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4月6日,胡潤研究院今日發佈《疫情兩個月後全球企業家財富變化特別報告》,全球百強企業家近兩月財富損失2.6萬億人民幣。

百強中只有9人的財富在過去兩個月裡有所增長。在這9人裡我們看到被粉絲和業界譽為“中國喬布斯”“IT勞模”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家,雷軍。

而4月6日這一天恰好是中國手機行業頭部企業“小米科技”(以下簡稱小米)的十週年生日,雷軍用十年時間帶領小米以8%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智能手機第四,其成功的秘訣有三:天賦、熱愛和勤奮。

如果將視野寬度延長到30年的軸距,你會發現小米的誕生承載著,雷軍 “建立一家偉大的公司”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雷軍在互聯網行業勤勤懇懇幹了整整30年,同樣也是這份勤奮,一度阻礙著雷軍實現夢想的腳步。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9位財富增長企業家名單

-01-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 我特別害怕落後,怕一旦落後,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個善於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會先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徹,目的是不讓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出發的人。” --雷軍

雷軍是一個危機感很重的人,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師。知識分子對榮譽的看重,讓雷軍有著比同齡人更強的危機感,而他消解危機感的出口就是“勤奮”。


1、喬布斯點燃了他心裡的一團火,偉大的夢想讓勤奮者更加勤奮。


從小到大雷軍都很勤奮。高考時,他以超出清華、北大分數線的高分考入武漢大學,而他高中的同桌卻以比他低的分數進入了清華。

不甘落後的雷軍,大學入學第一天就跑去上晚自習。每天早上七點鐘去教室佔座位聽課。他喜歡週末看電影,通常是自習到九十點鐘然後去看電影。原本有午睡習慣的他,害怕同學中午多學知識,於是咬牙改掉習慣。

大二的時候,雷軍在圖書館看到一本名為《硅谷之火》的書,書裡喬布斯的創業故事,在他的心裡點燃了一團雄雄燃燒的火。

雷軍後來回憶說:“看完書以後,整個人熱血沸騰,在武大的操場上,激動地走了一圈又一圈,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從那時起,他心裡就有了一個夢想:要像喬布斯那樣,建立一個偉大的公司。“

雷軍為了早日實現夢想,用兩年時間修完四年全部課程。用節省出來的兩年時間進行社會實踐,大二開始他便泡在武漢電子一條街裡,幫別人裝系統、修電腦和編程序,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2、因夢想而生,第一家“草創公司”的速生速死。


1989年的2月,雷軍在電子一條街結識了王國全,兩個一起開發“黃玫瑰小組”的硬盤加密軟件,成為雷軍第一個成名產品。大四的時候,雷軍和王全國、李儒雄等人,共同成立了“三色公司”,開始第一次創業。

他們租下了珞瑜飯店103室,白天跑市場,晚上搞開發。 五六個人擠在狹隘的屋子裡,實在躺不下,就起來幹活。

開張不久就有了第一單生意,賺了4千塊錢,公司的啟動資金有了,他們開始擴張,員工最多時,有14個人。

三色公司一開始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賣過電腦、搞過印刷,最後他們決定仿造漢卡。

漢卡是在計算機上使用漢字系統的輔助工具,當年史玉柱就是靠漢卡起家,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成為百萬富翁。很快,三色公司的漢卡就開發出來,市場前景很廣闊,雷軍四人信心滿滿。

可是,他們的漢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人破解仿造。三色漢卡賣800塊一套,別人只要200塊,而由於三色本來也是仿造金山漢卡,沒有版權,告狀無門。

而此時,團隊內部常常為了誰當領導發生內鬥。雷軍當時還在讀書,經常被王全國和李儒雄從自習室拉出來開會。公司領導層每兩個月就換一次,讓人身心俱疲。

不久,三色公司散夥。散夥的第二天,走在陽光明媚的武漢大學櫻花路上,雷軍感嘆:“我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真輕鬆啊!夢魘般的日子過去了,迎來的是新的生活。”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3、草創公司短暫的生命,源於對商業世界生態系統的一無所知。


雷軍第一次創業就此結束,對於有創業想法卻沒有經歷過的人,創業更像虛擬世界裡的遊戲戰場,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即使輸了也會賦予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直到一頭扎進去,才發現創業其實是真實世界的血腥戰場。

想要在這個戰場活下去,創業者必須清楚自己企業所在的生態位,處於整個生態系統的什麼位置?也就是戰場裡面都有誰?你在哪裡?對手在哪裡?

