚不明顯。在疫情之前我國三大運營商就基本上確定了今年的5G網絡建設計劃。去年我國明確了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的基本策略,建設目標並非特別激進,“電信聯通今年計劃建設25萬基站,中國移動好像是30萬。”

唐雄燕表示,目前運營商的建設任務肯定沒有減少,而且進度也是儘量往前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提出到今年三季度,就要完成全年的建設目標。所以從建設規模和進度上看,疫情對我國5G網絡建設並不會產生大的影響。雖然疫情對設備測試和現場施工等環節有影響,但運營商正在千方百計克服困難,5G招標工作和建設施工正在緊鑼密鼓展開,運營商有信心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的網絡建設任務。”

不過,武漢是中國最重要的光電子產品基地,武漢復工比其他地方要晚一些,加上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有些零部件還需要從海外進口,外界擔憂5G供應鏈的保障。

對此,唐雄燕表示,如果武漢不能恢復生產或者生產活動受到很大影響的話,會造成一些關鍵光電材料與器件的短缺,從而影響到通信設備產業鏈。此外,有些關鍵芯片和器件來自於海外,現在海外疫情這麼嚴重,下一步網絡設備供貨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

“短期我認為影響比較有限,因為幾大主流設備商,在元器件上可能都會有一定的庫存,他們通常會預計全年的設備需求,提前備貨,這樣的話今年供貨估計能夠滿足。如果全球疫情不能很快結束,明年的供貨可能會出現較大問題。”唐雄燕稱。

5G會拉動哪些投資?

5G的產業鏈很長,唐雄燕把5G產業鏈大概分成四個板塊。

第一塊是5G直接相關產業,包括5G通信設備和終端及其下游元器件產業。5G設備包括基站和核心網,終端主要是5G手機、行業終端等產品;5G設備和終端的下游產業,主要包括天線、射頻器件以及各類設備與終端芯片,還有測試儀器儀表。

第二塊是5G緊密關聯產業,包括光纖光纜,光纖傳輸與接入,IP承載設備,數據中心與雲計算等。

“光纖光纜屬於5G關聯產業,因為5G發展需要新建回傳與前傳網絡,需要擴容傳輸基礎設施。另外5G核心網是全雲化網絡,5G應用與5G核心網都需要部署到雲上,這就為數據中心和雲計算帶來了產業機遇,尤其是5G會促進邊緣計算產業的大發展。”唐雄燕稱。

第三塊是5G建設、運營與服務產業,主要與電信運營商有關,包括網絡服務與流量經營,網絡運營管理,網絡設計、建設與優化,鐵塔配套等。

第四塊是5G帶動的行業應用和信息消費產業。如針對個人消費者的線上生活,包括高清視頻、VR/AR、遊戲、電子商務等產業;針對垂直行業的智慧應用,包括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融合媒體、會議電視、無人機、雲端機器人等產業。

唐雄燕表示,總體來說,5G產業鏈很長,很多領域都將受益於5G的發展。“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國家把5G作為新基建重點內容的原因,因為5G建設和應用會帶動許多產業的發展,不但能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助力網絡強國戰略實現,還能極大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助力傳統產業升級和製造強國的實現,並能拉動信息消費,助力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5G會有哪些商業模式?

5G鉅額的投資,將來會能帶動哪些新商業模式?

唐雄燕稱,5G的商業模式還不十分清晰,需要不斷探索,但相信在5G網絡和業務運營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創新的商業模式。

“5G實際上是為業務和商業創新提供了一個更好的網絡環境,在這一網絡環境下能夠創造什麼樣的應用,雖然還難以預測,但只要我們構建一個開放共贏的創新環境,應用開發者必將迸發出巨大的創新熱情,創造出我們今天還難以想象得到的5G特色業務應用。目前看來,5G時代視頻業務可能呈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高清視頻以及AR/VR,這些業務過去受制於網絡條件難以實現或難以規模發展,而5G網絡的大帶寬和低時延特性正好適應視頻應用創新和發展的要求。”唐雄燕稱,當初3G誕生時,誰也沒想到會出現微信、電商、手遊、移動支付、抖音等豐富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相信5G時代的應用開發者和夢想追求者們也必然會創造出不同於4G時代的全新應用。

另外,唐雄燕認為,5G未來的業務增長點在產業互聯網,在萬物智聯的藍海市場。2B市場,如工業互聯網、機器視覺、工業控制、視頻監控、車聯網與自動駕駛、融合媒體、遠程醫療等許多應用是非常有市場前景和產業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