生態位是傳統生態學的概念,主要指在生態系統裡,每一個物種都擁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佔據一定的空間,發揮一定的功能。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沒有兩種物種的生態位是完全相同的。

你小區附近很多餐廳都是今天開,明天關,隔一段時間就換一批。是不是也有那麼一兩家餐廳,能長期地紮在這裡?這就說明它在這個社區,擁有自己的一個生態位。

你觀察每個公司,能長期呆下去的人,是不是都有他自己的一個生態位,系統需要他,所以會保護他。

無論哪個生態位,都依附於生態系統生存,生態系統是豐盛還是貧瘠,是正在發展還是正在消失,其實從根本上決定了企業的進退生死。

商業世界的生態就像一個江湖,江湖多“草莽“。起於民間,沒有背景,靠抓住一個機會嶄露頭角。大部分人的創業都是這麼開始的。

大多數草莽企業並不清楚,戰場裡面都有誰?自己在哪裡?對手在哪裡?所以90%的草莽死的不明不白,這一批死掉下一批又衝進來。

美團《中國餐飲行業報告》裡有一個數據,2018年北京有20.4萬家餐館,全年關門11.4萬家,新開張8.5萬家。中國一個城市的餐館,一年將近一半關門,再開新的,然後再關,再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中國草莽創業的真實寫照。雷軍參與的三色公司就是茫茫草莽中的一員,年少輕狂,一無所知。

就像雷軍總結的:三色公司解散的原因主要有兩條,我們自以為有雄心偉略,對所有的權威都不屑一顧,街上老闆的吹捧也助長了我們的虛榮心,弄得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幹了。再就是資金缺乏。

對生態系統的無知,幾乎是所有草莽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也是很多人特別勤奮卻拿不到相要結果的根本原因。當年的雷軍過於相信勤奮能改變一切創造一切,這讓他後來進入“金山”之後,用整整16年才帶領金山成功上市。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02-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1991年,22歲的雷軍應金山總裁求伯君邀請加入金山,出任北京金山開發部經理

1993年,出任珠海金山的常務副總;

1994年,出任北京金山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雷軍25歲;

1998年,聯想注資後出任金山總經理,負責整個公司的管理、研發、產品銷售及市場戰略規劃,雷軍29歲;

2000年,底公司股份制改組後,出任北京金山軟件有限公司總裁,雷軍31歲;

2007年,出任金山軟件副董事長,同年金山在香港上市,這一年雷軍38歲。

2007年底,雷軍辭職,離開金山。


1、 捲土重來,金山成功上市,市值僅53億港元,16年勤奮付出換來不成正比的結果。


從1999年起,雷軍就開始籌備金山上市。當時金山在行業裡屬於工資低工作量大,其它公司同職位的工資是金山員工的2-3倍。員工能留下來的重要原因就是雷軍許諾的股權。

為了儘早實現自己的承諾,他自己拼命努力,也帶著金山的員工拼命努力,期待超越常人的付出能換來相應的回報

可是,無論他如何擠壓自己和員工,金山的發展,始終達不到上市的要求。他把自己壓榨到極致,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拼命工作,仍然無濟於事。

2005年,成立僅5年的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39.58億美元。無論是雷軍還是金山員工內心充滿焦慮與嫉妒。他說:“我每天給大家打氣,給大家畫餅,畫到後來你發現負債累累,如果不上市你這一輩子都還不清。”

雷軍曾帶領金山4次衝擊上市,轉戰香港創業板、深圳創業板、美國納斯達克和深圳主板,都無果而終。直到2007年10月,在網絡遊戲業務的加持下,金山終於艱難地登上了香港主板。

這一年,離1988年金山創立已經過去19年,離金山開始籌備上市,已過去整整8年。這是中國IT企業最艱難的一次上市。

但是儘管上市成功,金山和雷軍卻都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金山的市值只有53億港元。而2004年在香港上市的騰訊市值798億港元;同年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超過1600億港元。

與這些後起之秀相比,金山黯然失色。市值的巨大差距再一次給“勤奮“的雷軍當頭一棒。

我們常說,勤奮終有回報。雷軍的經歷,再次證明勤奮不一定得到你想要的回報。太多勵志的雞湯告訴我們,只要勤奮就可以獲得成功。但是成功是無數因素的綜合結果。

曾經有人問籃球巨星科比為什麼如此卓越?科比說: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無數的人被這個故事感動,但這個故事充滿了誤導。

科比的成功,是他天生的身體條件、運動能力、頭腦智商和個人勤奮的綜合結果。

勤奮只是諸多因素中的一個,它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不具備這些條件的人即使每天凌晨3點起床練球,大概率下也不會成為第二個科比。

2007年底,雷軍身心俱疲,離開金山。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2、金山與微軟霸主之戰,單純依靠勤奮得不到理想的結果,更打不贏一場戰爭。


金山的發展歷程,是一箇中國IT生態系統裡,位於 “腰部“生態位的企業,向”頭部企業“進化的過程。但是金山的這條路走的異常艱辛。

1992年前後,金山這個民族IT企業的霸主,迎頭撞上全球IT霸主微軟。一場”腰部企業“與”頭部企業“的戰爭即將打響。

1988年到 1996年之間,金山的WPS就是電腦軟件的代名詞,在國內辦公軟件的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

創建於1975年的微軟,在1996年時的狀況是:員工人數已經從最初的40多名發展到1.6萬名,資產近200億美元,其營業額可同擁有30萬名員工的IBM相媲美。

微軟一進入中國市場時就盯上了金山。1996年,微軟希望與金山WPS在文檔格式上兼容。當時金山並沒有覺得WPS的格式是一個多大的秘密,雙方簽署了一份協議,都通過自己軟件的中間層RTF格式來互相讀取對方的文件。

這份協議意味著,原先的WPS用戶可以使用微軟Word打開、編輯WPS格式文檔。就這樣,金山將自己的“具有天然壟斷性的”WPS格式“友好地”向微軟開放了。

1996年8月,微軟發佈操作系統Windows97,全球電腦操作系統從DOS時代向Windows時代過渡,以DOS系統為基礎的WPS用戶也逐漸轉移到了微軟Word旗下。一紙協議,成為WPS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憑藉Windows 的壟斷優勢,微軟辦公軟件在全球範圍內所向無敵。最終,Office95中文版成為了DOS版WPS的終結者,這一結局被雷軍形容為“WPS在微軟Word面前死了一回”。

中國軟件霸主WPS,也無法逃脫“微軟之下,寸草不生”的魔咒。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3、這場的戰爭的本質,是“頭部企業”對“腰部企業”的不對等打擊。


有人說,如果金山當初沒有簽署“協議“,今天的中國軟件行業會是另一種景象?

顯然,這種景象不會出現,因為金山WPS是DOS時代的產物,它阻擋不了微軟Windows系統在全球的普及和壟斷之勢。

微軟做為全球IT”頭部企業“從一開始就打算終結全球IT戰爭,而金山只是全球IT生態系統裡的一個”腰部企業“。這場戰爭的結局,從微軟進入中國的那一刻就已註定。

這場 “腰部”與“頭部“企業的典型戰爭,展現了不同生態位企業之間的差距,佈局和打法。

什麼是“腰部企業”和“頭部企業”?它們的差距在哪裡?

梁寧老師曾對兩者有非常清晰的定義:

腰部企業,指一家初創公司在一個系統生態,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主動投入,構建價值增量,從而紮下根來。它的核心動作是“紮根”。

頭部企業的定義是:有能力終結一場戰爭。它考慮的是,我如何搶到制高點,終結這場戰爭。它的核心動作是“收”。

怎麼找到制高點呢?源於自世界版圖的差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的世界裡,沒有珠穆朗瑪峰,所以他的世界版圖裡,世界的第一高峰就是泰山。

金山的版圖裡只有中國軟件市場,而微軟的版圖裡是全球IT市場。微軟的Windows系統佔據了全球IT軟件的制高點,它進入中國的目的是為了終結全球IT行業之爭。

這個制高點本身超出了金山的維度和認知,就像三維空間的人可以輕易的幹掉一隻二維空間的螞蟻,但螞蟻對人這種存在一無所知。

這就是腰部企業和頭部企業的差距,腰部企業其實只是想找個生態位,精耕細作地活下來。

頭部企業考慮的是,我如何搶到制高點,終結這場戰爭。大家的動機不一樣,作戰版圖不一樣,對資源的配置不一樣,入局的打法更不一樣。

用雷軍自己的話說:在一家改良導向的公司裡,他是做不成革命者的,就像康有為永遠成不了孫中山一樣。

這句話同樣預示了,兩年後雷軍創立的“小米科技“將以王者的姿態強勢歸來。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03-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2010年4月6日,北京銀谷大廈807房,小米公司正式開張。雷軍親手給每人盛了一碗小米粥,大家拍照留念後,一飲而盡,開工。

2010年12月,小米手機正式開售,30萬臺小米手機5分鐘搶光。

2012年3月,小米手機出貨量突破100萬。全年銷售790萬臺。

2013年,小米推出了799元紅米手機,終結中國山寨手機。

2014年,小米手機出貨量全國第一。獲得E輪融資11億美元,成為人類商業史上最快達到450億美元估值的公司。

2017年,小米發佈澎湃 S1 芯片,成為全球第四家擁有智能手機終端與手機SoC 芯片自主研發能力的手機廠商。並建成全球最大的消費級 IoT 平臺,並至今保持了領軍者地位。

2018年,小米手機達到1.19億臺。同時電視、充電寶、平衡車、空氣淨化器等也相繼成為市場第一。

同年5月,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遞交公開招股書,兩個月之後,小米成功上市,股票代碼1810。

2019 年,小米以 1789 億元營收入選《財富》世界 500 強,從創辦到首登榜單,小米僅用了9年,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500強。

2020 年 3 月,小米集團發佈2019年財報,全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


1、雷軍頓悟,小米站上風口,國產手機頭部企業強勢登場。


小米成功的原因眾所周知,因為雷軍的頓悟,把小米送上了風口。

離開金山之後,雷軍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頓悟了一個真理:凡事要順勢而為,不能逆勢而動。他認為,自己在金山的歲月,就像是推著石頭上山,不光自己累,還容易被山上滾落的石頭砸到。為什麼不能先上山,再踢著石頭下去呢?

他說:“金山就像是在鹽鹼地裡種草。為什麼不在臺風口放風箏呢?站在臺風口,豬都能飛上天。”

20年前被《硅谷之火》點燃的理想,再次浮現在雷軍的心頭。金山上市和天使投資的成功,早已讓他實現了財富自由,但那個“想要建立一家偉大的公司”的夢想,卻依然那麼遙不可及。

未來再做什麼?這個問題成為那段時間雷軍每天思考的重點。

到2009年下半年,雷軍終於思考明白:未來最大的勢,是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雷軍決定做手機。蟄伏三年之後再次出手,盡顯王者風範。

小米誕生的那一刻,就註定它在全球手機生態系統裡將佔據頭部位置,雷軍距離“建立一家偉大公司”的夢想再進一步。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2、小米與華為的手機之戰,看似同等生態位之下的戰爭,本質是頭部企業與頂級企業的較量。


然而,前進道路上還有三星、蘋果和華為這樣的對手。2019年3月6日,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

報告顯示,當季度蘋果以18%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三星與之持平,華為以14%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小米則以8%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

2019年,小米與華為,成為國產手機行業唯二登上世界500強榜單的企業。

他們一家依靠互聯網模式成長起來,一家以通信設備起家、從B端走向C端。他們起點不同、模式不同,業務並非完全相似,但卻因為手機,成了彼此不敢輕視的對手。

過去的2019年,小米處於變革頻發期,多輪人事調整、換將風波不斷、股價腰斬,都讓這家最年輕的世界五百強如履薄冰。

2019年小米年會上,雷軍說:“冬天已經來了,2019年我們即將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沒有一絲一毫盲目樂觀的餘地。”

為了應對嚴峻局勢,小米在國外市場多點開花,已經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業務,並在42個國家和地區取得了市場前五的好成績。

同時,2019年小米在印度市場實現了連續10個季度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第一;在西歐市場,小米在第四季度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115.4%。

而華為在2019年的處境也極為艱難。美國的封鎖讓其在海外市場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從消費者業務到運營商業務,備受壓力。華為不得不將市場重心轉移至國內,原有的市場格局迅速被重構。

IDC發佈的中國手機市場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當季度中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約為9890萬臺,同比減少3.6%。但在頭部企業中,華為逆勢增長,同比增長64.6%,國內市場份額佔比高達42%,穩居國內第一手機品牌寶座。

而Canalys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在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分佈中,華為以24.9%位列第一,vivo、OPPO分別以22.6%、21.1%位列其後,小米則以13.1%居於第四。僅僅一年的時間,華為便將國內的市場份額提升了近20%。

從2019年兩家發佈的財報來看,小米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達到1.25億臺,實現營收1221億元,同比增長7.3%;華為在全球的手機出貨量為2.4億臺,營收4673億元,同比增長34%。

財報數據反應出企業之間存在的差距,產生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質上在於生態位不同。

梁寧老師曾在她的課程裡對小米和華為做出過非常精準的分析,她是這樣說的:

其實,華為早些年沒打算進入手機市場,但2014年選擇進入,有兩個原因:

第一、小米的崛起,為華為點了燈。小米為國產手機提供了整個商業範式、用戶體驗樣本,和市場接受度的驗證。大家都知道這麼幹有市場。

第二、因為戰略。華為這家企業幾十年遠征,從模擬通訊、數字通訊到互聯網到移動終端再到雲。華為的戰略是,一直選擇在最重要的信息樞紐上重倉屯兵。

未來是智能時代,數據是智能時代的血液,是智能時代的黃金。而手機,是數據採集前端。華為重倉雲,也必然重倉手機。

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之下,小米與華為雙方投入力量是多少呢?

2016年,小米手機直接參與的開發人員大概是200人。華為直接參與手機開發人員是1.2萬人,兩者之間60倍的差距。

在這樣的投入前提下,華為是直奔最後的大決戰,它準備終結這場全球手機之戰。

華為從1987年走到今天,橫跨通訊與互聯網的幾個時代,交手的對手從阿爾卡特、朗訊、北電到CISCO、諾基亞,他一路和世界頂級企業過招,見過無數產業週期,他知道週期運作的規律是什麼。

一個產業的週期開始啟動,草莽湧現萬物並作,接著進入產業成熟,最後頂層整合。在世界範圍內,最後的產業整合階段,產業收官、頭部對決,這種大會戰,它參加過太多次。

那誰會在這一場手機大會戰裡呢?有4家肯定在:安卓、蘋果、三星、ARM。這四家,每家都至少搶了一個制高點。而華為從決定做手機開始就知道,它就要擁有對這4家推牌的實力。

2019年,因為中美貿易戰,華為的海思、鴻蒙浮出海面,預示華為已經具備了與全球頂級企業開戰的實力。

現在華為手機上放了多少人?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的部門現在有6萬人。

美國為什麼會以一國之力去打擊一家公司,因為很難想象有哪一家企業能按住華為。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3、頭部企業依靠佔領制高點贏得戰爭,頂級企業依靠對週期的觀察和利用贏得歷史。


這就是小米的對手,華為。彷彿又看到了1994年金山與微軟的影子,歷史總會在不同的背景下,以相同的方式演繹。

今天的小米和華為同為手機行業的“頭部企業”,但從跨越行業週期的能力上比較,華為優勢巨大。

經過30年的發展,華為從模擬通訊到架設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數字時代的雲計算。一次次抓住機會,一次次跨越週期,到今天華為已經站在了生態系統最頂端的位置。

小米依靠佔領智能硬件的制高點贏得戰爭,而華為依靠的是不斷跨越週期所沉澱下來歷史觀。在歷史的面前,任何的一個週期的制高點都會失去意義。


什麼是歷史觀?

有一次,基辛格去開會,有人問:“基辛格先生,您可以解釋一下昨天波斯尼亞所發生的事件嗎?”基辛格先生回答:“哦,是這樣的。這要從1722年談起。”

為什麼基辛格要扯那麼久遠的事?

因為歷史是一串連鎖反應的事件,要想理解後來發生的事情,必須理解由一連串歷史事件所形成的背景。

華為是活在週期裡的企業,他們一直在觀察週期,一直在琢磨著如何利用週期,一直在為跨越週期作準備。大成靠週期,大毀也是因為週期。

技術週期、產業週期、市場週期、用戶生命週期、政治週期、歷史週期、企業家個人的人生週期。週期無始無終,永遠波動震盪。

曾經,金山、暴風、迅雷都是一個產業週期的贏家,創始人彪悍無比,能把一個機會吃乾淨。但是當這個產業週期開始衰落,從表象來看,是企業股價跌了90%,背後的原因是企業未能為下一個週期作準備。

顯然,雷軍很清楚這一點,在小米的招股書中,這樣寫到:一家真正實現世界級效率的公司,將擁有穿越經濟週期、持續抓住行業湧現的新機會和長久保持優秀運營表現的能力。

小米從創立之初便明確了技術立業的戰略,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19年,小米研發投入達到了75億元,在此前連續三年大幅增長的前提下,同比再增30%。2020年,小米還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預計將達到100億元。

同時,小米也在積極引入全球頂尖的研發人才,2019年成功邀請到了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專家Daniel Povey加入小米。並且,小米專門設立了小米技術獎,向全年度技術成就最高項目的核心研發人員頒發100萬美元獎金。

2017年小米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消費級 IoT 平臺,並至今保持了領軍者地位。

2020年,小米更是明確了“5G+AI+IoT 下一代超級互聯網”的戰略方向。

就像雷軍在文章裡說的:““5G+AIoT”是貫穿小米集團全產品、全平臺、全場景的服務能力,是小米互聯網基因在新時代全面爆發的“題眼”,是我們真正為用戶帶來智能科技美好生活的關鍵。去年初,我們提出All in AIoT,5年投入100億,經過這一年的實踐充分驗證了戰略方向的可行性、正確性和戰略投入的必要性。今年初,我們已決定在此領域中繼續加大投入,未來5年將至少投入500億元,徹底確立在智能生活領域的絕對領導地位。”

雷軍一直在為小米跨越週期做準備。讓我們一起期待。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04-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2019年12月19日,是雷軍50歲的生日,從20歲到50歲,整整30年的時間,雷軍懷揣著“建立一家偉大公司”的夢想,堅定的走在創業路上。

他用自己的創業經歷,為中國企業家和創業者們證明了一條真理:建立一家偉大的公司,依靠的不僅僅是勤奮,而是考驗企業和企業家們能不能闖過,從“草莽“到”腰部“到”頭部“到”頂級“的企業增長之路。

雷軍在30年創業歷程裡,創造了無數的輝煌,下一個十年會怎樣,我們不知道,但只要雷軍還在,增長之路必然要走下去,建立一家偉大公司的夢想不會熄滅。

就像他在文章裡說的:

回想十年曆程,感慨萬千。十年前,我們十來個人,就在中關村銀谷大廈一個很小的辦公室,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始創業。我們當時沒有任何硬件研發和製造經驗,居然敢說“要做最好的手機,賣一半的價錢,推動智能手機在全球普及”,居然還有那麼多人相信並願意一起幹!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開始!

那時的我們,朝氣蓬勃,希望用互聯網思維來改變中國製造業,讓中國品牌在全球崛起。我們相信,立足中國強大的製造實力,中國品牌一定可以做好!

那時的我們,意氣風發,希望建立商家和用戶之間朋友式的關係,我們還希望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我們相信,只要不斷做出“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就能和用戶成為真正的朋友。

當然,創新、品質和效率,向前跨出的每一步,我們付出的心血和代價,都遠遠超出了當初的想像。過去十年,我們經歷了數不清的不眠之夜。激烈的競爭,各種誤解和各種詆譭,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

十年過去了......

我很欣慰,小米沒有被困難擊敗,反而在挫折中越來越強大!小米模式得到了充分的驗證,我們的隊伍越來越強大,認同我們的用戶越來越多。我們最初的夢想在小米和所有同行的努力下,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世界手機行業前六的企業就有四家是中國公司,中國手機企業已經雄踞全球;小米成為了中國製造和中國設計的名片,世界各地都有小米的粉絲;我們還用生態鏈把小米模式複製到了100多個行業,改變了很多領域。我們和很多志同道合的創業者一起正在不斷改變世界。

小米,加油!

雷軍│中國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在夢想與現實矛盾中的反思與成長

【參考資料】

《雷軍: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小米10年再出發!》

《小米2019年報發佈,雷軍致投資人公開信》

《金山WPS與微軟Office20年之爭》

《雷軍:風中跳舞的豬》

《雷軍: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梁寧,增長思維30講》

《雷軍公眾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